« 上一篇下一篇 »

# 4742竞争与绩效——中国电视机产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竞争与绩效——中国电视机产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姓名:支敬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刘地久
2002.4.1
y五5888≤
竞争与绩效
一一中国电视机产业成长的实证分析
支敬
l
f
摘要:1家电行业这20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充分竞争的道路。这种竞争初
期表现为进入竞争,随后又表现为价格竞争。一开始,由于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
和丰厚的利润。厂商和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纷纷进入这个行业,大量的生产要
素投入其中,致使生产供给扩张。产能扩张之后,彩电产业以至整个的家电产业
都面临着供给能力相对于还未开发出来的消费需求能力的暂时过剩。这时的价格
降低是必然趋势。它扩大了需求和销售,使得扩张了的产能被充分利用,增加了
实际产出量。在改革的2 0年中,家用电器制造业呈现出高速的增长,产品和技术
升级迅速,生产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这些反映出来的经
济绩效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无论是彩电行业还是其他的产业都应该在市场
中通过竞争增加利润,扩大产出,形成行业乃至整个的经济社会的福利最大化。
进入竞争和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两种最基本的形式。然而,无论是媒体还
是厂商都对此颇有微词。现在就选取电视机产业从80年代至今的发展演进过程为
例,作实证的研究分析,还进入竞争和价格竞争一介正确的评价,证明市场竞争
是产业发展,经济均衡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道路。扩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对t里塑虻业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动做详尽的描述.
在展现了电视机这种产业在中国的引入、消费者开始偏好此种产品、电视机的生
产供给开始扩张、直到过剩的发展过程之后,得出价格竞争是电视机产业从供给
不足到供给过剩这个过程的妯然结果。论丈的第二部分,对中国电视机幽争进行评价。首先辩明一个观点,大规
模进入是市场发展初期厂商对于丰厚利润追求,大量进入此行业带来的产能的扩
张,在产业形成的初期促进了供需平衡。当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各个厂商就会利用
市场力量来集中产能或者淘汰低效率的厂商,完成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
次对价格竞争分别从形成原因、实现最优配置、促使产出增加、就业扩张、行业效
率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七个方面来评价,体现出竞争在微观
和宏观方面展现出来的绩效。
论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对国内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国际环境的分析,
指出电视机乃至所有家电行业未来的出路。提出,城镇居民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
与农村居民收入相适应的产品开发,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应对国际市场机遇对于
电视机产品市场开拓,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提出完善并且维护竞争的
市场环境,有利于产业的持续正常发展。
/电视机产业是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产业,对于这个产业实证性的研究会使我
们认识到未来其它的家电产业或者汽车产业发展中,产业的绩效和产业组织的变
迁都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调节的结果。产业发展的终极目的
是为社会提供最大的福利,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只有在行业的供给与需求不断
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中才能达到产业内部供给与需求的局部均衡。
本文在以下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堑塾鲢:
1、有的学者把80年代厂商和政府在电视机行业大规模投资称为“盲目投
资”,本文则认为厂商和政府80年代向电视机和其他家电产业的大规模
投资是市场的必然规律。在电视积存在巨大供给缺口和丰厚利润情况下,
厂商和政府向该行业大规模进入和投资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这能迅速扩
大家电行业的供给能力和供给量,弥补供给缺口,实现供需平衡。这一
过程同时扩大了社会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
2、一些学者和媒体都在指责电视机和其他家电行业的价格竞争。本文认为
价格竞争是在产出能力迅速扩张之后,供求关系变动所发生的必然现象。
它虽有可能使行业利润率下降(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但却扩大了需
求,从而增加了实际产出量,扩大了就业,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而且
正是激烈的价格竞争迅速的提高了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增加净出
口和社会总产出、总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相反汽车、民航等行业制止
价格竞争,维护垄断行业利润,在加入WTO之后却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
压力。因此,必须对电视杠和其他家电行业的充分进入和价格竞争作出
全面的正确的评价。1 7。
关键词:竞争..供给需求均衡绩效
k、
t



Competition and Result
--..Posi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V Industry
Abstract:Household appliances experienced a way full of competition in 20 years.
This competition display entering competition at the beginning and following price.
Entering and price competition are both the basic form ofmarket competition.Hare we
select the development ofthe TV industry from 80s,giving a right comment to entering
and price competition,which proves manet competi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ing and equilibrium.
This article is made up of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hange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hinese TV industry.
The second part comments the competition in Chinese TV industry.
The last part points 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V,even all household
appliances,after analyz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 of
domestic cities and rural people.
The author puts out new views in this article:
First,there are many scholars name the large—scale investment as。’blind
investment”of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s in 80s.But the author thinks it is the
inevitable lflW.
Second,quite a few scholars blame the price competition in TV and other household
aDpliances.But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contends that price competition is the certain
phenomenon after quick expansion the productivity.
Key words:competition supply demand equilibrium result
3
引言
九十年代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电视机I-业处在激烈的竞争之
中。价格竞争使得中国的电视机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的示范效应还对其他
的产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而,引起了企业界、传媒以及理论界的高度关
注。各界对于电视机行业的价格竞争评价尽管并非完全一致,不少学者认为价格
竞争是“低层次竞争”、“恶性竞争”,对产业的成长以至于整个经济的发展都
是有害的。本文试图说明电视机行业的价格竞争是该行业供给与需求关系变动的
必然结果。它对该行业产出增长,效率提高,竞争力增强乃至宏观经济的贡献是
积极的。
一、中国电视机产业供求关系的变动与竞争的必然性
电视机产业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产品的供给或者
实际产出量的增长都是由需求引致而来的。电视机行业也一样。84年以前彩电是
一个刚引入市场的新产品,消费需求正在扩张之中。面对迅速扩张的需求和丰厚
的利润,各级政府和厂商大规模引进生产能力,市场供给大大的扩张。供给能力
扩张促成了市场的竞争的形成。
(一)需求扩张和巨大的供给缺口引致了产能和产出的迅速扩张
需求的扩张首先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总是与收入的变
动方向相同,在某一个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在收入上有了提高,结果他们对于
某种物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由于每一个消费者的个别需求曲线都右移了,那么市
场需求曲线也向右移动。电视机产品也是这样。
在1978—1984年间,工业职工年平均工资由630元上升到989元,增加幅度
为30.6%平均每年上升4.6%,1 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4 3.4元, 1998年增加到
5425.1元,与19 78年相比较增加了1 5.8倍。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偏好会发生重要的变化。经济
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那就是消费者一般最乐意于购买最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那一
个商品,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偏好。不同的时期,人们的这种偏好也不同。80年
代中期以后,中国城乡居民在告别了食品的短缺,解决温饱之后,耐用品消费和
文化消费阶段必然随之而至。于是,电视机、洗衣机等类耐用消费品就成为中国
城乡居民强烈偏好的产品。不断增长的收入,强烈的消费偏好和购买欲望,使得
电视机的需求量迅速扩张。
然而,与急剧扩张的需求相比较,供给却显得严重不足.电视机这种产品最
早诞生于发达国家,但是,不仅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需要它,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的
居民也一样偏好这种产品。而起初,中国生产电视机产品的能力非常有限.
1970年中国的电视机产量为1.1万台,1976年我国的电视机生产的产量才是
1 8.4 5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仅仅只有O.28万台.1980年,我国的电视机产量达
到了249.20万台,仅仅只占世界产量的2.7%。1985年我国生产电视机1667.7万
台,进口电视机508.51万台,此时仍有三分之一的消费缺口需要由国外市场弥
补。最初高昂价格下购买电视机是一种富有和地位的象征,这种社会心理不断的
强化了人们对于电视机产品的偏好和购买欲望,形成了巨大的潜在需求.这时,
消费的需求与生产供给的不足相比较,显得供给缺口巨大.
市场经济中,一个行业的供给或产品生产能力取决于该行业的利润率.70年
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以前,中国电视机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表现为巨大的
供给缺口存在,使得该行业的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有丰厚
的利润。迅速扩张的需求和极其丰厚的利润,诱使电视机的产出能力和产出量迅
速扩张。
塞!:!!12§生二二1281生垫趣扭主量盈擅蓬垒f互垒!
年份1 976 1 977 1 978 1 9 79 1 980 l 981 1 982 1 983 1 984
彩电0.28 O.25 0.38 0.95 3.21 15.21 28.81 5 3.1l l 33.95
伊18.5 28.5 51.7 1 32.9 249.2 539.4 592.0 684.0 1 003.8
总量
比上
3.8 54.3 8ll 8 156.8 87.6 116.5 9.8 1 5.5 46.8
年增
力口%
注:资料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1 949.1 0一一1 998年)
从表1.1可以看出,1984年比1978年电视机产量增长了1841.6个百分点。
1 984年达到了1 003.81万台电视机。电视机在这6年间迅猛增长.
在198 5年一一1996年的这段时期,家电耐用消费品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彩
电产业也不例外(见表1.2).中国电视机产出和供给能力的扩张是在各级政府的
推动下实现的.1978年中国彩电只有3800台.中央政府在陕西建立显像管厂并且
在北京、天津、上海建立了3个整机生产厂。但是,中央政府的计划,并不能阻
止地方政府的进入。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极其丰厚的利润驱使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并
扩大自己的彩电厂.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自身的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的
客观原因以及中国社会人们对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以此出发与发达国家进行经
济合作,利用外资以及外来先进的科技成果,表现在家电产业中即为这一时期与
国外一些跨国公司的合作以独资或合资的形式兴起的对华投资热潮以及中国大量
的进口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线.
技术转让
目泰三洋公司
8拳礁翻
日本东芝
日拳松下
美瑶csl
日拳神明
日本电气
方199.f年;f进内容
30.5万台彩电成套设备
l o一20万台彩电成套设备
24万台彩电成套设备
4s万台移电成套设备
j00一j,017"台彩电设备
20#万舌彩鬯威莽兹备
15万台彩电成套设备
注:资料来自于1 986年《工业统计年鉴》
同时就彩色电视机而言1985牟许多地方政府进口了大量的彩电生产线,1 986
年生产彩电的企业达到了75个生产线产能有1 700万台.这时彩电定价高,国内
需求增长迅速,企业可以容易的从生产彩电中或得高额利润.这就刺激了企业的
纷纷进入,使产能进一步增大了。
中国1 985牟的电视机产量是1667.66万台,而引进生产线至少可以产出4 70
万台彩色电视机。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在彩电这种产品的高额利润驱使下所做的.
强大的产能要求有相应的彩色显象管产能匹配,而中央政府并没有主观上希望促
成彩电行业的竞争相反是想要建成一个庞大的拥有高新技术,统一组织具有经济
规模的电视机工业.但在客观上,企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盈利动机,增加财
政收入的动机引起了企业的大量进入,彩电供给能力迅猛的扩张起来.到90年代
中期,我国有7 0多家彩电总装厂,平均年产量近1 7万台.到95年彩色电视机产
量已达到2057.74万台。
年份1985 1986 19007 1988 1989 1990
彩电435.28 414.60 672.72 1037.66 940.02 1 033.04
电视机1 667.66 1 459.40 1934.37 2505.07 2766.54 2684.70
黑白电视机1232.38 1044.8 0 1 261.65 1468.41 1826.52 1651.66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彩电12 05.06 1 333.08 1435.16 1689.15 205 7.74 2 53I.60
电视机2691.4l 2867.82 3032.97 3283.26 3496.23 3541.81
黑白电视机1486.35 1 5 34.74 1 597.21 1594.11 14 38.49 1004.21
注:资料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1 949.1 0----1 998年)
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黑白电视机达到了产出的最高峰。与此同时彩色电
视机也开始了急剧扩张的时期.电视机在95年完全由彩电控制了市场。从资料上
看,这时的彩色电视机已经开始代替黑白电视机在生产中的地位了.黑白电视机
逐步被彩色电视机所替代。(如图1.1所示)
1987年中国的黑白电视机产量是1 934.37万台,居世界第一位。彩色电视机
67 2万台,居世界第三住。
—————————————————————————————————————————————————————————————————————————————————————————————————’’。““。。。。。。。。。。。。。。。。。。。。。。。。。“。。。。。。。。。。。。。。。。。。。。。。。。。。。。。。。。。。。。。。。。。。。。。。。。。。。。。。。。。。。。。。。。。。。。。。。。。。。。。。。。。__。。-。。-●●●_______________。。。。。。。。。。。。。。。。。。。一
图!:! 基鱼盏堑色垫煎扭的芒量图
(二)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价格竞争成为必然
电视机行业高昂的价格和丰厚的利润诱导出了巨大的产出和供给能力,同时
又把需求限制在很小的数量之中.供给与需求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电视机行业处
于过剩之中。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必须通过降低价格扩大销售和市场份
额,从而摆脱销售方面的困境.价格竞争就成为了必然.1996年3月长虹降低价
格开始,中国的彩电行业进入了激烈的价格竞争时期.
早在1986年有2 50万台黑白电视机积压在库房.政府迫于消费者对彩色电视
机的市场需求的极大压力,开始放开了黑白电视机的价格,实际是允许降低黑白
电视机的价格,刺激消费黑白电视机,以减少产品积压.政府从亲自选定电视机
生产的厂家到价格放松是政府管制所做的具有跨度的一步.86年黑白电视机的生
产又一次冲高,由于消费者需求转向彩色电视机,加之质量问题,黑白电视机库
存积压量在增加.厂家被巨额库存所困扰只有低价出售产品.这时的政府由于受
到强大的市场压力放开了对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人们大量的购进黑白电视机,在
低收入层次开始饱和了.
竞争要么采取价格策略,要么采取非价格竞争策略.非价格竞争的方法一般
包括提高产品性能、品质,建立品牌知名度,独特的包装设计,强化销售服务
等.从我国彩电行业看,企业在非价格竞争能力方面旗鼓相当,缺乏真正具有独
特性、创造性和个性魅力的品牌,产品差异化程度很低,产品功能、品质等基本
雷同,买谁的都一样。产品细分化更是谈不上,各家企业都生产大路货,都想满
足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非价格竞争手段的匮乏,使价格竞争成为扩大生产
和市场份额的主要策略。
我国家电产品长期定价过高,各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较大降价空间,为价格
竞争提供了条件。拿彩电来说,90年代初期一台29时的彩色电视机价格是1万元
(人民币)左右,2001年降到2500元,企业还是可以盈利.25时电视机也从
6000到7000元降到2001年的1 500元左右,还可以弥补正常成本.21时彩电价
格一度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2倍左右或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4-6
倍左右.虽然目前彩电价格有所下降,但相对于产品成本来说,仍然偏高。随着
新技术、新_7-艺的采用,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等因素,彩电成本明显降低。价格
过高,为降价准备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各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不同,成本差异
也较明显。有成本优势的实力型企业正好利用降价手段打败部分竞争对手.96年
开始价格战几乎年年打,但是直到2000年“康佳”各种机型普遍降20%, “长
虹”最大降幅达35%.有的企业个别机型甚至降价50%,但厂家仍然声称降价后
售价高于成本,企业仍然有利可图.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目前彩电定价决策由撇脂定价策略转为低价渗透策略的
时机已成熟.一般来讲,产品在导入期和成长期有两种对立的定价策略:撇脂定
价和低价渗透.前者适于产品差异化程度高,价格对需求和销售影响不大的情
况,是一种短期价格策略.后者适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对市场影响大的情
况。在导入期和引进期初期,我国家电企业基本都是采用撇脂定价策略,价格远
远高于平均成本.随着饱和期的临近,撇脂定价策略缺点日益明显,一会诱使厂
商大规模进入,造成业内竞争对手林立;二是损害消费者利益,抑制了市场需
求.
85年一9 5年这段时期家电市场的表现状况就可以明证:企业维持的高价格使
得低效率的产能仍然可以产生高额的丰厚利润.我国家电产品正从成长期向成熟
饱和期过渡,撇脂定价策略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客观上要求企业放弃高价策
略,向低价渗透策略转变.可见降价的时机已经成熟.降价通过“看不见的手”
调节了市场资源分配格局,不用通过政府就可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使彩电品牌
集中到若干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促进了彩电行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降价
6
也降低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提高了行业壁垒,可防止再进入。彩电行业的整体
素质和实力因此可大大增强。家电产业走向了企业升级和大规模的产业重组,生
产和市场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促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化配置,达到经济
\{:
二、对中国电视机产业竞争的评价
(一)对进入竞争的评价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界一向都把竞争看成是提高效率和增加实际产出
的根本途径。中国电视机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竞争性行业,它从最初引进到迅速扩
张再到成熟,经历了充分竞争的过程。对于电视机行业以及其他家电行业的竞争
如何评价关系到今后中国改革的取向和经济的健康增长。若认为竞争对于电视机
以及其他家电行业的作用是消极的,那就必然要在这些行业里限制竞争,维持垄
断.J,kl而阻碍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健康增长。若认为竞争对电视机行
业以及整个经济的作用是积极的,那么其他行业也应该效仿。这样中国经济市场
化改革的进程就会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就能走上长期持续健康增长的道路。因
此,这里拟对竞争在电视机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进入竞争的必然性
向需求扩张,供给不足,具有丰厚利润的行业进入是竞争的重要方面。这种
情况在彩色电视机行业内表现的最为明显。进入是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
厂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必然行为,是一种市场规律。厂商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利
润最大化,在电视机产品引进的初期,巨大的供给与需求缺口存在,必然会有丰
厚的超额利润空间。因此,厂商的大量进入也成为一种市场的必然。可见,进入
是超额利润诱发的,只要有丰厚的超额利润,就有大规模进入。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的自由进入是谁也不能阻止的。即使是最初进入市场的厂商也无能为力。而
电视机行也的发展过程还表现出一个特点,政府在客观上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一些人批评家电行业中的大规模进入问题,认为是政府的产业政策错误最终
导致了供大于求,市场价格降低。笔者认为,80年代中期彩电等家电产品的需求
量增长很快,市场潜力又大,盈利能力强,众多的企业进入是合理的选择。任何
一个企业都会在一种产品的市场扩张期看到高额利润,他们就会进入这个生产领
域.对超额利润的追求是一个不可违背的市场规律。而实际上,中国市场上的退
出机制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80年代初期,当中国城乡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
发生了强烈的消费偏好。当他们的收入增长之后,强烈的消费偏好和欲望立即转
变为实际的购买行为。电视机的需求迅速的扩张了.但是,在80年代初期,电视
机的供给却极为有限,与迅速扩张起来的需求相比较,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这
种供求关系使电视机行业的价格远远高于平均成本,存在极其丰厚的利润.
’ 企业对电视机行业利润的追求,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自愿的形成了大量的生
· 产线和生产能力。80年代,各地政府为了维护地方政府的利益,通过“跑部委、
/。要项目、批指标”,形成了几百家的家电厂,扩大了电视机行业资源的投入量,
‰、
、在客观上有利于电视机产业的成长,当大多数的企业进入后,供给能力和供给量
、\ 迅速增加,供给与需求逐步走向平衡.这时,超额利润就不复存在了,价格等于
边际成本时,其它的企业就考虑退出转产或者不再进入这个行业,不再形成“重
复建设”.所以, “重复建设”并非个个都坏,它也有自己的历史作用,只是应
注意未来市场进入退出机制的完善。随着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后,前些
年市场上沉淀下来的家电产业的过剩产能,就可以利用市场竞争对分散的和低效
的厂商进行淘汰.使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土地都能够自由进入、退出这
个行业。
当然,在这个时候,政府就不应再过多干涉,同时即使是政府的干预也并不
能带来任何更好的结局。实际上,中国的企业退出障碍才是家电产业的真正困
境。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体制不赞成职工失业,企业破产.因而,进入的企业总是
不愿出局,即使是无效率的企业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市场上的供给者不愿将生
产要素投放到更为有效的产品中,阻止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产生了无效率的
情况,进入竞争使重复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而重复建设形成的产能利用率低的结
果只能通过供给结构与市场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来解决.
2、进入竞争对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扩大供给不足行业的产能和产出.80年代,电
视机需求很大,供给量很小.在供给不足的行业,往往会产生大规模进入,即就
是说,凡是大规模进入的行业都是供给不足的行业.大规模进入可以扩大这个行
业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增加产能和产出量,缩小供给和需求的缺口,最终
达到供求平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状况.
中国电视机产业的发展过程是与电视机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互适应的调
整过程相联系的。当人们的消费偏向于电视机产品以后,当收入水平提高了,在
消费者对于电视机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的情况下,生产供给也大大的加强了.更多
9
的生产厂商就会进入市场,增加产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又会不断的相互适应,
生产要素也会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最终达到均衡的状态,在长期内,达到有利
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调整.
进入和生产资源向电视机行业的大规模转移还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轻重工业
比例失调的状况。市场的宏观绩效总是通过微观的经济绩效反映出来的,70年代
反映出的产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完善=币口深化,演
变为重视轻工业和农业同时对于支柱产业进行倾斜和扶持.彩电行业的结构调整
正是在这一个宏观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完成的,并且为整个的产业结构调整起
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对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长虹彩电的结构调整过程我们可以了解
到:
· 1970年代初就开始的“军转民”过程,那时它还只是一家没有多少人知道
的生产飞机雷达的军工厂.
· 1972年军品订货近乎零时,在其主管部门四机部的建议下,长虹机器厂
(长虹公司的前身)于1973-I 974年试制出黑白电视接收机并投入生产.
· 1980年,它从松下引进了国内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1981年,长虹生产的民品产值首次超过军品产值.
· 1985年,经过企业内部的激烈争论,管理层决定引进彩电生产线.
· 1986年,长虹走上大规模生产彩电的道路,成为中国企业中大批量生产彩
电的第一个行动者(the fir St mover).
· 1 988年,当彩电成为紧俏商品时,长虹以直接供货的方式在全国率先提高
了价格.
· 1 989年紧缩政策造成的市场呆滞期,长虹又率先降价,扩大了销售.
· 1992年,长虹成为中国第一家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台彩电的企业,1992年,
长虹实行股份制改造.
· 1994年,长虹以开发出2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为武器,将产品切入北京
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市场,1994年股票在上海上市.在1992—1997年的5年
里,长虹通过发行股票筹措资本近30亿元,销售额, 利润和资产都增长
了十倍.
· 1996年3月26日, 长虹突然通过全面降低彩电价格发动了一场价格战,
当年的市场份额从1995年的22%上升到27%.
· 1997年,市场份额迭35%;销售额188亿元,利税33亿元.到1997年,
长虹已拥有21条彩电生产线(其中19条是自己设计建造的).
可见,在彩电行业的优化结构过程中,是不断的调节供给与需求达到的均衡
的过程,进入竞争对结构调整的作用是扩大供给不足的行业的产出能力和产出
量。使得生产资源充分的在社会最需要的产品上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
的利用率。当然,它们仅仅是在引进初期出现。
所以,无论是彩电产业还是其他的产业都应该充分的利用市场竞争来调节资
源的流入与流出,即就是厂商自由进入退出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
能不断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二)对价格竞争的评价
价格竞争出现在供给能力扩张之后,它能够使扩张了的产能得到充分利用,
扩大需求和销售,使得供需达到均衡.已有的厂商就会阻止新企业再进入这个行
业.高效率的厂商利用价格竞争在市场中淘汰或消除过剩产能,使得资源向更有
效率的产品上转移,挤出无效率的企业。这时低效率的厂商就会转移生产要素、
退出市场,合理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良
性循环.彩电产业经过这些年的竞争已经由分散走向了集中,由产量控制走向了
质量控制,特别是为彩电出口与满足国内需求和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价格竞争最终降低了高昂的行业利润,一些利益相关者就出于自己的私利
激烈的反对价格竞争,而本文有不同的见解,下面笔者就价格竞争给予全面的评
价。
1、价格竞争的原因
价格竞争是在产出能力扩张之后供求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前面已经指出,
引进初期的巨大供给缺口使得电视机行业的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边际成本和平均
成本,存在丰厚的利润(即马克思所说的超额利润),从而促使资源大量的向电
视机行业进入,使其产出能力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引进初期的高昂的价格却把
需求和销售量限制在很小的数量上.巨大的产能相对于较小的需求和销售使该行
业处于供给过剩的困境之中.厂商不得不以降低价格来扩大销售,扩大市场份
额。摆脱销售方面的困境.于是,价格竞争就成为必然。
2、价格竞争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即P=MC,是经济学公认的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当P>MC
时说明生产另外增加的若干单位的x产品比生产其它产品所占用的生产资源的社
会价值高,也就是说P>MC时社会福利有损失,资源并未达到最佳配置,这时越高
的价格可以促进经济利润的形成,从而促进产业扩张,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
趋利主义的驱动下,自动的在”看不见的手”的主导下将资源顺利的转移入这个
行业里。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当P=MC时停止移动,社会净剩余达到最大
化。
彩电企业自9 6年开始的”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市场进行行业内的资
源再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化组舜口.而这时政府却为低效率的厂商提供了政策扶
植,削弱了市场力量.经济学的理论最基本的落脚点就是供给与需求的相互见
面,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供给的产品的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量.根
据供需均衡原理,市场的价值规律表现在当供给的产商品大于需求的商品时,价
格就会下降以出清商品,当供小于求时,价格回升.每一次的价格调节都会由市
场挤出那些成本和利润处于劣势的企业.当最低的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时该行
业的效率处于最佳点.
价格竞争淘汰了落后的企业,使生产集中于优势企业。目前留在该行业的大
多数主要厂商,在持续的价格竞争中一般都保有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至少没有明
显的低于成本定价的证据.已有的经验数据并不能表明有掠夺定价的行为存在。
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在诸如彩电、冰箱等产业的竞争过程中,价格竞争对企业规模
经济的实现、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谢伟等,1999).
3、价格竞争使得实际产出增加
在市场经济中实际产出量取决于需求,只有扩大需求才能增加产出量.需求
曲线向下倾斜,当价格降低,才能扩大需求和销售,实际产出也才可增加,产能
充分利用。从消费者心理看,降价能够发挥刺激消费需求的作用.价格是家电市
场最敏感的因素.由于长期定价过高,目前尚未购买彩电的家庭大都是城乡中低
收入阶层,他们对价格十分敏感.此时降价可以大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
大市场需求。
1979—1995年家电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电视机26.37%、彩电6I.22%、
家用电冰箱37.97%、电风扇28.72%、家用洗衣机75.05%、录音机51.77%、
房间空调器78.58%,增长最快的年份:电风扇、家用洗衣机、录音机、电视机、
彩电是1 98 0—1985年间,家用电冰箱是1 986—1988年间,房间空调器是1992—1995
年间。l 987年中国的黑白电视机产量是1934.37万台,居世界第一位。彩色电视
机672万台,居世界第三位。80年代末期,黑白电视机开始退出市场的主导地
位,由彩电在9 0年代控制了市场.电视机产出量的迅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降低价格,扩大了需求和销售量,从而增加了产出量。在价格竞争中长虹扮演
了重要的角色。1 989年10月,当国家宣布提高棉花收购价格时,长虹的领导人立
刻意识到收入增加的农民会购买他们家庭的第一台彩电.于是,以极低的折扣价
大量购进在显像管生产企业积压的14时彩色显像管,用低成本基础上的低价格出
售彩色电视机,以低价格适应低收入,从而使长虹在农村市场上多卖了十万多台
14时彩电。这一系列的市场行为使长虹第一次积累起一笔可观的自有资金,也推
动长虹开始发展自己的销售网络。
家用电器行业持续的价格竞争使价格适应了居民的收入,从而扩大了需求,
使家电行业的产出迅速增长。例如空调器、彩电、录音机、电风扇等。我国的电
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熨斗、电饭锅产量已是世界第一,空调器产量进入世
界前列,国产品牌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生产集中度和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985年一一1995年的这段时期,家电耐用消费品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到1997
年电视机产量是351 3.52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产量为2711.33黑白电视机为
802.19万台.
4、价格竞争使实际就业增加
一国的就业状况取决于该国的产业(即GDP)的变动.产出扩大时,就业增加
成为一种必然结果.价格竞争,特别是以较低的价格适应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
平,使得需求量得以扩张,从而推动产出量扩张。当实际的产出扩大之后,投入
的人、财、物的资源就会随之扩张,就业增加.电视机和家电行业近年来的产出
扩张对增加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彩电行业在80年代就解决了由于压缩生产军工用产品而闲置的劳动力,电子
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等的大量生产劳动力由于电视机生产上线而被继续吸纳,避
免了大规模的工人失业. Ⅸ中国经济年鉴(1 982)》中有关资料显示,军工企业
自1979年开始开发民品,到81年兵器工业系统的地方军工企业都有了2个主要
的民品项目,家电是他们的重点开发对象,如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电冰箱
等。1981年的1 30家洗衣机厂中有60多家是机械和军工企业所属的。
另一方面,彩电行业内的企业实行“劳务工”制度也促成了就业的充分,劳
务工是从劳动力市场上招募的工人,不受计划指标和户口的限制,也没有国有企
业正式职工的身分。长虹从1992年开始大量使用劳务_T-,并建立了培训中心对新
职工进行培训.此后,除了大中专毕业生和少数必须按国家政策安排的人员(如
轰转业军人),长虹不再招收具有国家职工身分的职工,从而砍断了旧的社会关
系结构的再生产。到1997年末,长虹的职工总数已从1990年代初的5000人左右
增长到30000人左右, 而新增的职工绝大部分都是劳务工,那时,生产现场的操
作工已全部是劳务工了。使用劳务工对企业组织转变的意义重大.由于劳务工没
有受国家保护的身分特权,企业关于纪律和行为的规章制度便成为真正可以执行
的(enforceable)。使用劳务工还冲击了正式职工的态度和行为, 从生产线上
下岗的人不再像过去那样不愿去干后勤保卫清洁工作了.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
许多管理岗位也通过公开竞争的形式向劳务工开放.在新的劳动关系基础上,长
虹组建起一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长虹企业的详细资料来源于廖元和《中国
西部工业化的总体战略探讨》一文)
5、价格竞争优化了产业组织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表明,一个行业价格与成本的差距越大,进入的门槛就越低,
行业中容纳的企业数量越多,单个企业的规模就越小.企业规模愈小,效率愈
低,成本愈高。电视机和其他家电行业引进初期高昂价格使大量的厂商进入,行
业生产分散在为数众多的低效率企业手中.因而,行业效率低,成本高.持续的
价格竞争迫使价格不断的降低。低效率企业具有较高成本,不断降低的价格使其
难以生存,不得不退出经营,于是行业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效率高,竞争力
最强的大厂商手中.该行业将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产品.
价格降低可以淘汰低效率的产能,将其运用于更为有效的产业中以调节各产
业的资源配置的结构和市场结构.实际上是根据各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来
调节各个行业的资源投入的数量和配置比例.价格竞争可以压缩需求不在扩张的
产品的产出量,也可以挤出需求已经稳定的产品的过剩产出能力,也会迫使需求
萎缩的产品退出市场,这样就可以迅速扩大需求扩张行业的资源投入量和实际产
出量.使得这一行业的效率提高。
据信息产业部透露,2000年上半年,我国彩电行业已经首次出现总体负增
长,生产下降、销售下降.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已成为阻碍彩电产业经济增长的
首要问题,而其实质和根源却是价格过高,不适应低收入的消费者.彩电供大于
求的总态势,推动着产品价格向最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回归,彩电降价是市场
价值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一种资源的再
配置的形式表现。
价格战挤出了劣势企业,促进了品牌集中,抵御了洋品牌进攻,培养了更强
的竞争者。2000年6月9 El,康佳、TCL等9家国内彩电骨干企业宣布成立彩电
企业峰会,建立彩电价格联盟,相反却表现为彩电降价风潮席卷市场,不但没有
制止降低价格,相反价格战却更为激烈。人们在讨论价格联盟的低价倾销嫌疑、
行业垄断性质时,事实已经反驳了价格联盟存在的意义,反映了彩电供给的矛
盾,但彩电行业的产能并未因此而萎缩,只是企业组织作了战略性的重组调整,
通过市场挤出了劣势的彩电企业将其资源作了更有效的配置.大量的企业进入且
市场扩容速度减缓以后,市场竞争者即就是生产者的重点会转向已有的市场份额
的竞争,随价格竞争之后、还有品种、质量、服务、技术水平等主要的竞争手
段,随后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
降价提高了彩电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内部结构素质,壮大了彩电业的总体实
力。由于长期定价过高,使彩电行业利润率偏高,助长了地方保护.而彩电降价
对打破市场封锁,根治地方保护主义顽疾,促进公平竞争,将起到巨大推动作
用.降价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了市场资源分配格局,不用国家花一分钱就可
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使彩电品牌集中到若干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促进了彩电行
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
降价同时提高了行业壁垒,可防止业内过度竞争。彩电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实
力因此大大增强.个别企业利用市场手段争取优势的地位,使行业内部形成技术
创新和市场份额的竞争,而实际上也在客观上使得行业外的资源以及生产要素的
有效组合受到了影响。
1996年3月底以“长虹”降价为始端, 家电产业开始进入利用市场对市场空
间再分配的竞争阶段,集中的积聚效应发挥了作用.几家巨头为争取市场最大份
额掀起了史无前例的价格战,并且迅速波及到小康消费品类的其它家电行业,引
起了产权和品牌的重组及市场份额的剧烈动荡。“长虹”降价一个月后,其彩电
的市场占有率骤然升至27.43%,比降价前的1月~3月份增加12.49个百分点,
其销售额亦首次取代进口品牌而跃居第一.可见企业在自主的利用市场力量在竞
争中整和市场上的生产要素,为彩电产业在市场申遵循价值规律通过市场价格来
调节市场结构做出典范,证明企业利用市场竞争的行为是有效的.
1 996年至今是彩电产业在竞争中由分散成长为集中的过程.1996年的彩电市
场既有国内的产品品牌的激烈竞争也有与国际品牌的硝烟纷起的争夺战,彩电市
场这时已是供大于求持续稳定,而生产集中度继续提高.对家电产业的产业集中
度的变化问题常用前11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行业的份额(CRn)来衡量,常取n。
4,或n;8即前4位或前8位的企业产量之和占全行业总产量的份额(CR4)或
(CR8).生产集中度高是指经济规模大,效率高,竞争力强。80年代中期始,全
国各地竞相引进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价高利大的生产线,行业生产分
散,生产集中度很低。90年代中期,韩国,整机生产企业才6家,每家平均年产
量2 00多万台,与我国的70多家企业的产量相当.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饱和和生
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残酷的竞争和优胜劣汰过程开始了,一些实力弱小的企业逐
渐被清除出市场,现在几乎没有新企业进入,生产和销售正在向少数大企业、大
集团集中。1996年5月,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百家商场家电销售量中,彩电、
洗衣机、空调、冰箱前八家企业的市场份额(CR8)分别为78.16、82.98%、
6 3.58%和85.46%.其中最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l)分别是28.14、24.72
%、1 7.24%和29.39%.按照国际划分标准(CR8)<20%为分散竞争型;20%<
(CR8)<40%为一般竞争型;40%<(CR8)<70%为集中型;(CR8)>70%
的寡头型,除空调行业为集中型外,其余皆为寡头型。
6、国际竞争力增强
如果中国产品的价格低于外国同类产品的价格,那么,两国之间开展贸易
时,中国将向外国出口产品.如果中国产品的价格高于外国产品价格,那么中国
将从外国进口该类产品.因此,各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
上。价格越低,竞争力越强.而产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成本和供给曲线的高低.
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降低成本,向下移动供给曲线。家电行业的价格竞争
迫使行业不断降低成本,向下移动供给曲线,从而降低价格,迅速的提高了国际
竞争力.价格竞争淘汰那些效率低的企业,将生产和市场集中到那些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向下移动供给曲线的优势企业中.在企业降低成本,扩大供给的前提
下,这个企业才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有了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也正
是在价格竞争的迫使下,低效率的企业为了生存,高效率的企业为了保持或增加
利润,就会在产品的工艺,质量管理,节约资源方面更加努力下工夫。当国内价
格低于了国际上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后,我国才可能向外国出口产品,否则将
从国外进口产品。
如图2.1所示,图I表示中国,供给曲线SS、slsl与需求曲线DD的交点为
E、E-,对应着均衡价格P、PI,均衡产出量为0x,0墨。图II表示外国,供给曲
线s7 s 7与需求曲线D’D’的交点为E7,均衡价格P 7,均衡产出量为
6
0,Y。SS曲线表示电视机产品引入中国初期时的供给曲线,在进行国际贸易务件
下,电视机产品国际市场的价格为P2,这时,P:高于外国的均衡价格P’,外国市
场上需求由0,Y减少到O,y,,此时的供给曲线处于较低的水平,产出量却增加
到0,Y:的水平,该国产生了Y。Y:的供给剩余.这时中国将进口x,x:量产品以填补
供给缺口.电视机行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中国的供给不足,国内生产电视机
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存在着供求缺口,就形成进口
空间。随着厂商对于高额利润的追求,纷纷进入后,扩张了电视机行业的产出能
力,各个厂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来降低中国市场上的电视挑价格,加上国
际贸易的进行,供给曲线下移至s,s】,均衡价格为P,, 这时的国际贸易市场价格
反而低于外国的均衡价格P7,表示在图上是P,。按照新的国际市场价格,我国企
业可以供给0x。量的产品,而国内只有0X5量的需求,出现了x,x‘量的过剩产品。
这时外国出现Y,Y.量的供给缺口.我国的过剩产品将填补国外的供给缺口.这时
中国的电视机产品在进行了大规模生产后,行业得以发展,拥有了极强的国际竞
争力,电视机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价格,低于国外的均衡价格,而高于中国的均
衡价格。开放的市场中,就形成了外国从中国进口电视机,外国将生产电视机的
生产要素用于更加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去。由此可见,产品的价格降低是与供给的
扩张相联系的。并且,价格降低,需求量也在随之增加,国际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了。


P
B
B
R
O
里2:!匠蕉立堡占芒亟国壁杰垒应塞焦差壅璺
工本国亚外国
盘2:!!18』二122 1生出里壹狃扭熬量丛出曼盟i噬
电视机台彩电台电视机万$
年份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1 985 1 61 886 5085028 104858 4956366 1 856.4 1 51 3.9
1986 5 39501 1 391684 478933 1 358445 5714.9 5409.2
1 987 1429057 107 3738 9055 32 1 043675 1 5 377 1 311 6.O
1 988 264 3882 1 286758 1511 300 1l 5 3076 26297.2 22021.1
1989 393147 S 1296197 1789113 1156059 33714.5 2S2Q3.5
1 990 566 3148 666259 2621 4 39 6 301 57 51895.6 40511.6
1991 6 374474 333061 2602630 269820 56022.O 41499.3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统计年鉴
70年代初期当彩电正成为发达国家居民的普通消费品时,中国的大多数居民
还不知道其为何物.80年代电视机生产线的大规模引进使得中国彩电生产迅速的
扩张了。9 0年代的价格竞争,提高了竞争力,先是逐步把外国产出挤出中国市
场,扩大中国市场的销售,以后又扩大出口。(如表2.I所示)
塞2:2 121Q圭=二122Q生窒围垫狃垫国到亡量f互垒2
1 970 1980 1985 1986 1987 l 988 1 989 1 990

829.8 1032 l 334 1286.2 1287.1 l 293.8 1 547.8 1 398.2


11.4 681.9 784.9 1179.9 1492.2 1482 1546.9 1620.1


1.1 249.2 1667.7 1459.4 1934.4 2505.1 2766.5 2684.7

愫4539 921 7 1 0493 1 01 21 11524 11 774 121 56 12 776
(注《国际统计年鉴》各年汇总)
70年代中国电视机的产量仅有1.1万台,美国的电视机产量大约占有世界总
产量的20%,80年代美国的电视机产量一直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而这一
时期的韩国和中国都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电视机的生产量.特别是中国在80至85
年间电视机的产量是韩国的2倍还多.说明这一阶段中国的电视机产业投入迅猛
增加,供给扩张电视机在中国开始走向成长成熟期。9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视机产
业处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美国本土则逐步退出这个行业将其主要的资源配置于
信息IT产业中。
当国际竞争力提高后,部分国内过剩的生产加工能力和适用技术转移到国
外,这样不仅能够将剩余生产加工能力消化吸收,还能够为国家创造利润,为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提供资金,有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落后工业,进入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和技术转换的良性循环.不仅扩大了直接出口量,而且可以跨国经营.从而
消化国内过剩生产加工能力,增加国内零部件的出口.而通过发展跨国经营,能
够在产品出口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输出设备和技术,上海某无线电厂在非洲某国
开设电视机厂,将国内早已饱和了的黑白电视机的生产流水线转移到那儿生产,
此举不仅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还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喜的是,我国政府
已经开始重视这项工作,将在今后几年内将一些成熟的生产线产品(如黑白电视
9
机、自行车等)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利用跨国经营战略延长产品的生命线,
为本国经济多做贡献。
可见,价格竞争不仅扩大了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使国外产品的
市场份额削减,而且,迅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出口。降价战使国有企业
增加了商战实战经验,锻炼了企业,提高了价格竞争实力.面对国内市场上的日
本兵团(索尼、松下、东芝、日立、山水)欧洲王牌(飞利浦)及韩流(LG、三
星)等外国品牌的竞争,面临加入WTO后与外国同行的竞争, 国内彩电业亟需首
先充分占领国内市场,壮大自身实力.此次降价战保护了民族品牌在国内市场上
的利益和地位,已迫使洋品牌也相继降低销售价格.国内价格战是国际价格战的
前奏,是为后者所做的积极准备.
价格战是锻造优秀民族品牌的好方法,为战胜洋品牌,进军国外市场打下了
基础。即使是在降价战中败下阵来的国有企业,也应该为自己没把市场榆给洋品
牌而庆幸。降价战在“入关”之前发生,表面是排挤了国内弱质企业,实质上是
提前给“入关”后来华外资竞争对手以沉重打击,使中国彩电市场基本掌握在有
实力的中国名牌企业手中,会取得中外彩电竞争的第一轮胜利。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终日的是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社会的福利。市
场上的可消费产品的数量足够多时,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这种产品
的需求和消费量.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这种不变的产品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在边
际效应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对于它的满意程度则逐步的下降.这时候,单纯增加
产品的数量,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上的作用就显得有限了.只有在产品的质量、
性能等方面改变,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才会获得新的偏好产品和新的满足.才
能真正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但是如果某种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收入与价格
差距很大时,就会阻碍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得到开发.居民的
消费水平就不会真正意义上提高.
在电视机产品的价格竞争中,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中的价格逐步降至边际成
本和最低平均成本的过程中,价格大幅降低,价格与收入之间的差距在缩小.90
年代前后,一台29时的电视机价格是一万元左右.相当于当时城市居民年均收入
的8倍以上。后来J蜂低止2000到3000元,为城市人均收入的1/3.到了】993年
买一台21时的彩电需花3300元左右, 大约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4至6
倍,降价战打响后, 买一台同样大小的彩电才花1000元,不到一个农村居民人
年均收入的2/3,而且质量和功能更先进.长期过高定价是制约市场需求,限制
居民购买和消费的重要原因.中国农村尚有近85%的家庭看不上彩电.他们既有
迫切需要,又有强烈的消费愿望,但缺少足够的支付能力买彩电.价格已是抑制
、消费需求,严重阻碍彩电行业经济增长的瓶颈。只有把过高的彩电价格降下来,
\ 才能激发市场,扩大需求量,使潜在的市场变成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市场,让更多
的人买得起。降价战的打响,有力地启动了农村彩电市场,城市彩电市场也异常
一火爆,彩电销量大幅度上升,为彩电企业的发展铲除了瓶颈。彩电等家电每百户
\拥有率是衡量居民生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农民家庭彩电拥有率上
升,表明降价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了农民传统生活方式,提高了农民政
治和文化素质.应当承认,价格下降的实质是长期过高价格向产品价值的回归,
飞但降价总能使消费者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渴望得到的商品,使百姓获得相对利
\ 益.此次降价后许多城市家庭或是彩电更新换代,或是再买一台让家人“各看各
的”,许多农民家庭终于圆了看上彩电的梦.降价确实让城乡居民得到了实惠,
! 改善了生活质量。此外,彩电等家电降价对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防止贫富过份
、悬殊,缓解社会矛盾,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都有积
i极影响,有利于打击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三、电视机行业未来的出路何在
我国的电视机行业经过20多年的成长历程,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供需均衡,今
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呢?这是企业界、理论界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
为,电视机和其他家电产业未来的出路在以"92-个方面:一是适应城镇居民消费
’、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开拓城镇市场。二是继续降低成本,开拓农村市场。三是努力
/ 提高国际竞争力,开拓国外市场。
‘警
(一)适应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大力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扩大城镇市场
1、利用回归分析说明居民支出结构变动对未来电视机需求量的影响
居民对消费品需求的数量与现有消费品的结构、消费偏好以及他的支出倾向
有关。这里我们利用美国计量经济学家斯通于1 954年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LES来
分析城镇居民的需求支出变动趋势。消费者对一种消费品的需求量取决于收入和
价格。一般消费者都有基本的需求,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手头的结余后,根据其偏
好适当的增加需求量。我们将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品的需求量看作是总支出和价格
的线性函数即可得到函数模型。
V[,i】: 第i种消费品的消费支出
x[,i】P[,i]:第i种基本消费支出
x【,i】
B【,i】
基本需求量
增加的支出比例即为边际预算比
B【,i]=1
\\\

上述公式就表示为:
第i种消费品的消费支出=第i种的消费品的基本支出+第i种消费品的额外
支出
那么我们可以将公式简化为
其中
令A【,i]=P[,i】X【,i】+一Σ [,k】P(,k】X[,k】+
表示总的额外支出
根据表3.1所显示的数据可以利用公式进行回归分析
盘21 1 丕固蝗△睑星鲢圣赁支出
最低收中等收最高收
总平均低收入中偏下中偏上高收入
入入八
消费性
461 5.9 2 523.1 31 37.3 3694.46 44 32.48 5 347.1 644 3.33 8262.42
支出
食品1 9 32.1 1 31 3.28 1 548.1 1 7 35.47 l 91 7.46 2144.9 2 395.88 2 762.52
衣着482,37 1 98.32 284.85 367.27 480.69 601.61 726.3 85 5.03
家庭用
品及服395.48 1 28.1 1 63.6 3 230.87 331.5 3 472.25 664.79 11 2 0.11

医疗保
245.59 11 7.65 1 60.3 l 94.41 2 33.7 3 291.27 374.32 4 33.21

交通通
* 310.55 l 20.02 l 68.87 211.35 294.57 369.04 499.92 674.58
娱乐教
5 67.05 286.99 355.1 2 44 0.64 552.34 689.03 789.08 102 3.88

居住4 33.99 28 3.95 345.2 3 371.1 9 422 500.4 606.81 825.01
杂项2 2 8.79 74.79 111.24 1 4 3.26 2 00.1 5 2 78.59 386.22 5 68.06
注:有关数据来自于《l 999年统计年鉴》
o

进行回归分析,求得
可以得出表3.2
盘≥1 2 堕坦揖熬到盘
家用设
食品衣着医疗交通娱乐居住杂项

A[,I】778.8 —65.261 -389.75 —16.293 —1 40.62 —33.884 31.944 —168.1 7
B【,I】O.2475 0.1l 75 0.1 72 3 0.0567 0.0981 O.1 294 0.091 9 0.0868
P[,
1 590.7
I】X【, 320.2 3 1 75.5 3 1 69.728 1 81.2 3 390.65 333.45 11 6.6
992
I卜
R 2 0.9882 0.9787 0.9688 0.9861 0.9974 0.9958 0.981 9 0.9909
由于不同收入组的居住差异不大,所以取其中三组较低收入组的平均居住支出作
为基本需求支出估计量,
代入P【,i]X[,i]=A[,i】+B[,i】(P[,7】X【,7]+--A[,7])/B[,7】
利用公式求出基本支出。再将各个基本支出求和可得人均年基本需求支出为
32 78.22元月均273.18元.比上年的年均基本消费支出3054.05高出224.1 7元,月
均高出18.68元。
从回归的数据可见,家用设备占到了额外支出的17.2 3%,在食品衣着得到满足
后紧接着会扩大支出,这种回归的数据对家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是有利的.居民每增
加一定程度的收入,就会增加1 7.23%的家电的支出。从量上来看,家电的基本支出
比上年增加了28.80元。未来彩电价格的回落以及收入的提高对彩电产业的持续
发展有利.
2,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利于彩电产业的市场稳定
根据耐用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取决于此类商品的存量和
变量情况。城镇家庭中目前使用的家电产品大多购于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彳刀
期的产品,城镇家庭的家电需求已经基本饱和.但这些产品的功能单一、档次不
高,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倾向于用性能较好的产品替代它们。一般大件家电的产
品周期是10年左右,加上新房购置大潮必然会引致家电消费猛增,只要能够开发
出高质多效的新型换代产品,家电市场仍然大有可为.国际通行的家电使sll标
准,彩电8-9年,冰箱l 3—16年,空调器12-14年,洗衣机9-11年.所以,高档
次的部分家电存在增长的趋势.
3、城镇居民新增消费的作用
城镇人口的基数很大,若每年总人口中有1.8%的人口进入实际结婚年龄,
那么平均每年有2200万人组成约1000万个家庭,每个家庭若平均消费2万元用
于购置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则新增消费需求约2000亿元。所以,城市的广大市场
是彩电产业继续扩张的基础.
(二)农村市场的开拓作用
1、开发与农村居民收入相适应的产品,拓展农村市场
根据9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彩电城市普及率为93.50农村彩电的普
及率为27.32.而日本9 5年农民彩电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 8%可见中国的农民生
活水平质量还比较低.根据耐用品的存量调整假说,农村的家电普及率不高,需
求潜力还很大,统计年鉴的数据还显示,农村居民的耐用品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
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3 1%,且农村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会进一步增加,表明农村彩电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国信息中心对全国
3000多户居民的消费意向调查,城镇居民关注程度较高的是VCD、电脑,其次是
空调器、微波炉和电话;而农村家庭则主要关注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
(注:《中国贸易报》1 997年11月1 3 E1)
面对我国家电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一部分企业瞄准城市居民消费升级、
引进或开发高性能、高品质的新兴家用电器的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应该适时调整
战略面向农村市场,重点开发功能简单、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家用电器,使得
产业保持一个正常增长过程。如据计算,要使2.1亿户农民家庭家电产品的普及
率达到199 5年城镇的水平,需要生产彩电1.5 3亿台、电冰箱1.28亿台、洗衣机
1.51亿台、电风扇1.6 5亿台、收录机0.93亿台、照相机0.61亿部,分别相当于
1 996年上述工业产品年产量的5~15倍,可以创造1万亿元左右的工业总产值·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就必须根据各地收入水平,调
整产品档次,提供价格适宜的产品.海尔集团和高路华彩电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
了典范.海尔集团在开发农村家用电冰箱时,一是把现有的功能大幅度削减,降
低了价格,二是把压缩机重新改造,适应低中电压带波动,结果在农村市场销售
非常高,其在农村市场的占有率犬幅度上升.高路华彩电为适应农村市场的需
要,减少一些不适应农村市场和不必要的功能,并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
性、较大幅度地降低产品成本.高路华此举获得成功,其市场占有率从1 996年的
29位一跃到第9位.深圳康佳电子集团对农村家电市场需求调查基础上对46CM彩
电的功能和价格做了调整,去掉了国际线路,环绕立体声,重低音等农村消费者
不需要的功能,降低了成本将价格降至1800元人民币,打开了广阔的农村市场.
在开拓农村市场方面,政府应当打击商业欺诈,维护农民和厂商的合法利
益.据资料显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在农村较低,农民受损害的商品中,El
用品占71.66%,生产资料迭34.88%,假冒伪劣的占有67.33%,服务差的占
1 5.24%.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开拓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商业欺诈的打击力度,
从商家的角度出发,应当加强和改善售后服务.
2、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开拓农村电视机市场
中国收入差别的表现,是大中城市高于小城镇,小城镇高于普通农村,农村
兼业户高于一般纯农户.大力发展小城镇,可以使大批农民进行产业转移,离开
农业,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伴随收入来源的增多,收入水平将会有不同程度
提高。同时,因大批农民进入小城镇就业,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数量,相
应地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自然资源,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和提高农民收
入,也有利于缩小城纠史入差距.大力发展小城镇,还能有效地改变农村人口自
给自足性质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加农民的商品性消费,不断扩大农村市场
容量.要提高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也应从小城镇入手.让部分先富裕起来
的农民向小城镇集中,供水、供电条件得到改善,将会增加家电产品的消费。90
年代,农村居民的消费普遍受到电力和电信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困扰,家
用电器的普及率比较低.如果农村的电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电力供应解决得
好,农民不再为没电、断电和高额电费发愁,再加上信息网络的“村村通”工程
建设,农村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话机等将会有比较大的市场
需求增量。此外,农村电力供应的充足,还会带来加工工业的发展,并形成对于
投资工业品的有效需求.有学者认为,中国由潜在的世界最大市场变为现实的世
界最大市场,关键在于小城镇市场购买力的增加.1 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
定: tt发展小城镇,是经济舜口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
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把小城镇建设与扩大内需、启动
市场、推动经济增长联系了起来。随着小城镇管理制度的改革,当前粮食等农产
品和工业品供给有余以及越来越多的农民有进入小城镇的强烈意愿,目前无论是
从需要还是从可能两方面看,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条件和时机已经基本具备.
国家对于农业的投入不断的增加,加快小城镇的建设,继续发展乡镇企业,
农村经济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等政策,将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城市化使得分散居
住的农民集中起来,有利于改善电力供给和电视收视条件.也可以促进资本,劳
动力等生产要素产生聚集效应,使生产要素形成空间上的集中,一方面可以形成
集中的需求,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使供给需求双方快速见面,达到均衡
态势,减少经济循环的时间,加快经济向均衡发展的速度.提高全民的经济福利
水平。
(三)加入wT 0中国家电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
80年代的大规模进入迅速扩大了中国电视机的产出能力。90年代中期以来的
价格竞争大幅度降低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价格竞争又迫使中国电视机产业在世纪
之交在产品性能质量方面寻求出路.所有这些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电视机产业的
国际竞争力。这为中国电视机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开拓国际市场是大
有可为的。
中国在2 0 0 1年1 1月1 0日正式成为wT0成员国,意味着中国的各个
产业都将直接的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来,也就是说,中国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大市
场,并且不再有进入特定市场的高关税的壁垒和限制.多年的价格竞争使得中国
彩电价格降到了接近,甚至低于国际价格水平,竞争力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参
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价格竞争还迫使企业在性能创新上下功夫,创新能力与
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差距缩小.另外,劳动成本低廉等因素决定了出口的巨大潜
力.彩电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跨越国际的战略是未来彩电产业的一种有利的
选择。它可以将中国的市场延伸到世界市场的范围内,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开
发新的产品需求.所以,彩电行业的企业就应该在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中以降低价
格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竞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运用市场营销国际战略大力拓展
国际化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以质优,多样化,廉价来开拓发达国
家的市场,海尔就是一个好榜样.
(四)清除国内削弱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
国的企业或企业家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比
竞争对手更具有市场吸引力。国际竞争力一般受到以下四种因素的影响:
(1)、企业内部效益,就是企业以其最佳方式配置资源的能力.
(2)、国内经济环境以及经济体制的状况,对企业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3)、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状况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
(4)、部门环境和行业环境影响竞争力的高低.
市场化的水平体现在行业是否存在充分的竞争,是否存在阻碍竞争的各种因
素.针对未来彩电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而言,取决于彩电行业的市场化水平和
有效的市场制度.为了使彩电产业的生命线价值链条在国际市场上继续延伸,就
应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在研究与发展新的高科技产品的同时要注意实施全球化
的营销战略,更要扫除阻碍国际竞争力增强的国内因素.一方面是驱除束缚市场
的力量,理清政府的经济职能,使价格能迅速的完全的反映市场供求双方的信
息,从而对企业的决策形成正确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政府应对
其制订的产业政策落实并跟踪其执行效果.
总结
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走向一般均衡的必由之路。经过了对电视机产品市场,
经济运行轨迹的实证分析之后,我认为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调节产品市场的
供给需求不均衡,以及制止经济运行中的非市场行为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经济
发展的阻碍等问题都是可以用市场竞争来缓解或解决的.
竞争并非仅仅是市场结构类型的结果,而且是市场组织行为和经济体制的综
合结果.可见竞争是一个产业组织在结构变迁中使得市场结构的市场规模水平、
产业集中度,进入退出的壁垒得以调节,最终形成微观厂商和宏观经济绩效的原
动力.
竞争机制可以使得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产销均衡,行业内部各个生
产要素自由流动,价格由市场决定,行业间的利润达到平均化,之后又会产生新
兴的高额利润产业吸引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出现新一轮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因此,家电产业到现在出现完全竞争的局面,产品价格一降再降,劣势企业被兼
并或转产都是这个行业生命周期在国内的城市市场走向稳定或收缩的趋象,也反
映了这个行业成长的绩效.如果要人为的维持产业的优势地位不降价或政府干预
都是不明智的,其实,这个行业可以吸呐大量的劳动力。未来的汽车工业也会有
类似的供给量大大超出意愿需求量的局面,价格走低是必然趋势,也经济绩效形
成的必经道路,是使得供给与需求早日达到均衡的道路。面对中国加入wT O后
各个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彩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对于我{fliX-LK和利用市场规律
发展社会经济,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所以笔者要重申:
1.产业集中度,:规模水平是市场竞争形成的.
2.政府的产业政策或经济职能、行为不能成为产业市场化发展的障碍.
3.企业行为应以全球化经济发展战略为目标.
4.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都应该有效的控制领先的
科技生产力.
5.加快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改变国有企业中掌握实际控制权的经理人权利和
责任不对称的局面;政府尽快退出竞争性产业,政府主管部门本身不再介入企
业一般经营;将立法、执法从反掠夺定价向纠正企业运用市场力量导致的低
效率进一步扩展(包括合谋、价格探纵).
6.产业的终级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最大的福利,使得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笺
致谢
本文从选题到修改、定稿的全过程都是在我敬爱的导师刘地久副教授的悉心
指导下完成的。三年来,我的导师象父亲一样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指导和帮
助,使我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
是,我学习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我的导师
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还要向所有任课老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他们是刘明老师、范建刚老
师、郭瑞萍老师、朱解放老师、孔祥利老师、纪天平老师。也要感谢一直关心我
的师母,还有时时鼓励我向前的亲人和同学。
由于本人才学疏浅,文中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师长和同学批评指
正。
支敬
2002年4月于西安
参考文献
[1】朱新武,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障碍》, 《国民
经济管理》(人大复印资料),2000,2
[2】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研究课题组, Ⅸ我国现阶段农民消费行为研
究》,Ⅸ经济研究参考》,1999,87
[3]王元龙, 《储蓄持续增长条件下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选择》..《经济研究
参考)),1 999,7 3
[4]叶兴庆, 《2000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需求的十点建议》, 《经济研
究参考》,2 000,14
[5]王宏, 《从收入变化看未来城镇的消费增长点》, Ⅸ长白学刊》2000,04
[6】计保平,《论城乡消费结构变动的差异及其市场影响》, Ⅸ北京行政学院
学报》,2000,05
[7]陈南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及主要化解对策》,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04
[8]李会太, 《“暴利”行业适时降价意义重大一以彩电价格战为例》,
《东方*,2000,10 .
[9】丹尼尔·史普博,Ⅸ管制与市场》(中译本),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9
[i0]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中译本)[M】.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l】倪振峰, 《竞争的规则与策略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活用》,复旦大学出版
社,i996
[121伍争荣,《对“低价倾销”行为的经济学思考》,Ⅸ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0,01
[1 3】谢伟、吴贵生、张晶, 《彩电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管理世界》,
1999,4
【141 M·波特,《竞争优势*(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97版
[1 5】米切尔波特《国家的竞争优势》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90版
【16】哈罗德。德姆塞茨, 《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上海三联书店,
1 992年版
[1 7】罗伯特.特里芬, Ⅸ垄断竞争与一般均衡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 8]江小娟等, 《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版
[19]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Ⅸ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 996年版
[20]胡汝银, Ⅸ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88
年版
[21】亚-3.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9版
[22]熊彼特,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商务印书馆,1 979版
[2 3】施蒂格勒, Ⅸ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1 998版
[24]项怀诚,《中国财政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 999版
[2 5]樊刚,Ⅸ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26】刘地久,《中国经济恢复高涨的另一种政策选择》, Ⅸ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2000.2
[27]刘地久, Ⅸ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增长的根本出路》, Ⅸ管理世
界》,2 001.6
[28】刘地久, Ⅸ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力》,陕西师范大学课题手稿
[29】KOTLER、ARMSTRONG, ⅨPRINCIPLES of MARKETING》,PRENTICE HALL,
SIXTH EDITl0N
32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i、《电子商务初探》发表于《商洛日报》2000,7
2、《不规范汽车配件市场的经济学解析》发表于《工商与市场》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