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1202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学校代号!(!堡2
分类号
学号S()32塑001——
密级
潮确夫爹
HUNAN UNIVERSTTY
硕士学位论文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学位申请人姓名余昌龙
培养单位经逝.皇堡旦堂瞳
导师姓名及职称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刘辉煌教授
西方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论文提交B期2Q堕生!旦!!旦
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思想来源于Gurley和Shaw所提出的金融中介论与新货币
经济学关于竞争性内在货币的论述。本文借助青木昌彦用演化博弈研究日本主银
行制变迁的分析框架,探索建立一个以外在货币模型为起点并向内在货币演化的
金融制度变迁的理论体系,并据此对中国外在货币内在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
本文在Marimon初始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了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的外延,先去
掉政府变量,然后逐步加入Klein的商誉资本概念和政府预算约束以分析货币竞
争均衡,同时考察商誉资本和政府承诺对时间不~致问题的影响,试图从理论上
解决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可行性问题,以避免内在货币制度中通过过量发行或搞恶
性通货膨胀来获取最大利润的问题。其次,本文对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一般过程迸
行了研究。外在货币内在化是以外在货币模型为起点的,此模型以Gurley和Shaw
的外在货币模型为基础,加入具有计划经济特征的政府货币系统,借助博弈域的
概念将所有要素纳入制度化关联的共时结构。在此基础上,按照货币与银行演化
的两条主线分析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全过程,实现货币与银行在社会交换域、政治
域、组织域和交易域的角色转换,通过社会嵌入和重叠的社会嵌入实现制度化的
历时关联,从而展现内在货币在金融制度变迁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出现的问题。再
次,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等对中国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消长,内在
货币投资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银行中介效率与市场结构、治理结构的关
系及中央银行职能的演化轨迹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与本文的理论框架相
印证,也对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作出解释。
关键词:外在货币;内在货币;博弈域;制度化关联;社会嵌入
Abstract
The thoughts of the evolution from outside money to inside money originated
from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y by Gurley and Shaw and the theory of new
monetary economics.This paper attempts to build a theoretical system about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finance and money which start with the model of outside money
by virtue of the Masahiko Aoki’S analytical framework.Then,on this basis,we try to
explain and analyze the evolutional process from outside money to inside money in
China.
Firstly,this paper has simplified the extension of outside money and inside money
on the basis of Marimon’S initial model,got rid of the variable of government,added
the variables of Klein’S capital of goodwill and government’s budget constraint to
analyze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of money,then explored the influence to time
inconsistency brought by capital of goodwill and commitment of government.In other
words,this paper tries to settle the possibilities ofthe evolution from outside money to
inside money theoretically in order to cast down the opinion which believe that
hyperinflation under inside money institution can maximize profits.Secondly,this
paper studies the general process ofthe evolution from outside moneyto inside money.
The starting poim of the evolution is outside money model,which is based on the
Gurley and Shaw’S outside money model,by adding the money system of government
characterized by plarmed economy,we have brought all factors into synchronic
structure of institutionalized linkage by virtue of the concept of game domains.
According to two masterstrokes of money and banks,we have researched the whole
evolutional progress,and realized the characteristic transformation of money and
banks in socially exchange domain,political domain,organization domain and
transition domain.We have shown the effects and the iSSUeS of inside money in the
institution change of finance through the social embedment and the overlapped social
embedment.Thirdly,we have also applied econometric tools to explore the eat and
flow between outside money and inside money'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vestmen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inside money and economic growth,estim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termediary efficiency of banks and market structure or
governance structure,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evolution of central bank.
Key words:outside money;inside money;game domains;
institutionalized linkage;social embedment
II
硕士学位论文
插图索引
图4.1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总量扩张⋯⋯⋯⋯⋯⋯⋯⋯⋯⋯⋯⋯⋯⋯⋯⋯⋯37
图4.2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此消彼长⋯⋯⋯⋯⋯⋯⋯⋯⋯⋯⋯⋯⋯⋯⋯⋯⋯⋯37
图4.3协整图⋯⋯⋯⋯⋯⋯⋯⋯⋯⋯⋯⋯⋯⋯⋯⋯⋯⋯⋯⋯⋯⋯⋯⋯⋯⋯⋯⋯42
图4.4 IE、MS、GS的演化轨迹⋯⋯⋯⋯⋯⋯⋯⋯⋯⋯⋯⋯⋯⋯⋯⋯⋯⋯⋯⋯44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附表索引
表1.1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演化逻辑⋯⋯⋯⋯⋯⋯⋯⋯⋯⋯⋯⋯⋯⋯⋯⋯⋯11
表1.2博弈域的制度化共时关联与历时关联⋯⋯⋯⋯⋯⋯⋯⋯⋯⋯⋯⋯⋯⋯⋯11
表4.1中国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数据表⋯⋯⋯⋯⋯⋯⋯⋯⋯⋯⋯⋯⋯⋯⋯⋯⋯36
表4.2(G、I、S)数据表⋯⋯⋯⋯⋯⋯⋯⋯⋯⋯⋯⋯⋯⋯⋯⋯⋯⋯⋯⋯⋯⋯⋯39
表4,3 ADF检验结果⋯⋯⋯⋯⋯⋯⋯⋯⋯⋯⋯⋯⋯⋯⋯⋯⋯⋯⋯⋯⋯⋯⋯⋯⋯41
表4.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41
表4.5 G、I、S的Granger因果检验⋯⋯⋯⋯⋯⋯⋯⋯⋯⋯⋯⋯⋯⋯⋯⋯⋯⋯.42
表4.6银行结构数据表⋯⋯⋯⋯⋯⋯⋯⋯⋯⋯⋯⋯⋯⋯⋯⋯⋯⋯⋯⋯⋯⋯⋯⋯45
表4.7 IE、MS、GS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47
1V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厶I-侈7出日期:脯,/月,二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圃。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糸扒侈溉舡懂醐唧"沙姆铲Ⅳ● 月月∥心日日
硕士学位论文
1.1选题背景
第1章绪论
从实践背景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高
速增长,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支持,其贷款增长速度保持在20%
左右。商业银行的储蓄动员和投资转化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储蓄动员
主要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来源,投资转化则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电子支付体系的
发展使得基础货币的替代品快速增长,导致外在货币减少,内在货币竞争加剧,
并有逐渐挤出外在货币的趋势,在金融制度变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银
行职能也在不断转变中,垄断通货发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相对削
弱了,其定义性特征越来越模糊,内在货币的影响越来越加强,非政府的金融机
构行使着部分货币当局的职能。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对于中国
金融业的改革在市场结构与治理结构取向上各执己见、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
深入分析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全过程,了解货币和银行的演化方式,并关注演化过
程中货币、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分别所起的作用及其职能的转变,特别是弄清中
国金融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从理论背景来看,自从Gurley和Shaw提出他们的外在货币模型和内在货币
模型之后,不少学者特别是新货币经济学家扩展了内在货,币的研究。新货币经济
学以Black、Fama、Hall、Greenfield和Yeager等人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
涉及了内在货币的概念、竞争性供给、竞争性支付体系和演化规律等方面。他们
的主要论点是: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商品经济演化的必然结果,而是靠法
律约束或政府管制来支撑的。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货币现有的两大
职能——清偿媒介与记账媒介将由不同的东西分别承担,货币交换终将为“精密
的物物交换”所取代。这些研究仍然是不够的,因为目前我们仍然看不到一个满
意的框架来说明外在货币内在化的过程,也无法解释中国由集中计划的金融体制
向市场化的金融体制转变中的各种现象。青木昌彦演化博弈的理论为外在货币内
在化提供了比较合适的分析框架。按照他建立的“制度化关联的共时结构一一制
度化关联的历时结构”的制度演化框架,集中计划型的政府货币系统向市场化的
多元金融体系演化是一个历时的动态过程,货币和银行可以在社会交换域、政治
域、组织域和交易域等共时的博弈域中实现角色转化,通过重叠的社会嵌入,新
的国家形式下的政府形态、组织结构、交易方式和新的域的重新捆绑或组合将出
现,实现了制度的历时演化。在演化后期,涉及市场结构演化与内在货币竞争加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剧的问题时,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完全竞争无效的解释也使得后续逻辑结构与现实
经济的耦合有据可循。
1.2研究综述
1.2.1内在货币的竞争性供给
Hayek(1990)预测,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将自然演化产生~种
稳定的、由私人竞争性供给货币的体系。货币供给者将通过提高以某~篮子商品
来度量的稳定的购买力来抢夺客户。一种时刻警醒人们的金融出版物将有助于强
化竞争纪律,结果是货币发行者发现值得恪守承诺。Hayek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它仅仅依赖于承诺。恪守可实旌的购买力契约承诺,等同于一种竞争性货币的
体系,等同于(多)商品本位【”。甚至在Hayek之前,Klein(1974)就已详细研究
了内在货币竞争性供给的可行性和效率问题【21。他特别提到“企业有可能去供给
超过预料数量的货币, ‘欺骗’他们的客户。”在总结他的研究结果时,他说:
“如果居民和生产者对欺骗政策带来的短期利润具备相同的估计,则商誉资本的
均衡价值将确保企业不会过度地超量发行。”依照Kydland和Prescott(1977)
验证过的“时间不一致”的一般性问题,Hayek论述的薄弱环节是它没有揭示为
什么发行者不愿意破坏其关系稳定的购买力契约承诺,强留在行业中的利润可能
还比不上不遵守承诺而把更多货币投入流通所获得的利润【”。之后,Calvo(1978)
和Taub(1985)揭示,极限状态的过量发行(恶性通货膨胀式的)对内在货币发
行者是利润最大化的。在他们的模型中,通过一次性恶性通货膨胀所获得的收入
要超过长期低量发行所获得收入流的现值。意识到利润最大化的发行者要搞恶性
通货膨胀,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将不愿意持有内在货币,除非发行者能承诺将来
遵循一条具体规定的路径144】。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私营发行内在货币的可行性值得怀疑。我们找不到历史
案例能使我们确信私营发行能解决内在货币的时间不一致问题。Hayek的预测就
不具说服力了,因为他没有对私营发行内在货币所面临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提供
一个理论解决方案。Klein的“商誉资本”概念似乎解决了时间不一致问题,至少
从他的模型中看来是这样的。Taub(1985)在报告他得出的不可行的相反结论时,
提出他的和Klein的两点不同。Klein设定了简单的货币需求函数,并且使用了特
定形式的非理性预期。Taub从世代交叠模型中推导出货币需求,并且使用了理性
预期的假设【”。从Taub的讨论中,在Klein的假设条件下,Klein的可行性结果仍
是完全有效的。White(1999)在更仔细地研究了Hayek模型之后发现,可行性在
缺乏完美预见性的情况下是得不到的【6】。“商誉资本”的概念解决不了内在货币
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即便是在Klein的假设条件F,内在货币的发行者也将发现
硕士学位论文
恶性通膨胀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
此后,Marimon,Nicolini和Teles(2003)认为,高通货膨胀率的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竞争的作用并不能独立地用来分析时间不一
致问题,因为并不确定使货币发行者面临竞争是否会对它们给予惩戒或是否会使
他们考虑经济和企业的长期利益,他们在一个货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讨论了
这些问题,并且思考了一种与现行货币当局的货币制度有关的两个方面,一是货
币当局客观的职能是否是为了最大化转移或福利,二是货币当局是否对被连续设
计的政策作出完全的承诺。他们指出,完全承诺的货币均衡结果是时间不一致的,
政府对货币和财政政策作出不完全承诺能够维持低的均衡,政府承诺可以对货币
的预期收益加以限制,从而导致政策制定者的短期活动与经济的最优长期利益趋
向一致。通货膨胀率是非负且从上有界的,其上界则是由内在货币竞争造成的,
当内在货币能够有效生产时,与之对应的上界将会变成负值且外在货币无均衡存
在。因此他们认为在政府作出承诺的情况下,加快内在货币竞争与供给效率则可
以解决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使得内在货币短期发行的利益与经济的长期利益相
一致【71。
不论是Klein还是Marimon他们都没有解决时间不一致问题,Klein从企业角
度分析企业的短期暴利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而Marimon从政府角度考虑货币
政策的动态不一致,他们的模型都片面地简单地论述了解决之道。作为竞争性发
行的内在货币,短期内过量发行是利润最大化途径,因此必须限制过度行为和高
通货膨胀率,维持经济的长期稳定。随着货币的放松发行限制,政府对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作出承诺以维护市场有序运行,虽然其短期执行与长期目标有差距,
其作用即使在政府不发行货币的情形下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在货币竞争的应用领域。如王广谦(1996)用实证
的方法衡量了内在货币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认为储蓄的快速动员为内在货币转化
为投资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f”。潘英丽(2001)对金融业的基本功能进
行了重新整合,认为内在货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主要来源于其功能中的一
种或几种I”。孙杰(2002)则对中央银行的五大职能进行了剖析,认为中央银行
职能存在着矛盾倾向,各国的中央银行职能都因市场状况存在差异,但他主要论
述的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张炜(2004)分析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对外在货
币和内在货币消长的影响,认为证券市场加强了私人部门之间的直接沟通,内在
货币总量得到扩张,外在货币被逐渐驱逐ll”。
1.2.2内在货币的竞争性支付体系
Black和Fama曾设想将~个“无现金”的竞争性支付体系作为分析的基准。
B1ack(1970)认为,如银行业不受政府管制,则通常手段意义上的货币将不复存
3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在。在政府不能规定法定货币的前提下,流通可以是公司或银行的股票、债券,
也可以不用统一的流通媒介面直接进行物物交换f”1。但是,非统一的流通媒介既
然不同质,它们自身的单位就不能充当计账单位,计账单位必须以某种“计价品”
(numeraire goods)来定义,但“计价品”本身不作为流通手段。Fama(1980)
呼吁一种不依赖任何基础货币的支付体系,即“纯交换的账户体系(PAsE)”。
在PASE中,银行在账户间转移以任意单位计值的财富,但是不提供任何特殊的
被称为“货币”的东西。他指出,计账单位可由不充当清偿媒介的实物商品来担
任,它不同于瓦尔拉斯那种由拍卖者指定的“计价品”,也不同于所谓的“经济
学家为理解交易而从旁观者角度虚拟的计算标准”,它是任意而又现实存在的,
可以是“数吨新鲜牛肉”、“几桶原油”,也可以是“钢锭”甚至“宇宙飞船通
行证”。计账单位的多样化使计算面l临困难,在市场力的作用下,最终可能出现
统一的计价品。此时,银行存款变得像共同基金股份一样,不代表对法令货币的
要求权,而是代表了“对其他要求权(如持有的基金公司股票、债券等)的要求
权”[131。但Black和Fama主要还是以“思想试验”的态度来赞同自由放任的支
付体系的,目的在于为现存支付体系提供一个对比,以更深刻理解与认识内在货
币。
Hall(1982)则把构建竞争性支付体系作为自己的使命。他认为,在金融事
务方面,政府的唯一职责在于指定用作计账单位的计价品,并强制保证各种合同
的执行,至于支付体系如何动作,那完全不关政府的事。他甚至椎荐了一种称为
“ANCAP”的计账单位,它由一定量的硝酸氨(AN),铜(c)、铝(A)和胶
合板(P)所组成的复合商品来定义。但他同时强调,上述4种商品本身(单独或
共同地)都不能用作清偿媒介,因为这将损害它作为计账单位的稳定性f141。值得
注意的是,当Hall在1980年提出该建议时,ANCAP都与CPI吻合得很好,但是
此后ANCAP就不再与CPI吻合了。
Grgenfield和Yeager(1983)也曾认真地建议采用这样一个体系【15】。他们的
方案被称之为GY方案,其方案的主要方面得自前面的Black,Fama和Hall的启
示。这个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自由放任;二、多商品本位或MOA(记账媒
介),以保持价格水平比金本位或其他单一商品本位下更加稳定;三、将MOA
从MOR(清偿媒介)中分开。他们提出在货币消失的情况下,交易中的计账单位
可以人为定义,正如时间、温度、重量等的单位是人为定义的一样,记账单位的
人为定义也不足为奇。非洲原始居民就一直采用一种称为“马居特(Macute)”’
的抽象计账单位。他们指出,这一方案既不同于商品本位制,也不同于法定指数
本位,它是按恒定的记账单位计价,故不存在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的区别,从而
。例如,参见,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务馆.1964,P279.又如,盂德斯鸠1784的《论法的
精神》也谈到了这个例子。
4
硕士学位论文
在最大限度j二消除了货币对经济均衡的破坏作用。尽管GY称他们方案为“实现
货币稳定的自由放任方法”,但MOA和MOR分开却不是自由放任的结果。因为
没有历史案例表明,有竞争力的龙头银行曾经将它们的黄金储备的数量降到零值,
并且完全取消银行负债直接赎回的选择权。除非银行统一行动,否则公众欢迎这
一结果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MOA与MOR不会有自然消失的演化趋势,而
是需要政府监管或法律权威,这就从一个侧面回答了Hayek(1960)提出的疑问:
我们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一种能令其满意的类
似于货币的交换媒介”1161。
Humphrey,Pulley和Vesala(1996)发现,“除美国之外的全部14个发达国
家,其全部非现金支付额中34%的增加的唯一或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了电子支付方
式”【⋯”。如此高的比例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电子支付体系的前景,参与
讨论者数不胜数。与此同时,持相反意见的也不乏其人,其中一个具代表性的是.
Holthausen和Monnet(2003)对电子货币与支付、清算体系的解释。他们认为,
电子货币与技术发展并末改变争论的焦点,竞争的问题仍然存在,问题是谁控制
着这些财产,并且电子支付方式与内在货币是否能够替代现金或与之竞争。他们
的一个理由是,人们更愿意去匿名持有现金而不必考虑一些法律行为。他们总结
道;“强大的网络外部性增强了清算的集中趋势。由于私人清算媒介的不受限制,
一个潜在的高系统风险将会在这一结构中上升。因此,尽管私人货币是有效率的,
但管制清算业务的限制系统风险仍是必要的”【”】。这一观点似乎以一种折衷的态
度理性地对待内在货币,即使是对电子支付系统也在寻求监管的良好途径,这种
警醒地思考内在货币前景的态度当然在货币理论发展中是比较符合政府意愿的。
同样,中国也可以吸取欧洲国家银行改革和重组的经验教训,认清金融体系固有
的脆弱性,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1.2.3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一般规律
Gurley和Shaw(1960)在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高
度抽象的外在货币模型和内在货币模型,外在货币内在化的思想在其理论模型中
一以贯之。他们指出,如果经济中只存在外在货币或内在货币,会将研究引入萨
伊定律的空中楼阁【”】。在新古典假定下,名义货币变动不具有实际影响,在这个
意义上,萨伊定律是有效的。净额货币论锡0除了内在货币和内在债务,只承认外
在货币的存在,在其假定前提下该理论是成立的。然而,实际上,经济中存在着
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不同组合。在外在货币模型的基础上,他们一步步使他们
的模型更贴近现实经济:首先分析了初级证券和差别化问题,然后引入非货币金
。货币理论的一种观点,据此把内在货币与其在私人国内初级债务中的对等物合并抵消,因而只剩下外在货
币。相反的观点是总额货币论,把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一起计算在内的货币理论观点。(;urley和Shaw坚持
总额货币论,批评了净额货币论,指出货币的供求只有在一个分部门的社会中才会发生。
5
在最大限度E消除了货币对经济均衡的破坏作用。尽管GY称他们方案为“实现
货币稳定的自由放任方法”,但MOA和MOR分开却不是自由放任的结果。因为
没有历史案例表明,有竞争力的龙头银行曾经将它们的黄金储备的数量降到零值,
并且完全取消银行负债直接赎叫的选择权。除非银行统一行动,否则公众欢迎这
一结果是值得怀疑的。也就是说,MOA与MOR不会有自然消失的演化趋势,而
是需要政府监管或法律权威,这就从一个侧面回答了ltayek(1960)提出的疑问:
我们为什么不能“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来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一种能令其满意的类
似于货r日的交换媒介”116]。t
Humphrey,Pulley和Vesala(1996)发现,“除美圉之外的全部14个发达国
家,其全部非现金支付额中34%的增加的唯一或主要原因就是使用了电子支付方
式”1171。如此商的比例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电子支付体系的前景,参与
讨论者数不胜数。与此同时,持相反意见的电不乏其人,其中一个具代袁性的是。
Holthausen和Monnet(2003)对电子货币与支付、清算体系的解释。他们认为,
电子货币与技术发展并未改变争论的焦点,竞争的问题仍然存在,问题是谁控制
着这些财产,并且电子支付方式与内在货币是告能够替代现金或与之竞争。他们
的一个理由是,人们更愿意去匿名持有现金而不必考虑一些法律行为。他们总结
道;“强大的网络外部性增强了清算的集中趋势。由于私人清算媒介的不受限制,
一个潜在的高系统风险将会在这一结构中上升。因此,尽管私人货币是有效率的,
但管制清算业务的限制系统风险仍是必要的”【l”。这一观点似乎以一种折衷的态
度理性地对待内在货币.即使是对电子支付系统也在寻求监管的良好途径,这种
警醒地恿考内在货币前景的态度当然在货币理论发展中是比较符合政府意愿的。
同样,中国也可以吸取欧洲国家银行改革和重组的经验教训,认清金融体系固有
的脆弱性,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
1.2.3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一般规律
Gurley和Shaw(1960)在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高
度抽象的外在货币模型和内在货币模型,外在货币内在化的思想在其理论模型中
一以贯之。他们指出,如果经济中只存在外在货币或内在货币,会将研究引入萨
伊定律的空中楼阁119】。在新占典假定下,名义货币变动不具有实际影响,在这个
意义上,萨伊定律是有效的。净额货币论。剔除了内在货币和内在债务,只承认外
在货币的存在,在其假定前提下该理论是成立的。然而,实际上,经济中存在着
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不同组合。在外在货币模型的基础上,他们一步步使他们
的模型更贴近现实经济:首先分析了初级证券和差别化问题,然后引入非货币金
的模型更贴近现实经济:首先分析了初级证券和差别化问题,然后引入非货币金
。货币理呛的一种观点.据此把内在货币与其在私人国内初级愤务中的对等物台并抵消,因而只剩下外在货
币。相反的观点足总额货币论.把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一起计算在内的货币理论观点。Gurley和Shaw坚持
总瓤货币论,批评了挣额货币论,指出货币的供求只有在个分部门的社会中才会发生·
5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融中介机构及其创造的非货币金融资产;货币系统则由政府直接管制式演变为更
具有现实性的中央银行调控式,后一种货币系统中包括具有私人企业性质的商业
银行;最后构建了包括三个经济部门(居民、企业、政府)、多个(金融市场)、
复杂的货币系统在内的完整模型。体现了多样化金融工具和多样化金融机构的功
能。Gurlcy和Shaw理论重点研究了由简入繁的一系列金融体系本身的静态运行
机制,至于金融体系演进的过程则不是其分析的重点,仅仅是从金融体系与实体
经济的自发演进出发,在新古典意义上做了简单说明,影响金融转型的诸多因素
都没有涉及。
新古典学派著名代表人物Wallace和Sargent等人创立了“法律约束理论”这
一货币流派,该学派继承了源于奥地利学派Menger的货币制度研究的演化论方法
。,从史实出发分析、解释过去和现在货币制度的形成原因,并且预料在自由放任
条件下,支付体系的运行不需要现存的基础货币。他们认为,现有的货币、金融
体系并非市场力作用下自然演进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的法律约束所决
定。Wallace(1983)指出,在货币演化过程中,政府为扩大社会对无息法令货币
的需求,对私人发行的附息货币设置了法律约束,一旦法律约束有所放松,刚各
种附息的非货币金融资产均会不同程度地起到流通媒介的作用,苏格兰、印度、
美国、法国均出现过这种情况【20】。法律约束理论提供了一个“不共存”预言:在
缺少有关法律约束的情况下,不附息的通货与具有较高回报的相同风险的资产不
能共存。几名学者『Makinen,Woodward(1986)[211;Gherity(1995)【22】;Woodward
(1995)1231]曾提出与之相反的例证,认为政府发行的不流通小额见票即付的债券
不驱逐不附息的通货,反与日常通货共存。可能反对不共存假定最有说服力的历
史例证是,竞争性银行券发行的历史片断中,当时没有任何有关的法律约束,例
如在19世纪早期的苏格兰,附息的债券并没有驱逐日常使用的银行券。
与此同时,White(1983)在对货币政策在生产、管制金融产品中的私人产品
中的合法作用提出质疑之后。分析了内在货币的放松管制与外在货币的非国有化
问题,他认为银行业的放松管制是一个微观问题。废除任何缺乏考虑的限制代之
以自由开放的竞争将更加能满足居民的要求,并可以减少由建立在竞争者中的障
碍所产生的明显浪引”1。他在Hayek货币非国有化思想的基础上考察了外在货币
是否应该国有化,中央银行是否应当继续充当最后货款人的角色等问题,并提出
了一个详细的外在货币非国有化的日程。之后,White(1999)重新定义了他于
1983年定义过的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
行和中央银行的演化。不过他又强调,
并用演化论方法考察了自由银行的货币发
外在货币内在化过程中,政府和法律授予
。c Menger(1892)引进了一个叫“可市场化程度”的概念.给出了货币起源的经典解释·他指出,如果
间接交换有利,交易者就会积累起较高可市场化程度的商品以用作交换媒介,培终某一种(或几种)商品
获得麸同地、一般地或习惯性地被接受为交换媒介的地位,它便成为了货币。我们在相当多的货币演化理
论中发现了bienger理论的扩展,
6
硕士学位论文
一家特定的商业银行以法定特权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于是否用“看不见的手”来
解释市场货币制度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取决于对银行职能的再定义。他指出,中
央银行垄断通货发行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都带有赢利动机,而私有的清算所协
会银行能够行使另外三个央行职能一一扮演银行的银行、需要时充当最后贷款人
和监管商业银行。然而他并不赞成消除基础货币来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提
倡政府的中央银行自行操作的不兑现货币本位制度应围绕着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
运作[61。当然,对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对
政府放松对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管制与中央银行职能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
能够理清它们所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然而
他关于货币政策的建议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谨慎的建议,而且与新货币经济学
的主要观点相违背,甚至与他1983年的观点相违背,这也许是他受到不断发展的
经济演化论(强调创新、适应性学习等)o的影响而导致的。
青木昌彦和Dinc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在分析和探索习俗和惯例的动态演化过程
中与日本主银行制的经验研究相结合,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他们的文献中,
我们没有看烈关于外在货币和内在货币的区分。然而比照他们(2000)提出的关
系型融资的关键概念125】与Gurlcy和Shaw对内在货币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关系
型融资形式事实上就是外在货币内在化动力的其中一种,而他所描述的主银行制
演化的动态过程实际上就是外在货币内在化的过程,只是使用了新的分析框架。
此后,青木昌彦(2001)根据关系型相机治理和演化博弈模型成功分析了日本主
银行制的起源、演化和危机。认为制度化关联的动态过程导致了主银行制的产生,
日本银行的再融资政策、软预算约束和裙带关系型融资行为所造成的银行道德风
险最终酿成了日本1927年的金融危机,政府旨在替代市场的政策意图展终失败
了,主银行制逐渐失去其内在一致性,制度内在惰性使得主银行制与竞争性的市
场环境越来越不适应,只有当一场普遍的认知危机发生时主银行制演化方式才会
有彻底改变【261。演化博弈方法为外在货币内在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它
使得长期以来对货币制度是在演化中产生发展的还是在法律约束与政府管制中发
展的争论可以综合起来考虑,这无疑是分析方法的一大改进。他的主观博弈模型
试图把人类的认知结构加入到演化博弈模型中去,并通过社会嵌入影响其他域的
策略可行集,导致制度演化,但他所构建的仅仅是一个概念模型,无法获得经验
检验和理论证明,在解决主银行制演化时也是如此。另外,他一直认为制度是博
弈参与入决策的产物,可以用内生的方法来解释,但同时饱又强调制度不完全是
内生的,还是会受到某些外部因素和博弈规则的影响和制约,这给人一种模糊的
感觉,这些都说明他所建立的内生性制度演化框架不很完美。
。参见,例如,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又如,杰
克,丁·弗罗门经济演化一__一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7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张杰(1995)也对金融制度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的金融内生成长理论主
要受到Gurley和Shaw总额货币论分部门分析的启发,但他的研究没有超出金融
发展理论的框架,对金融体系的成长进行了新古典分析,并且主要应用与经济与
金融的渐进转轨【27】。林毅夫等(2000)的国有银行对非国有经济贷款的统计口径
进行了系统解释和归类【28】。本文根据这一归类整理出的数据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
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演化情况,对于理解关系型相机治理及其导致的
内在货币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很有助益。
1.3相关概念界定
1.3.1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
在我们的知识范围内,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outside andinsidemoney)的定
义最早出现在Gurley和Shaw(1960>的著作中,他们这样论述道:外在货币是“以
外国的或政府的证券或黄金为后盾的货币。或者是政府发行的无后盾的纸币”,
而内在货币是“以私人国内初级证券为基础的货币”[”]。他们构建了内在货币模
型和外在货币模型对这一定义作了详细解释。他们认为,外在货币是居民和企业
持有的对政府的债权,它发行于政府支付商品和劳务货款时或在作出转移支付时,
从私人部门的角度看,这样一种对外部的或外在的净额债权。内在货币模型在外
在货币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市场:初级证券市场。初级证券是工商企业发行
的优等、同质的长期债券。在内在货币模型中,政府不再进行商品和劳务购买或
转移支付,而是通购买私人初级证券发行货币。货币依然是政府债务,但它是政
府购买私人债券时发行的,其发行基础是私人部门内部债务,称为内在货币。内
在货币本质上代表了私人部门之间的债务权债务关系。这一定义到今天仍是最权
威的定义,它不仅把货币区分为内在与外在,而且区分了本国与外国,这样区分
的好处在于当我们分析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时,它更适合从国家的角度来考察。
本文使用的便是这一定义,即把外在货币认为是政府发行的对私人部门的负债,
而内在货币则是私人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本文出于分析的便利,根据外在
货币与内在货币的特征进行了微缩,仅从现有金融机构中的货币总量中做了区分
与考察。实际上,除本文所说的储备货币外,外在货币包括国债等,内在货币不
仅仅是金融机构存款减去外在货币(银行对企业和居民负债),也包括股票和企
业债券等。
四十九年后,White(1999)对外在、内在货币下了个简单明了的定义:“有
实体的铸币(和其他类型的实体商品货币,如贝壳)源于商业银行之外,我们可
以称之为‘外在货币’,而银行签发的货币可以称之为‘内在货币’”。在他看
来,外在货币是持有人的一种资产,却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负债,或对其他任何人
8
坝士学位论文
的金融要求权。相比之下,商业银行制造的交换媒介,则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对自
身的金融要求权。另外,他特别强调,因为不兑现货币是不可赎回的,并且不是
一种金融要求权,因此,它是一种外在货币,发行它的机构(典型的中央银行)
也因此不是一个金融中介【“。这是与Gurley和Shaw定义的最大区别,因为不兑
现货币如果出现在私人部门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它便是内在货币,而在White的
定义中它全属于外在货币。其次,Gurley和Shaw的定义与之相比在范围上也是
有区别的。一方面前者货币发行者即私人部门的范围比后者商业银行的范围要大
一些,因为前者包括一般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另一方面,前者认为内在
货币仅仅包括私人国内“初级证券”,而后者的“金融要求权”似乎比前者包含
更多的内容。
一个网站。提供的词典对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定义的外延作了更多的解释。他
们说,外在货币是基础货币之外的货币,它不是任何人的债务,它在一个经济中
以正的净额形式持有,如黄金或现金。内在货币则是被当作货币般使用的任何形
式的负债,是对其发行者的债务,在一个经济中其总量为零。这一定义似乎比较
接近Gurley和Shaw的定义,因为也以债权债务形式来表述,实质上在含义方面
它却更接近于White的定义。但这不影响我们把它当作他们定义的一种补充,因
为一个更为清晰的界定可以使我们在货币计量研究中把握好尺度。
1.3.2社会交换域、政治域、组织域与交易域
本文外在货币内在化一般过程的分析以博弈域。为基本分析单元,它由每个参
与者在某个时期及随后各个时期所面福的技术上可行的行动集合组成。在域内参
与者在一个时期所选择的的行动被定义为一个行动集合,每个行动集合都有一个
后果函数.,后果函数也是下一个时期行动集合的初始状态。本文涉及了四种基本
的域类型,即社会交换域、政治域、组织域与交易域,但都不准备专门探讨它们,
只对其定义和在制度演化中所起的作用做了介绍。
社会交换域
这是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但它却是演化博弈最重要的域之一,它对于研究非
正式规则在整体制度安排中的作用具有一般意义。青木昌彦(2001)将制度定义
为“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26】。所谓共有信
念是所有参与者根据他们对别人行动规则的显著特征形成的均衡的行动决策规
则,它实际上代表了重复参与l尊弈的当事人自我维系的基本预期,当然,它的形
成受实体经济变动影响,也作用于实体经济。共有信念在社会交换域中形成,并
。参见,网址:外在货币定义:翘碰如鲤n坌融i鳋;曲坌鲢毁n!妇艟艘n坌靼i鲤gl逝§8£“g垃丛垂坦£.艘泌自弘hl抛;内在货
币定义:地啦皿墼地鲫吐照曲鲤如型虹H虹鲢虹曲疆靼£地毖翻旦s坦曼二姊独黜地鲍a
。关于博弈域的应用在制度分析中相当普遍,本文关于这一概念的定义与语言大多来自青木昌彦(2001)所
做的研究,这与黄少安(1995)在研究外部性内部化时所说的域不问【州。
9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通过嵌入其他域改变他们的决策集合使制度演化得以进行,这便是本文所述的社
会嵌入的演化方式,也是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主要动力之一。
政治域
本域包含一个独特的中心参与人一一政府,客观拥有和私人参与者不对称的
决策集合。每个参与者可以是公民、利益集团、产业协会、工会、阶级等,具体
视场合而定。政府的行动集合包括单方面将私人参与者的财产转移给自己或其他
参与人(税收、补贴和罚金等),强制动员私人参与者参与服务(如服兵役和参加
陪审团),对私人参与者施加有组织的暴力(如死刑、逮捕)和垄断供应某些公共
服务(如司法)。私人参与者无法通过选择逃避政府行动的影响,后者具有排他性
的管制权力,但私人参与者可以选择是支持还是抵制政府。如果政府行动引起私
人参与者的强烈抵制和反抗,其结果对政府将是代价昂贵的(如失去权力),虽然
反抗也许对私人参与者也是有代价的。本文研究政治域涉及了三个类型的国家(准
发展型国家、发展型国家和市场维护型国家),什么样的国家决定了什么样的政府
形态,从国家及政府形态的演化中可以了解政府的预算约束对屡民、企业、银行
的影响,可以看出政府在推动外在货币内在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组织域
在本域中,参与者可以通过联合行动生产产品(收益)并在他们之间进行分
配,该域体现了参与者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关系。该域中,参与者可以选择是否参
与该类型的博奔。换言之,如果本类型的博奔是重复进行的,参与者有选择退出
的权利,或者一个参与者在任何一期结束时有权让其他参与人退出本域,因而参
与者集合不是固定的。在本文中,政府便在演化后期退出了组织域。其次,参与
者出于不同的利益或利润目标其行动决策集合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其相互关
系也有较大差异,具体视市场的发展状况而定。在本文中,先后出现了政府与企
业的准水平层级制、政府与银行的纵向信用联系、金融中介与企业的横向信用联
系,这也反映着货币由政府的债权债务关系向私人部门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转变,
货币的信用创造能力逐渐增强。
交易域
该类型的域是由那些私人拥有可以自由交换或处置的物品的个人构成。虽然
他们在初始拥有的物品是干差万别的,但其决策集在性质上是对称的,即包含所
有技术上可能的用特定数量的物品或货币交换其他物品的价格,接受或拒绝别人
的出价,遵守或违背商定好的交易条件。交易博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竞争,而竞
争程度决定了参与者获利的租金方式。了解该域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外在货币如何
从政府的负债中脱离出来,成为参与市场自由竞争的内在货币的。同时,在该域
也可以考察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动力之一——租金,这是由货币的逐利本性决定的,
它与共有信念共同构成内在化的主要动力。
10
硕士学位论文
1.4逻辑结构和创新点
1.4.1逻辑结构
为方便理解外在货币内在化的理论逻辑,本节列出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演
化逻辑表和博弈域的制度化共时关联与历时关联表。演化理论的逻辑结构为“一
个起点一一外在货币模型、两条主线一一货币与银行、三个演化阶段一一演化初
期到中期到后期、四个博弈域——社会交换域、政治域、组织域与交易域”。需要
指出的是,本文未对所有涉及内容平铺笔墨,有些内容一笔带过,有些内容重点
展开。
表1 1 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演化逻辑
名称演化初期演化中期演化后期
载体政府货币系统银行体系金融体系
货币组成外在货币外在货币+内在货币内在货币
政府间接负债
货币本质政府硬负债非政府的债权债务
+非政府的债权债务
精神激励政府干预竞争意识
内在化动力
+政府干预+关系型融资租金激励+声誉租金激励
垄断通货发行
+银行的银行一垄断通货发行
央行职能+金融监管~银行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执行货币政策~政府的银行
注:+代表增加,一代表臧少。
表1 2博弈域的制度化共时关联与历时关联
\历时
删\\ 演化初期演化中期演化后期
精神激励与意识形态共有信念缺失与社会竞争成为共识与声誉
社会交换域
危机资本不足机制
准发展型国家(企业预发展型国家(企业与银市场维护型国家(企业
政治域
算软约束) 行预算软约束) 与银行预算硬约束)
参与者主要为政府与参与者主要为政府、银参与者主要为金融中
组织域企业,组织结构为准水行,组织结构为纵向信介与企业,组织结构为
平层级制用联系横向信用联系
限额交易,政府中介通银行中介介入,限额交金融中介得到较大发
过精神激励弥补了物易转变为管理交易,通展,实现买卖交易,通
交易域
质激励的不足,取得了过关系型融资租金激过声誉租金激励促进
可观的增长速度励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效率
1.4.2创新点
首先,本文是在结合多个学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学派涉及金融中介
论、新货币经济学、比较制度的演化博弈论与新兴古典经济学。其中,以Gurley
和Shaw的外在货币模型和内在货币模型为基础,以新货币经济学关于内在货币
的论述为扩展,以演化博弈的“制度化关联的共时结构一一制度化关联的历时结
构”的制度演化为分析框架,在分析市场竞争时借用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其次,在分析内在货币竞争均衡与时间不一致问题时,综合Klein模型和
Marimon模型的观点,去掉Marimon模型中初始模型的政府变量,在此模型基础
上一步步加入K1ein模型的商誉资本概念和政府预算约束进行分析,试图解决外
在货币内在化的可行性问题。
第三,运用计量经济分析工具等将这些外国的理论模型应用于中国的货币与
金融制度变迁过程,试图对中国金融改革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进行较合理的解释。
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内在货币竞争均衡与时间不一致问题分析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支付体系已经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变。特别是电子支付
体系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应用上升很快,预计在未来会上升地更快。这一电子信
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存款对通货的替代能力,且大幅度降低了使用存款交易的成
本。例如,根据Humphrey,Pulley和Vesala(1996)的研究,清算电子交易的成本
比清算支票的成本要便宜的多,大约相当于后者的1/3一一1/2【17】。此外,与通货
相比,存款用于电子支付可以以一个很低的成本支付名义利息。内在货币本质上
代表了私营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而存款、债券用于支付对通货有很强的替
代作用,且由于最终把存款规定为发行电子卡的金融机构的债务(对应地,支票
是购买者的债务),因此,在本章的简化模型中,存款与债券可以是内在货币的代
名词o。
尽管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了不同形式的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内在
货币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关于以下这些问题的理论关注仍然
是比较缺乏的。比如,内在货币竞争加剧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是否内在货
币供给效率增加引致了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一个无现金的经济,除了商誉资
本对时间不一致起重要作用外,政府对货币政策乃至财政政策作出的有效承诺是
否也能够起到调和时间不一致问题的效果?在本节中,我们在Marimon初始模型
的基础上,首先去掉政府变量分析给定供给政策的货币竞争均衡,接着逐步分析
内在货币私营发行、政府预算约束对货币竞争均衡的影响,也对商誉资本、政府
承诺与时间不一致问题的关系进行探讨,试图论证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可行性,解
决诸如搞恶性通货膨胀是利润最大化途径等问题。
2.1给定供给政策的货币竞争均衡
首先,考察一个给定供给政策的货币竞争均衡的经济环境与特征。经济中包
括许多同一的居民、金融中介机构和一个政府。居民的偏好以现金商品已、信用
商品《的消费所定义,且总劳动量为q,任意时期f=0,
y一罗∥■(0)+H(《)一a?lt] (2.1)

假定闲暇等不是线性效用函数的基本要素,可以明显地简化我们将要进行的
。事实上,严格地说,存款应当减去储备货币即政府对企业负债才是内在货币。而通货由政府发行,初期确
实是政府负愤,但随着时间t的推移,它可以成为政府的间接负债,属于外在货币;它也可以表示私人部门
的债权债务关系,甚至有可能如Friedman所说成为商业银行发行的通货,则属于内在货币。为了简化分析,
且变量会随t的推移而增加或减少,因此,初始模型中不妨认为存款与债券是内在货币,通货是外在货币。
13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分析。函数U是递增的、严格凹的和可微的。
赋予总劳动量一个时间单位H,,它可以分配给消费品的生产或存款的生产形。
消费品的生产技术是线性的且仅有单一系数,因此,可行性要求
ct+《=,l。一n;
把Svensson(1985)提出的交易的时间选择概念用于分析时间问题,市场符
合时期的期初要球【30l。现金商品C必须使用通货M,或私营发行的内在货币E,购
买,内在货币主要是买方容易接受的存款或债券等。信用商品、工资和政府转移
于期末在居民可调整他们的通货、存款和实际债券组合的资产市场上支付。理论
上,通货和内在货币并不能够以平价交易,换句话说,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名义账
户单位并对应着两个不同的支付体系。商品以这两种资产的单位标价,P“是用通
货表示的价格,P。是用私营发行的内在货币表示的价格,与之对应的时期t的交
易率为8。一F/P,它表示以通货单位计价的存款价格。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
货币均衡状态的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中,通货和存款都是有值的,这意味着若
供给是正的并且数量有限,价格亦是有限的,因为交易率的完全替代能力也是不
确定的。我们看到这两种货币在这一类型中是以s.=1的平价交易的,同时存款的
供求为零,E.=0,t苫0。第二种类型中,通货不再有值了,只有存款得以在交
易中使用,那么如果M.,0,则s.=。o。最后,我们考虑第三种类型,在该类型中,
存款值为零,只有通货被使用,那么如果E.,0,则£;0。当两种货币都是零值
时,货币竞争均衡将不存在。我们用P表示相关账户单位中的商品价格,那么,
当通货和存款均有值时,t:1,t苫0,只一只“,而当且仅当只有内在货币在流通
中循环时,只=P。。
给定代表性的居民一个初始的货币持有量M。和以R。球标价的实际债券,初始
存款假定是零,即Jj£。一0。为了便利,假定R。=t3~。暂时我们不考虑政府的因
素。居民选择了一个消费和劳动量的序列怯,彳,17-t:和投资组合*。,畦。,E+。:,
fz 0,视参数价格和利率为忙,q,R。1/+。】:。以及金融中介机构股息{n,Z。。眨。是
以存款单位表示的从t期到t+l期持有存款的总名义利率。如果内在货币和外在货
币均总是有值,即s.-1,t≥0,居民的跨期预算和现金预付对于t≥0为
M,。+只畦。+E+。EM,+只R醋+∥E-e,H+C:+gn,+FI, (2_2)
C4 sM,+巨(2.3)
注意到没有名义利息回报通货,而存款E。则由金融中介以总名义利率磁。支付报
酬。债券的名义利率则由』。a(只+,/e)a,+。确定。
14
硕士学位论文
既然通货不用支付名义利息,在通货和存款均有值且s,;1,f苫0的均衡状态
下,~定有J二。=1,t20。那么,对}≥0,均衡必须满足
蜓:t+。(2.4)
_t C2"、。1 (2.5)
Rd=卢-1 (2.6)
在通货不再有值,只有存款用于交易的均衡状态下,方程(2.4)将被代之以
监_1+k砭。(2.7)
这意味持有内在货币的成本在持有债券的报酬和存款的报酬两者之间中是有差异
的【71。然而,为了简化分析,我们认为在均衡中债券的实际回报率总是满足(2.6)
式,并且持有存款和债券的报酬无差异。
2.2私营发行、政府预算约束与货币竞争均衡
2.2.1内在货币私营发行
一个代表性的内在货币发行者在总名义利率为砭,时提供存款E。。我们假定
这些合约是通过管制强制执行的。金融中介机构持有存款总额E。和债券总额
只%,其中债券的总利息收益为L+la嘭一咂/C是在偿还时以劳动量计算的存款
供给成本。金融中介机构在t期(t皂0)的现金流是
兀,tE。-E,∥一只皈,+只薛芦~一只嘭
金融中介机构的自由迸入导致兀f+。-0,tz0,那么,如果给定巨+。=只K,和
只n≯E,O,则会有
‘l一磁l一0,t苫0 (2.8)
如果取消金融中介机构是价格接受者并以负债为荣的假定,假定他们不是价
格接受者,那么对过度发行者来说过度发行是利润最大化的。Calvo(1978)和
Taub(1985)揭示,极限状态的过量发行(恶性通货膨胀式的)对内在货币的发
行者是利润最大化的。在他们的模型中,通过一次性恶性通货膨胀所获得的收入
要超过长期低量发行所获得收入流的现值。意识到利润最大化的发行者要搞恶性
通货膨胀,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将不愿意持有内在货币14-51。
过度发行会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会降低金融中介机构名义负债的实际价值。
当预见不完全时,货币扩张的比率可以高于公众的预期。私营发行者能够采取高
利润的短期策略,即Klein称之为“欺诈”的策略。如果发彳亍名义货币余额的成本为
零,并且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系统地低于当期的货币增长率,则利润最大化的货币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曼皇皇舅曼——■皇量曼蔓曼曼冒■■董皇蔓皇!曼曼嘲I曼皇曼!曼舅舅■薯皇皇曼曼量舅■曼篁芭!曼曼量■皇已蔓蔓曼量曼曼曼■■奠曼皇皇E量舅■目皇
扩张率将是无穷大【21。类似地,如果存款合约不能够强制执行,那么在任何时期
金融中介机构都不会对存款履行职责。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和Klein
相同的结论,即私营发行者将发现恶性通货膨胀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时间
不一致问题仍然存在。如果货币的潜在接受者居民认识至q这一结果,他们将拒绝
接受货币,那么私营发行者进行欺诈的企图就可能被不欺诈可以获得的利润所抑
制。因为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都是假定私营发行者的商誉资本是常数,因此没有
考虑实际的货币扩张率对居民信任度的影响和政府政策对该发行者的影响。实际
的货币扩张率相对预期的比率越高,居民的信任度就越低,因此只要居民不低估
欺诈所能获得的短期收入,而是以较高商誉资本的要求和相应的持有现金余额的
较高成本去置换较高水平的未预料的名义货币增长率,那么私营发行者提升货币
增长率的同时将不得不放弃内在货币的较高租金价格。居民愿意为较低的货币增
长率支付较高的租金价格,正是因为他们了解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私营发行者将以
恶性通货膨胀使其利润最大化。
2.2.2政府预算约束
给定(1vt。,Rd。),政府政策由一系列转移支付侮E。和一个货币与债务政策
抛。,吐+。E。组成,其中转移支付可以是负值。我们暂时抽象了除铸币税之外的所
有收益来源,因此,在通货和存款均有值的均衡中,政府的跨期预算约束为
MⅢ+只t+l皂M。+只Rd。+只& (2-9)
在确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要考虑私人部门的竞争性行为。用(2.6)代入上
式,当前的价值预算约束可以写成
磊卢色5荟∥“(‘+-一1)re(I,“)-等一Rdo 心+10)
其中,。一卢一1&,/霉和m(O由(2.4)式和现金预付约束即re(I)=“。1以,)所隐含定
义。而在通货无值的均衡中预算约束为
善卢‘函E—R如(2.11)
众所周知,一般的情况是,对于一个给定的供给政策*。E。,产生的是一个
多重货币竞争均衡,对于初始价格水平和利率仁,机+。)三。:也会有产生多种路径,
而我们将把注意力放在具有固定货币增长率的均衡上。在本例中,除了稳态的均
衡外还有非稳态的多重均衡,而我们也将仅仅考虑稳态的均衡。
16
硕士学位论文
2.2.3货币竞争均衡
给定∞。,R玩,R瞄,R蟮,《‰:和前面详述过的货币政策弘。,吐。晶蔓。,内在
货币和外在货币均有值(即s,=1,t芑0)的竞争均衡由一系列的价格水平和利率
忙,R+”砭。】:。、居民枯,群,q,M。,Et。醴。E。与金融中介机构};,E。bT+。E。等组
合组成,居民最大化他们的效用且满足他们的预算约束,金融中介机构最大化他
们的利润且市场出清,即对于£z0,有0+《一%一n;;《=OE,/#;d,=群十娣。
只有内在货币流通时的政府预算约束满足(2.11)式。
仍然分三种类型讨论。第一种类型,通货被持有的均衡中,持有通货的成本
必须小于或等于持有存款的成本;,厶必须保持小于等于1。既然持有存款的成本
为,。一J二。一p,在一个通货有值的稳态均衡中,要么J。c1+臼,r≥0,要么
‘+。=1+8,t≥O。当Itl+8,tz0时,存款无值,这就意味着如果存款的供给
是正的,E。,0,交易率一定是‘=0。这种情况往往对应着集中计划型的政府货
币系统,此时通货均为政府硬负债,是政府必须偿付给私人部门的负债,是外在
货币。当,H.-1+0,t芑0时,居民持有存款和通货是无差异的。那么我们不妨假
定只有通货被持有,使得E.=0。第二种类型,在~个通货无值只有存款在交易中
使用的均衡中,价格水平是只=只‘,存款名义利率为∥,债券名义利率,,,后者
以存款单位表示,当所有名义变量都决定了,就有唯一一个均衡产生。在存款有
值的均衡中,如果通货的供给是正的,M,,0,那么e,一m。现金商品的边际成本
等于债券和存款利率的差,即中介成本口,口一‘+。一i/+。,t≥o。在这个仅有内在
货币的经济中,存款的名义供给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水平和利率都不能确定,8与
存款和债券的分配有关,但并不能确定数量多少。第三种类型,如果通货和存款
都无值,则无均衡产生。
2.3商誉资本、政府承诺与时间不一致问题
所谓时间不一致问题,本来是指政府公开宣布的货币政策计划与执行的计划
相分离,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总想从事短期行动,这与经济的最优长期利
益不一致。而在内在货币私营发行的情况下,时间不一致问题是指内在货币的私
营发行者出于最大化利润的考虑,总想在短期内通过过量发行或提高通货膨胀率
17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的方式攫取高额利润的行为,而这与经济与货币的长期稳定和长期利益是不一致
的。由于Klein已经就商誉资本对时间不一致问题的影响有过很详细的分析,本
文不再赘述,但他未对政府承诺对时间不一致问题的影响作出解释,因此我们下
面综合这两个方面并着重考虑在以上假定之下政府选择完全承诺政策
({M,。}{一。){岛)]以最大化收益的情形。更确切地说,假定政府的问题是最大化
y卢‘G(g,),该式满足(2.10)式,并且假定函数G是递增的和严格凹的。如果给

定均衡中的总的利率是不变的且等于卢一,政府就会总是选择一个固定的一系列转
移支付。因此,对政府不同资源配置的值的衡量就能够以g来表示[71。在完全承
诺的情形下,M。/只=0,利率的选择很可能受内在货币竞争的约束。注意到完全
承诺情形没有内在货币竞争,来自通货膨胀的收益由厂(,)一(,一1)re(1)给定。假定
函数r(,)存在一个唯一的最大值I+,1+0,那么,对于,+>1惫1有,’(,)>0,对于
I,I+有,’p)<0。则最大化政府收益的承诺解为,f+。=1+0,对于t2 0,有必。一1。
这个承诺解是时间不一致的,该解中,当t。0时,政府开展一个大的公开市场业
务来持有私营部门发行的实际债券以交换通货,因此未偿还货币存量的实际数量
是0。此外,从t:1期开始,名义利率是固定的并确定为1+0。当t≥1时,,政府
的未偿还债务为∞,/只+卢“吐:,因此,如果政府能够从t期开始作出承诺,通过
设定M,/P。0来修正其利率计划及指导公开市场业务是最优的。在这里,利率计
划j.:1+8对政府而言不一定是最优的结果,因此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并非只有完全
承诺的货币当局的情形。
内在货币的竞争存在时,可维持均衡的集合是相当大的,也包括上述的完全
承诺解。当通货还是有值的时候,竞争通过强加一个均衡通货膨胀的上界来减小
可维持的通货膨胀率的集合。因此,在一个可维持的均衡中,内在货币的竞争降
低了通货膨胀率的最大值水平。由于内在货币的竞争降低了发行通货的未来收益,
这就更难维持通货有值时的均衡了。如果内在货币的供给是非常有效率的,通货
有值时的可维持均衡集就可能是空集。在承诺被作出的情形下,如果0c卢~一1,
内在货币的竞争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为负值,通货有值时无可维持均衡存在,但仍
有一个存款被用于交易时的可维持均衡结果。在这一均衡中,交易成本由中介成
本0给定。通过有限的承诺,相对低效率的竞争者可以把通货从循环中驱逐出去。
简言之,我们可以作出下面的结论,以J。=1+O为特征的完全承诺的货币政策是
可维持的,只要中介成本0满足0z芦一一1;如果0t卢~一1,通货有值时无可维持
均衡存在,但却有只存在内在货币时的可维持均衡存在。当这些成本降低、效率
上升到外在货币被驱逐出循环这一点时,由于较高成本的技术被用来供给货币,
坝士学位论文
会产生断断续续的福利损失。当内在货币的相关技术提高了,成本减少了,供给
效率也就提高了。
最后,我们讨论对财政政策承诺的情形。假定政府能够对货币政策作出承诺,
并且货币政策是连续制定和执行的,那么存在一个相当发达的对财政政策作出承
诺的制度安排(例如财政政策是频繁修正的,且能够被批准)是能起到调和作用
的。一旦政府对财政政策作出承诺,货币政策就没有动力偏离最优Friedman规则
(Friedman,1960)【3”。这是因为政府支出和可供选择的财政收入是在0期就确
定了的,货币当局无法在后来的时期里降低收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政府能够对财政政策作出承诺,那么,不完全承诺的货币政策是时间一致的,
即在不完全承诺的情况下,对财政和货币政策作出承诺也是时间一致的。25年后,
Friedman(1987)将k百分率规则视为半个措施,他提出把基础货币固定起来是
对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的“实际可行的最好良药”[321。这就使得排除中央银行自
身也成为可能,其职能也可以被解除或者转移给别的机构,商业银行可以发行通
货。
综上所述,商誉资本与政府承诺的适当应用可以避免时间不一致问题。商誉
资本来源于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问、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其
价值与信用的好坏成正比,它在关系型相机治理结构中只占企业租金的一部分(声
誉租金),但随着内在货币竞争加剧,声誉租金将在市场上起主要作用,因为此时
内在货币在居民中的信任度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声誉,影响着内在货币的发行与
使用。而政府承诺同样不可忽视。政府虽然逐渐退出通货发行与二级银行体系,
但政府作为一个维持市场良性竞争的主要中介,即使货币形态改变,它也绝不会
放弃金融监管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相反,它会通过对货币与财政政策作出承
诺,通过预算硬化来约束银行与企业,惩戒不正当竞争或建立声誉机制来维持均
衡,同时维护内在货币的有效供给,使得通货膨胀率始终保持一个低的水平,避
免时间不一致问题。在竞争性市场上,内在货币的发行者意识到失去声誉或过度
发行意味着居民减少或放弃对其货币的使用和政府持续干预,甚至会影响到其生
存,则不会把搞恶性通货膨胀作为其利润最大化的途径。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第3章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一般过程分析
3.1外在货币模型与外在货币的运行
3.1.1外在货币模型
Gurley和Shaw的外在货币模型由三个部门和三个市场组成。三个部门由非
金融支出单位组成,划分为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市场是劳务、当期产出和货
币市场。政府发行货币,提供货币转移的结算和支付机制,并确定货币政策,通
过对货币在不同部门的适当分配实现经济的正常运转。货币由唯一的金融机构即
政府货币系统发行,货币是政府对其他部门的硬负债。政府货币系统包括一个政
策局和一个货币局,前者是胚胎式的中央银行,后者是胚胎式的商业银行,前者
对后者在购买当期产品和发行居民、企业所需的货币方面进行指导。居民部门进
行消费支出,按照政府限额或计划从企业买进商品和劳务,通过向其他部门出售
个人生产性服务获得收入,不积累有形财富,不承受债务,货币是其唯一资产。
企业和居民的产品由政府收购,其全部剩余也由政府征集,企业部门持有的货币
余额是唯一的金融资产。
外在货币模型中的货币是外在货币。政府没有任何收入,政府在购买和转移
支付时依赖货币发行,货币发行是为了弥补或筹借由货币政策决定的政府支出额。
所有货币存量都是政府过去财政赤字积累的结果,是政府部门对私人部门的负债,
是居民和企业持有的对政府的一种债权。从私人部门看,这是一种外在的净额债
权。外在货币名义量既定,其实际价值与价格水平变动方向相反,且其实际价值
的每次变动都代表了财富在私人部门与政府之间的转移。因此,由于价格水平变
动而引起的财富转移,对货币、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具有净影响,只有一个价格
水平适合于一般均衡。换言之,价格水平在外在货币模型中是确定的。
为使外在货币模型更接近集中计划型经济,本文在Gurley和Shaw的外在货
币模型里加入两个约束条件:1、集中计划体制下政府对其他部门的关系是指令计
划和限额交易;2、集中计划体制下政府全面介入金融过程。货币系统实际上政府
资源计划配置系统的⋯部分,对货币的配置完全通过指标计划完成,市场、信用、
价格、利润等因素被剔除,以此为经济运转提供所需的配套资金和支付清算支持。
政府货币系统对经济变革信息反映麻木,整个金融过程是管制型、集权型的,非
国有金融机构受到贬低和抑制。贷款计划配给、金融工具和资产单一、金融发展
常低于经济发展,金融安排低效率锁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硕士学位论文
3.1.2外在货币模型中的域
精神激励是外在货币模型中的激励机制之一,这种激励在社会交换域中以社
会资本。【”】的形式出现。意识形态是重要的,在集中计划型经济下,意识形态更是
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排除意识形态,没有一个理论是完整的”
【3”。周振华对集中计划型经济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做了描述【35l。在集中计划型经
济中,没有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依赖来自外部的精神激励弥补了物质激励的不
足;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黄由行政力量降低了交易成本,增进了效率;扭曲价
格的宏观政策环境被涂上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灌输的力量激发
产出增量扩大。集中计划型经济在动员资源方面的强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这
种社会交易域的非物质力量在起作用。
青木昌彦把政治域的中期均衡称为发展型国家,发展型国家的形成需要具备
两个条件;一是工业家需要普遍意识到推行相机补贴政策的政府能够长期执政;
二是工业部门的企业存在竞争,它们之间合谋偷懒的可能性被有效遏止。集中计
划型经济满足前一个条件,但工业部门的企业不存在竞争,不满足第二个条件。
集中计划型经济存在社会资本和习俗性产权@发生作用的充分条件,社会交换域对
政治域的嵌入将使得企业合谋偷懒和搭便车的可能性受到限制。换言之,集中计
划型经济物质激励的不足被精神激励所替代,取得了可观的增长速度,却无法获
得竞争产生的效率。可见,集中计划型经济只有发展型国家的某些特征,它还不
是发展型国家,本文称之为准发展型国家。前面我们说过,考察国家类型的目的
是为了考察不同国家类型所决定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准发展型国家下的政府是政
冶域的核心参与者,是社会交换域精神激励的制造者与灌输者,是组织域的计划
制定者和命令发布者,也是交易域的博弈规则制定者。总之,政府是外在货币模
型的中心,对外在货币的动员和配置起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中介作用,以下简称政
府中介。
集中计划型经济的企业部门是根据政府的指令生产国家计划所规定的产品的
工厂或车间,其生产经营活动是不断通过上级部门取得、使用、生产和销售经济
资源的过程。政府则相当于一个管理车间的超级企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类似于
一个企业集团在一个多级层级制中组合的相关结构。政府和企业之间发生着双向
的信息交流,其中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动为主,居支配地位,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
为辅,居从属地位。科尔内发现,集中计划的控制越强,横向信息的从属特征越
明显【3“。外在货币模型中的组织结构类似水平层级制,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本文
。社会资本是内生于社会交换域的元制度,指在一定社区内由一种自我实施的共同信念支持的行为规范(青
术,2001,50)。该概念源于Coleman(1990),他列出了社会资本的几种形式:一是责任、期待和信任;二
是信息渠道;三是规范和有效的法令。
。习俗性产权是一种自我维系的内生性秩序,它产生于自利和理性有限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经确立,
它就将在纳什均衡的意义上自我实施:没有任何一方想单方面偏离该种状态(青术,2001,40)·
2l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称之为准水平层级制。理论上,此组织结构可以不依赖货币和价格独立运行,但
由于计划者的有限理性、内生的宏观经济环境扭曲,使得货币交易只存在于交易
域中。
在集中计划型经济下,私人所拥有的唯~资源是自己的人力资本,其交易及
价格受到严格的管制,大量的交易是通过政府的管理和计划实现的,而计划体制
本质上与私人产权的交易不相容。交易域治理的核心安排是价格机制,通过价格
这⋯低成本数码式信息协调参与者各自的行动。集中计划型经济以计划调节取代
价格调节,扭曲价格是计划者实现物质资源按计划配置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意义
上,集中计划也离不开价格与货币,计划与货币价格的结合形成独特的限额交易o
(康芒斯,1997)[37】。限额交易意味着财富和购买力的限额配给,这种配给不是
由平等的当事人决定的,而是决定于一个在法律上比他们地位高的权威。限额交
易集中体现了外在货币在居民和企业间的不平等配给或转移,反映了政府对企业
软预算约束程度高和增发货币时居民持有的外在货币的贬值,损害了很大~部分
人的利益,必然会受到抵制。因此,限额交易不是自己自足的,也是剔除了利润
因素的,其维持以政治域的准发展型国家的存在和社会交换域的精神激励为前提,
一旦政治域和社会交换域发生危机,如政治动员不足以维持管制的价格,外在货
币模型的演化也必然发生。
外在货币模型中,以上各域发生着紧密的制度化共时关联。政治域与社会交
易域的关联我们已经讨论了,组织域与交易域的联结表现为组织域对交易域的同
化与异化。政府通过计划和金融政策对处于不同域的企业和居民进行了捆绑或组
合,比如给他们下达指标、规定限额等,改变了博弈的信息结构和激鼢机制,限
额交易得以实现。各域之间的制度化关联一旦确立,规模递增和网络效应将使得
制度变得稳固【3”。处于准发展型国家的政府是主导性的参与者,微观经济组织的
经营与管理、宏观经济的计划与调控等各方面都是通过政府进行的。政府借助社
会交换域的精神激励、组织域的准水平层级制和交易域的限额交易,维持和调控
着集中计划体制下经济和金融和运行。外在货币由政府中介内生又反作用于政府
中介,对组织域和交易域中的博弈参与者进行捆绑和整合,在社会交换域的嵌入
作用下,使它们更加牢固和彻底地依附于政府中介,使政府中介制度化。
3.1.3外在货币的运行
外在货币是外在货币模型中唯一金融安排,其运行代表所有金融活动。
在政府货币系统中,政府的政策局制定货币政策,货币局是被动的货币工厂,
。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限额的交易,主要指政府与个人的关系,类似于本文演化初期中政府与
企业的关系:管理的交易,即上下级之间命令和服从的关系,类似于本文演化中期中政府与银行的纵向信
用联系;买卖的交易,即平等的市场进入者之间的交换关系,类似于本文演化后期中金融中介与企业的横
向信用联系。其对交易的划分方便了本文对交易域的分析一
22
硕士学位论文
它根据支出单位和政策局的决策来开启和关闭货币龙头。一旦政策局明确了他所
希望的价格水平,适当的名义货币量也就确定了。这个适当的名义量是由支出单
位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和政策局的价格水平决策决定的,货币局除创造适当的名义
货币量之外别无选择。所以即使为了需要货币局会提供短期信贷以进行短期投资,
但这一货币供应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而且短期信贷同样需要
政府的物资配套,企业申请短期信贷的前提是,企业需要的物资是合法的或计划
内的。可见,即便出现短期信贷形成货币供应同样是政府的硬负债,是非政府部
门对政府的净债权。
政府中介下组织域中的博弈参与者为政府和企业。企业预算软约束,具有强
烈的投资饥渴和扩张冲动,企业全部长期资金需求和部分流动资金由政府财政无
偿划拨,政府在资源配置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企业的扩张需要,但这一
行为必须用物质资源来偿还,它也属于政府的硬负债。政府与企业博弈的上策均
衡是:外在货币在企业大量扩张以满足资金需求。实现上策均衡要求政府能够将
代表实际资源的外在货币从其它域转移到组织域来。单单依靠组织域的博弈均衡,
无法满足政府的战略需要,因为该域内某一部门外在货币的扩张意味着另一部门
外在货币的收缩。如何将其它部门的资源转移过来支持企业优先发展呢?外在货币
对交易域和组织域参与者的重新捆绑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以扭曲宏观环境为特征的交易域里,居民预算硬约束,政府发行的货币用
作工资支出的一部分,是政府对居民部门的硬负债,政府必须提供相应的物资和
商品来偿付这一负债。外在货币是集中计划经济下的法定流通工具,同时存在于
交易域和组织域。它作为一个关联的中介,将交易域的居民、组织域的企业、政
治域的政府通过捆绑关联到一起。交易域中,政府通过对其限额交易将其转移到
组织域的企业,交易域中外在货币压到最低,组织域中外在货币大量膨胀,实现
了外在货币跨域的转移。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或征税的方式降低居民
工资的实际价值,将经济资源向政府转移,表现为外在货币由交易域向政治域的
流动,以上两种外在货币转移方式都损害了居民部门的利益,但是社会交换域的
政治动员、政治运动、意识形态灌输弥补了物质激励的不足,所以集中计划型经
济的宏观经济环境虽然被扭曲了,但政府与其他博弈参与者在关联博弈中仍然形
成了价格控制和币值稳定这一博弈均衡。这种均衡如果出现激励不足或无法维持
高成本的激励机制时,制度就处于非均衡状态,货币演化就会继续。
3.2外在货币内在化与纵向信用联系
3.2.1共有信念缺失
意识形态这种社会资本曾经降低了集中计划型经济的交易成本,增进了资源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III Is自目__|!!!Eg-|!自!s-E!!!目_EEs!_E!自!由|!!!!__!!自!l__|Es目_E!!E
配置效率,使经济得以发展。然而,缺乏以个人物质激励为内在动力的所有权结
构中,同等强度的精神激励作用会随着其重复次数的增加而递减。为了抵消递减
效应,政府不问断地开展政治运动以强化发展动力,但政治运动同样要消耗资源,
这种消耗是非生产性的。并且有一个上限,超过这个上限,政治动荡、经济匮乏,
经济制度必然崩溃,也导致意识形态的社会资本荡然无存。意识形态常常决定制
度演化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能为公众所接受【391。由于社会资本的不断减少,经
济增长速度下降,资源配置结果不合理,政府对外在货币这种实物资源的配置行
为不合理,政府的合法性就会受到居民的质疑,意识形态危机产生。
意识形态危机的发生使外在货币模型的演化成为可能。一方面,意识形态危
机发生后,外在货币失去跨域整合力,外在货币转移的合法性在域内受到普遍质
疑,并有可能超过临界规模。随着意识形态灌输的放松与精神激励能力的削弱,
一些参与者不愿受传统规范的约束而寻求创新,对于现有制度安排的不满会慢慢
在域的内部累积;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危机使现有制度更容易受诱发性环境变化
的影响。如愚民政策式的使得域内参与者有机会从封闭状态解脱出来,更加理性
地观察和认识制度环境,外部环境变化得以对其产生影响;制度搜寻与制度创新
使新行动成为可能、参与者决策集未启用维度被启用、封闭的域开始与新的邻域
接触,大规模制度变迁就有可能发生。
一旦外在货币模型的参与者重新审视其决策规则,开始同时修改其决策集合
并系统启用新决策,几个主要的预测性和规范性信念系统有可能逐渐演化出来且
这些信念系统相互竞争(比如是用银行中介替代政府中介来维持国有企业运行还
是出售国有企业等)。哪一种信念系统最终成为预期收敛的聚集点而演化成一种新
制度,主要取决于搜寻与创新如何在相关域之间相互作用,最终趋于稳定。共有
信念缺失是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特征,因为不存在重建社会交换域共有信念的必
然机制,共有信念缺失状态长期存在。这是因为,参与者的实际决策和信念的双
重收敛是困难的,即不必然存在这样一个机制:实际决策由信念引致,同时实际
决策又导致信念的形成。只有通过实际决策和信念的双重收敛,才能形成作为共
有信念的制度。特别是社会交换域的危机导致外在货币整合力丧失,双重收敛更
加困难。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实践表明,通过以银行中介替代政府中介以维持国
有企业运行并逐步将其从组织域松绑,渐进地将其推向市场的改革策略取得了成
功。然而改革中一个很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是,市场化的改革要防止过度竞争,
治理结构的改革效果不显著。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在改革中摸索的参与者,
实体经济和货币演化的结果并不能在人们之间形成使货币制度自我维系的信念系
统,这一激励机制几乎不存在,政府对货币的干预在共有信念缺失状态下仍然具
有相当重要的引导作用。
共有信念缺失使得外在货币模型中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广泛流行,人们形成
硕士学位论文
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必然发生的稳定预期,参与者预期与认知的变化引起相关域
内博弈均衡的变化:政治域中准发展型国家出现危机,其政府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发展型国家政府出现,建立银行体系免除其自身硬负债;组织域中企业因缺乏激
励导致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外在货币从居民部门转移资源到企业部门的难度不
断加大,政府通过纵向信用联系控制银行,银行与企业的横向信用睽系开始出现;
交易域中限额交易无法维持唯一的稳定的价格和货币量,管理交易代替了限额交
易,关系型融资租金成为银行的重要获利手段和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主要激励。
3.2.2准发展型国家困境
社会交换域的意识形态危机和共有信念缺失通过制度化关联机制作用于政治
域,打破了政治域的均衡。政府开始在其决策集合中寻找新的可行子集,试验新
的统治方式,促使准发展型国家中的政府基于认知的改变出现变革倾向,准发展
型国家难以维持。为解决意识形态危机下的激励问题,政府开始理顺价格体系和
改革微观经济经营机制,以刺激博弈参与者的积极性。在物质利益的激励下,取
得一定剩余索取权的居民积极性得到提高,新生的非国有部门迅速发展,社会总
产出快速增长,社会资源总量急剧膨胀,但政府为了给博弈参与者提供物质激励
进行了大量的“放权让利”,己无法集中足够多的收入维持政府中介资源配置体制。
另一方面,政府支出却剧增,所必须偿付的硬负债快速增长:企业和居民产量增
加导致政府收购资金支出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补贴增加。政府面对入不敷出窘
境,只好通过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分权以转嫁责任和风险,导致准发展型国家
向发展型国家演化。
发展型国家政府不会通过私有化的方式将国有企业全部推向市场,因为这样
容易引起社会混乱而威胁政府的地位(如俄罗斯和东欧“休克疗法”的失败),但
又不愿意自己承担全部的负债和风险,它在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分权让利”
以分担改革成本时,也在原来政府货币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银行中介为资源配
置体系的银行体系。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经营把政府的硬负债转化成政府间
接负债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而免除了政府偿付硬负债的责任。
在外在货币模型中,货币主体是外在货币,在研究中几乎可以忽略内在货币的存
在。随着银行体系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宏观环境和微观机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政府货币系统转变为独立的二级银行体系,政策局成为中央银行,货币局成为国
有商业银行,银行成为相对独立的储蓄动员与投资转化的中介。在政府扶持下,
银行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剧烈变化,开始了迅速发展、膨胀的过程。随着私营企
业的参与资源配置,股份制银行等私有银行形式也逐渐兴起。
外在货币模型中,居民是主要的盈余部门,企业成为主要的亏损部门。其货
币系统不存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通过货币局的短期信贷把货币从盈余部门转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移到亏损部门。政府、居民、企业之间财富发生了变动,但不会影响政府部门与
非政府部门之问的债权债务关系,即政府发行的货币始终都是它的硬负债。当然,
政府货币系统的信贷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货币制度的演化和银行体系从政府货
币系统的脱胎必然会对短期信贷产生影响,影响的结果即是在以短期信贷为表现
形式的货币中,存在--4,部分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可以有少量内
在货币存在,可以是政府的间接负债,也可以是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所以,政府货币系统瓦解、银行体系产生以后,外在货币内在化也就开始了。
有意思的是,正是发展型国家垄断性的政府货币发行而不是竞争性的私营发
行加速了外在货币内在化的过程。由于商业银行存款代表了商业银行对居民和企
业的负债,本文以此为例分析政府在储蓄动员即内在货币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经济转轨时期,纯粹的市场竞争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货币供给(如储蓄
存单),或者说,如果不配合政府适当的金融安排,将会出现货币供不应求的局面,
经济也会因为无法获得及时而有力的金融支持而呈现下降趋势(张杰,2003)【401。
而垄断发行的政府由于一般具有强有力的国家能力,在提供储蓄存单时遵循的不
是均衡利率上的边际原则,而是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总量原则,因此在控制存单
提供成本与扩展储蓄规模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当然,政府干预经济必然也
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外在货币。我们已经知道,政府通过限额交易对企业进行补贴
维持了经济的平稳增长,而银行体系下,政府仍然会维持对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包括财政补贴、税收软化等,同时也会通过政策诱导性租金要求银行履行隐性的
政策义务,为企业提供外部资金支持。政府如此行为的后果是最终它也要为银行
的坏账买单,坏账本质上是政府必须偿付的硬负债,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坏账
对应的资金占用是外在货币。所以,在银行体系下,货币存量的组成表现为内在
货币与外在货币的混合,二者旗鼓相当。
3.2.3关系型融资租金激励
关系型融资是一种初始融资者被预期在一系列法庭无法证实的事件状态下提
供额外融资,而初始融资者预期到未来租金也愿意提供额外资金的融资方式(青
.木和Dinc,2000)1251。与之相反的融资形式即为距离型融资。关系型融资租金有
以下几种形式:l、垄断租金。即关系型融资者凭借其优于其他融资者的地位,从
再融资企业获得的租金。银行拥有市场驾驭力,能够从融资中赚取正的净收益,
这就使得他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分摊融资成本。这反过来使他有动力在相对不利的
时候进行融资,预期在长期内得到足够的补偿。2、政策诱导性租金,即融资者从
自己履行隐含政策义务交换来的政府奖赏。发展型国家政府根据部门增长绩效将
金融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通过储蓄利率管制实现储蓄动员,由于
银行可以获得政策诱导性租金,它们向企业索取的收益率可以偏低,政府也会隐含
硕±学位论文
地要求企业这么做。青木昌彦因此得出以下命题:“发展型国家形态和关系型相机
治理结构在制度上互补”(青木,2001)[26l。3、声誉租金,即融资者通过建立良
好的履行救助承诺的声誉而获得的租金。在重复性金融交易中经常可观察到的一
种实施承诺的激励就是融资者对声誉的关注。假若银行不履行其救助承诺,声誉
将遭到毁坏,并因此失去未来有利的贷款机会,那么银行就会有恪守融资承诺的
动机。4、信息租金,即融资者通过介入不为其他人知悉的知识生产而从在融资企
业获得的租金。一种情形是银行基于其掌握的企业的意会知识独具慧眼地抓住了
新的创新机会,并成功地将初始的意会知识转化为金融市场上的数码式信息。另
外一种情形是银行通过与企业家的密切接触获得了关于企业家才能和素质的知
识,银行同企业家保持密切关系,在必要时提供资金,启动项目,赚取经济租金。
关系型融资一方面表现了一种上下级之间的管理交易。政府确定了关系型融
资者的市场垄断地位,如国有银行专有业务领域和客户群的划分消除了来自私有
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对非国有银行市场准入的限制等,为国有银行攫取了大
量垄断租金。而政策诱导性租金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金融补
贴和支持方殛。声誉租金和信息租金则体现了买卖交易的部分特征,然而不太明
显。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银行并不非常关心自身的声誉,只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
深入发现声誉对吸收存款、争取好的客户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才逐渐
重视起来。企业的关系银行凭借其所处的有利地位,负责对贷款企业投资项目的
审查及贷款使用过程的监督,除了可以获得企业提供的数码式信息,也可以通过
长期合作获得不为其他人所知的意会信息,从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获得更多
租金。
关系型融资租金大小的确定是困难的,由此引发银行与企业之间双重承诺的
悖论:一方面,如果出面救助的租金不够高,银行可能在应该在救助企业时决定
解散企业。银行这种不愿意救助企业的倾向称为硬预算约束现象:另一方面,如
果出面救助的租金太高,监督者将愿意在不该救助时采取解困行动【4”。这种预期
的盛行会导致关系型相机治理机制的失败,使内部人集体偷懒并与监督者合谋抬
高租金。监督者这种不愿严惩业绩差企业的倾向称为软预算约束现象。
租金机会刺激内在货币与银行发展。首先租金为银行的持续运营创造了一个
利润流,银行有动力成为一个长期经营者(获得特许权价值),使它积极有效地监
督企业,管理其贷款组合的风险。银行有动力确保贷款得到最有效率地使用并监
督企业使用这些资金。总之,租金的存在使银行和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增加商品和
服务的产出,因为这些商品和服务在竞争性均衡状态下供给不足。平均租金为银
行创造了特许权价值,促使它们更加积极有效地监督企业;而边际租金则诱使银
行开发新的储蓄来源,扩大银行分支机构,吸收更多存款。银行吸收存款的努力
将使居民更多的资产转化为存款形式,存款即为居民和企业对商业银行的债权,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存款增加速度加快意味着储蓄动员能力的增强和内在化的速度加快。企业获得更
多资金,就能有效利用有关投资机会的专有信息,出于较强的监督和较好的信息
质量,以更高的配置效率通过银行中介进行融通,新的金融产权制度安排不断出
现、完善和巩固,金融交易成本下降,效率提高。在整个内在化过程中,银行储
蓄动员和投资转化的功能增强了,私人部门债权债务关系的表现形式也在资金的
融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样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间接资金支持和直接投资
转化。
3.2.4纵向信用联系形成
银行既是关系型监督者,也是需要被治理的对象,组织域中政府与银行之间
也是相机治理的关系。银行拥有大量客户信息,银行的倒闭和大量不可转让的无
形信息的丧失容易引发金融恐慌,特别是国家大银行的危机会导致政治动荡,危
及政府生存1421。政府不得不扮演关系型相机治理监督者的角色,对银行信誉担保,
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注资,协调其他银行加入救助行动。
“制度关联的历史路径即使在关联结构已经改变之后也会在后续的制度特征
上留下印记”(青木,2001)Iz6]。基于此,整个社会的信用因素被牵系在以政府为
中轴的框架中,并通过自上而下的机制来组织,这是与集中计划型经济演化的历
史路径密不可分的。科尔内曾将其描述为“父爱主义”【4”。在政府中介资源配置
体制下,财政统收统支,银行统存统贷,外在货币一统天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存
在信用联系,只存在准水平层级制框架下的纵向组织和信息联系。货币局从政府
货币系统独立出来,成为功能强大的银行体系后,仍然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政
府对银行的控制类似政府在外在货币模型中对企业的控制,即政府通过组织域的
层级结构控制了银行体系。政府与银行之间存在密集的双向的信息流动,它们之
间的层级机构即为纵向信用联系,纵向信用联系通过对准水平层级制的扬弃才得
以建立,政府与银行的层级结构是博弈均衡的结果。在该联系中,银行受到政府
严格控制,具有软预算约束的特征。政府与银行的关系型相机治理导致银行的道
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银行可以不计成本地吸收存款,不顾风险地发放贷款,
因为存款有政府信誉担保,不良贷款风险最终转嫁给政府。这种现象在银行资本
化程度很低、总体贷款质量很差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如国有银行主要依赖居民进
行债务融资来保持给国有企业继续提供资金的能力,居民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
但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债务融资中的交易契约实际上蜕变成特殊的保险契
约,国有银行承担了由国有企业转嫁的大量社会成本,。很难行使退出权,存在严
重的外部性,导致大量银行坏账(张杰,2001)【441,政府最终要为银行坏账买单,
将银行坏账转化为政府硬负债,即外在货币。政府之所以要出面维护这种信用联
系,是为了追求符合其效用函数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控制。
!_目I lm 坝士学位一论—文—1——————l_il自!!__sE!_
实际上,政府与银行纵向信用联系的建立与企业的松绑和重新捆绑是同步进
行的,表现为:企业逐渐从组织域中的准水平层级制中脱离,进入交易域,交易
域不断扩张并最终成为经济金融活动的中心,限额交易逐渐减少,管理交易日益
增多,扭曲的宏观经济环境被校正;玫府为保证对金融的严格控制,将独立出来
的银行体系置于组织域讲行管理。交易域中的内在货币从不同的渠道进入准水平
层级制的企业中,具备市场属性和极大信息含量的内在货币在企业中运行,对有
关计划枷锁形成强大冲击。准水平层级制以指令、计划为内容纵向信息流动也因
银彳亍取代政府的地位而中断,银彳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日益采取觌范化、市场化
的方式进行。总之,企业借助内在货币的帮助,从准水平层级制中松绑,进入交
易域。其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价格和市场机制进行。
银行对企业的重新捆绑,是通过嵌入交易域的方式来实现的。政府退出资源
配置的准水平层级制后的真空正好由银行体系来填补,借助政府与企业在准水平
层级制下建立起来的信息和组织联系,银行取代政府对企业进行重新捆绑,企业
为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也愿意接受这种捆绑。这样,银行对企业的重新捆绑成为
~种博弈均衡的安排,被制度化了。由于它们在债权债务上表现出的平等关系而
不是上下级关系,银行对企业的重新捆绑也体现了一种横向信用联系。以上过程
都存在着制度化关联,共同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性安排,无法单独进行。
通过以上对银行、企业和政府的博弈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到:从政府角度看,
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经营把政府的硬负债转化成政府间接负债和菲政府部门之间
的债权债务关系,从而免除了政府偿付硬负债的责任;从银行的角度看,国家为
其提供担保和信誉支持,银行中介在银行体系中可获得关系型融资租金,并且能
够将所有风险和成本转嫁给政府;从企业角度看,银行替代政府成为它们的资金
供应者,除银行外不存在其它融资渠道,形成对银行的依赖。一方面,信贷管理
体制日益市场化,金融效率逐步增加,但政府与银行基于关系型相机治理的互补
关系导致银行软约束,使组织域多重低效均衡成为稳定的安排,表现为巨额银行
坏账、企业效益低下、金融风险剧增(45】。另一方面,政府对银行的解救会影响到
银行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的激励。企业软预算约束的原因,不再是借贷的事前收益
和事后收益的权衡结果了。
3。Z.s对传统制度的整合
随着外在货币内在化,货币性质的重要变化是,由“消极”变为“积极”。(科
尔内,1986)[43】。外在货币的内在化,使得原来经济中的软约束的企业部门的约
束变硬。银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企业对银行的负债不同于国家的拨款,在
。科尔内指出,如果决策者的实际行动取决于他所支配的费币数量,货币就是积极的。预算约束硬度和货币
积极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29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法律上负有偿还义务。银行独立化、商业化倾向越强,对企业还款的约束越硬,
货币的积极程度越高。积极的货币不再是被动的反映实物经济的符号,而是引导
资源流动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货币的流动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实现了
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性质转变中的货币对传统制度具有很强的整合作用。
对资源配置体制的整合。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政府
更多地依靠银行来为企业融资,内在货币不断壮大,而银彳亍这种安排一经制度化,
就作为共有信念成为自我维持的,具备独立的主体资格,具备天然的扩张冲动,
资产负债规模迅速扩张,逐渐成为中介融资和资源配置的主体。以完善的银行中
介为基础,积极的硬约束的内在货币在市场机制引导下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在
全社会的配置.而政府作为银行的所有者和经营者,逐渐发现利用银行这一中介
同样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动员和配置资源,银行成为政府发展的重点。而且由于
规模递增和网络效应的作用,银行发展自我加速,相应地,政府计划配置资源作
用日微。
对软预算约束的整合。企业的资金供应者由政府转变为银行,银行只供给资
金,不配给物质资源,资金转化为资源要由企业通过市场去完成,企业自主权增
加,自负盈亏的市场取向增强;而银行贷款作为企业负债在法律上是要还本付息
的,虽然由于银行和企业同为国有而产生难以避免的预算软约束,但这一软约束
受到国家银行最高能够承担的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制约,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
程度,企业银行贷款的预算约束必然硬化i4“。
对财政金融制度的整合。外在货币与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统存统贷的信贷
管理制度相适应。当外在货币日益内在于和内生于社会经济之后,集中统一的管
理体制受到冲击,高度集中的权力逐渐被分散和下放,最后市场化和分散化的管
理体制得实现,如: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分税制的财务体制。财政
和金融体制变迁的过程正好反映了外在货币内在化的过程。
3.3内在货币竞争与横向信用联系
3.3.1内在货币竞争加剧
内在货币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竞争性供给,且其竞争程度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而提高。银行体系下,政府发行货币,内在货币以政府问接负债的形式出现,主
要表现为国有银行存款。之后,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源融资的需求
加大,而政府与国有银行的纵向信用联系和关系型相机治理机制与私有经济不相
容,导致实体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政府只好将银行推向市场,引入竞争,使之
成为交易域独立的市场主体,私有银行出现了。同时,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产
生了对市场导向型的融资方式的需求,证券市场应运而生。证券市场主要包括股
嚷士学位论文_自目§!_目__-__-_自E___|l!S!目目_-EE目自目目目_E!!自自sj_Il l|自目自Eg_||自SE
票和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又主要由国债和企业债券市场构成【1”。由于国债属于外
在货币的范畴,以下关于债券市场的分析主要指企业债券市场。证券市场对盈余
部门和亏损部门的直接沟通、大量可以充当货币替代品的金融资产的出现,大大
发展了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即内在货币总量得到扩张,而相对地
外在货币逐渐萎缩。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银行体系与证券市场各具比较优势,发挥的功能不
同,不可替代。银行在内在货币合同管理中具有比较优势,因为银行可以更有效
地收集信息,并在资金出借者之间分摊成本,把管理成本降到最低【4”。银行在企
业代理监督管理中可以直接派出代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
未进入成熟阶段时,证券市场具有比较优势,比如在企业并购重组方面,因此发
展中国家应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以此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
段,银行体系与证券市场并重。银行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直接融资都对私人部门
的债权债务关系有促进作用,并且由于都可以发行内在货币,两者之间相互竞争,
共同促进金融体系完善。因此,银行体系作为一种共有信念系统产生了危机,外
在货币内在化过程朝金融体系迈进,私有银行、证券市场与银行竞筝牲地发行内
在货币。竞争在金融体系下成为共有信念,社会上人们普遍认识到,如果不加强
对内在货币的竞争,竞争性的市场将使私营发行者无利可图,甚至面临倒闭的危
险。
3.3.2政府预算硬约束
共有信念危机首先表现为对政治域的冲击,发展型国政府向市场维护型国家
政府演化。在市场维护型国家里,政府遵循法律规则的一个源泉是交易者都不具
备垄断权利的竞争性市场,其演化的路径依赖垄断的市场结构向竞争的市场结构
演化的制度环境。
这种政治域博弈均衡的特点是:商品和生产要素允许自由流动:银行和企业
面临约束硬预算。核心条件是政府无力通过税收或货币发行控制足够数量的财政
收入。本文出于研究的需要和我国的实际,将第二代联邦主义理论中“市场维护
行联邦制”的概念改为市场维护型国家,理由是“中国特色的联邦主义(Fedaralism,
Chinese style)”的提出(Motinola,钱颖一和Weingast,1995)【48】。
有研究对转型国家财政和货币约束方面的差异做了考察,发现没有财政和货
币约束,政府借款会挤出或抑制对私营部门的投资,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无法建立财政和货币约束的原因,与转型国家曾经实行过的生产体制有关。如强
调地区专业化的、高度集中的苏维埃生产体制使财政和货币约束无法建立。高度
集中的苏维埃生产体制孕育了俄罗斯同行政组织有密切联系的金融产业集团,这
些集团能够减轻下属企业的信贷约束,从而获取国家大量资源。而中国采取的地
31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区分权策略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体制则有利于转型中财政与货币约束的
建立。企业联合起来游说政府发放更多补贴和进行救助,也是无法建立约束的原
因。
政府对金融中介和企业实行软预算约束收益有三:货币化租金、政治租金、
金融控制权。政府来自垄断货币发行的收益随着内在货币的私营竞争发行而减少
直至消失。这不仅是外在货币货币化过程的规律,也被中国货币化过程实践证实
了的。金融剩余的支配租金和政治租金也将因金融风险加剧而耗散。从金融剩余
租金的运用看,低效率的运用耗散了这部分租金。通过对金融剩余的支配,政府
满足了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保证了社会和政治稳定,取得了政治租金。然而,
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对金融剩余的利用注定是低效的,其结果是非政府部门的金融
剩余变成了国有企业的亏空和银行体系的坏账,成为以外在货币形式存在的政府
的硬负债。政府及其银行体系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偿付非政府部门的金融剩余,
而且作为关系型监督者的政府,不得不面对巨大的金融风险。政治租金对应着金
融风险,对政府来说是两难的选择。
政府从自身效用函数出发权衡利弊,必然要在金融风险失控前硬化预算约束,
减少通过金融体系对国有企业的注资,并将金融机构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控
制金融风险。政府硬化财政约束和金融约束,金融中介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消失,
银行中介的关系型融资能力弱化、银行体系的纵向信用联系无法维持、外在货币
加速向内在货币转化。
3.3.3声誉租金激励
银行与企业的治理结构调整完成后,政府就能实现对银行的预算硬约束了。
银行预算硬约束的本质,是给关系型融资租金确定一个适当规模(假定这个规模
是合理的),与银行软约束下政府提供无限担保相比,部分关系型融资租金是有所
下降,但声誉租金却增加了。
关系型融资租金包括四块:垄断租金、政策诱导性租金、声誉租金、信息租
金。下面,我们考察规模确定的关系型融资租金随着银行竞争加剧发生的变化。1、
非国有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发展,银行数目增加,内在货币竞争性发行,垄断租
金逐渐消失。2、银行业市场准入逐渐放开,竞争加剧,关系型相机治理结构产生
的“特许权价值”降低,租金机会减少。3、声誉租金原来是指融资者通过建立良
好的履行救助承诺的声誉而获得的租金。但随着内在货币的竞争性发行它也有了
新的内容,商誉资本的运用和声誉机制的运行以防止人们对内在货币的放弃使用
和通货膨胀预期,因为维持声誉成为了政府、金融机构关心的头等大事,声誉租
金占很大比重。4、信息租金。政府硬化银行预算约束,对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
造成直接影响。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普遍增强,为防范贷款风险,一方
顼士譬位论文
面减少基层组织贷款权限,将大部分贷款审批权集中于上级组织;另一方面加重
贷款人的责任,要求贷款发放人对可能形成的风险负责。由于大部分信息以意会
知识的形式存在,数码式信息数量少又不易获得,将意会知识转化成数码式知识
需要较长时间和较高财务成本。金融机构的上级银行审查贷款,主要根据是数码
式的知识,导致上级组织投资机会很少,这导致信息租金减少。
3.3.4横向信用联系成熟
对组织域的嵌入导致中央银行在该域的职能发生了变化。金融部门的发展使
得金融机构越来越不依赖于政府实现其动员和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政府的货币
发行和干预也与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格格不入,其促进作用甚微,甚至产生与意愿
相反的结果。内在货币的发展源于中央银行管制与法律约束的放松,其数量和价
格根据市场需求由商业银行决定。中央银行垄断通货发行的定义性特征等荡然无
存了,部分职能也随着市场的演化弱化了,一些非政府机构行使着央行的职能。
域内主要参与者变为发行内在货币的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与企业。他们之间组织
结构不再是纵向信用联系,而是横向的信用联系。
当国有银行的信贷从对渐进改革的支持效应转变为进一步发展改革的抑制效
应时,维持纵向信用联系的成本将上升。纵向信用联系基于慢项目,具有很高的
维持成本与监督成本,横向信用联系基于快项目。,无须对项目进行监督【4”。当项
目的监督成本过高时,银行会放弃监督,造成不良贷款。若政府继续维持这种信
用联系.其结果是金融风险的积累。这时,政府面临这样的困境:若继续维持纵
向信用联系,则会伴随不良债权和金融风险的不断积累,国家承受能力有限,因
为这种信用联系实际上是由国家信誉维系着的;若以中断这种信用联系来遏制不
良债权的继续积累,则又会马上出现信贷萎缩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其要害在于,
经济增长所需的几乎全部支持与激励因素都牵系和依赖于这种纵向信用联系。
银行体系下,组织域中的银行与政府之间形成纵向信用联系。通过嵌入将企
业纳入级向信用联系。纵向信用联系的组织结构类似准水平层级制。而金融体系
下,政府对金融机构实行预算硬约束,将金融机构推向市场后,金融机构成为独
立主体,金融机构与政府之间的纵向信用联系被割断。随着金融机构商业化、市
场化的推进,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横向的信用联系也被割断,金融机构独
立于政府部门。此时,在原来纵向信用联系中,只剩下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横
向的信息沟通与信用联系,关系型融资机制因此弱化。这种不存在政府介入的、
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进行信息沟通的横向结构,称为横向信用联系。
。快项目与慢项目的概念出自Dewatripoint,Maskin(1995)建立的模型。张杰用快项目指由银行承担部分
融资义务的周期短或效益好的项目.慢项目指由本应由财政承担的周期长或效益差的项目n
33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3.2.5防止过度竞争与高通货膨胀
交易域也发生了变化,地位平等的交易者之间的买卖交易代替了原来银行和
企业的管理交易,竞争导致金融中介和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运作更具有效率。
但是,也产生了对内在货币和金融业竞争的不同看法。
萨斯曼(1993)在垄断竞争模型的框架中研究了金融业不完全竞争,结论是
金融业竞争对经济增长有利。在技术性风险不对称的情形下,金融中介向企业提
供资金、支付费用可获得有关技术风险的部分信息,费用大小与金融中介和企业
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经济发展可通过竞争和专业化对金融中介的成本产生积极影
响。通过中介实现的资本存量增加意味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中介数量的增加。
这样,每一个中介在分割更小的市场上运作,其业务集中于距离近的公司以降低
管理费用I”J。
斯蒂格利茨(1998)则认为金融业的竞争是一把双刃剑。金融中介边界的缩
小所引起的竞争的加剧必然会侵蚀其利润,随着利润下降,金融体系变得更容易
受到冲击。金融机构资金短缺会引起对实际生产部门贷款数量的下降,危害其他
部门。一家中介机构破产后,它所收集的原来服务的市场范围内的信息会丧失,
重新收集信息成本较高【51】。
内在货币和金融业竞争固然有提高效率和改进金融服务的一面,但过度竞争
会降低关系型融资租金,会恶化银行的财务状况,金融机构为弥补亏损,可能会
卷入高风险高收益贷款业务。银行还可能会热衷于金融投机,使金融部门和非金
融部门相互脱节,关系型相机治理结构出现真空(Jensen,1989)【5“。
威廉姆森把合同的隐含的签约过程用计划、承诺、竞争与治理来描述。如果
我们把市场结构的四种分类——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与上面四种情
况相比照,我们不难看到前面三种情况和市场结构的大致相似,而第四种情况(治
理)与第四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却有很大差异。此外,在论述第四种情况时,
威廒姆森(2002)强调地写道:“把各种交易组织起来,才能经济合理地运用有限
的理性,同时又能保护他们兔受投机行为之若”【”l。事实上,他在这里描述了一
个两难冲突~一规定详细的相机合同与减轻机会主义风险所发生的交易成本之间
的两难冲突。在这里,威廉姆森意识到了完全竞争是无效的这么一个问题,并且
使用了治理的办法来对无效的完全竞争市场进行替代。
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解释为一个分散化的市场,通过所谓
的完全竞争(每种商品卖者人数无穷多)与界定和行使产权没有模糊性(q=l—p=o)
的私人财产制度,能够避免全部扭曲。杨和威尔斯(2003)指出这是对斯密的错
误解释,完全竞争是无效的。分散化的市场不会运作到彻底消除与q和1一P相关
的扭曲,而是决定买者与卖者的有效人数以权衡扭曲和专业化经济之间的两难冲
硕士学位论文
突【54】。
他们都对完全竞争持否定的态度,而是寻求其它的途径如改变治理结构来限
制过度竞争,从而实现在竞争性市场环境的激励与有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治理
结构的改变应与私有经济的市场结构改变同时进行,才不会导致改荤的无效率。
另外,正如前文所述,内在货币的竞争性发行容易产生以搞恶性通货膨胀为最大
化利润鼠标的行为,只有通过声誉机制的运作与政府承诺才能够避免这一问题。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第4章中国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实证分析
4.1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消长的演化轨迹
现代金融学对“储备货币”进行了深入研究。储备货币位于中央银行资产负
债表的借方,代表央行的资金来源,由发行货币、对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
存款三个科目组成,其本质是政府对非政府部门的负债,基本上可代表本文所谓
的“外在货币”。通过对储备货币消长的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外在货币向
内在货币演化的轨迹,并可分阶段与货币性质的改变相印证。为了表明外在货币
与内在货币消长的趋势,本节不妨用储备货币代表外在货币,在指标设置上,可
得:
外在货币=储备货币。
内在货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储备货币
整理可得下表;
表4.1 中国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数据表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外在货币i 内在货币
年份外在货币内在货币
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各项存款/各项存款
1986 5814.0 8116.5 2827.7 2986.3 0.4864 0.5136
1987 7183.4 9766.3 3223.6 3959.8 0.4488 0.5512
1988 8236.7 ^11425.0 4056.6 4180.1 0.4925 O.5075
1989 10043.6 i3469.5 4919.3 5124.3 0.4898 O.5102
1990 13029.3 16541.3 6398.1 6631.2 0.491i 0.5089
1991 16657.9 19810.5 8255.9 8402.0 0.4956 0.5044
i992 21296.8 24083.i 97i7.4 11579.4 0,4563 0.5437
1993 26124.O 29575,9 13147.O 12977.0 0.5033 0.4967
1994 40502.5 39976.0 17217.8 23284.7 0,4251 0.5749
1995 53882.1 50544 1 20759.8 33122.3 0.3853 O.6147
1996 68595.6 61156.6 26888.5 41707.i 0.3920 0.6080
1997 82390.3 74914.1 3063Z.8 51757.5 0.3718 0.6282
1998 95697.9 86524.1 31335.3 64362.6 0.3274 O.6726
o《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对储备货币三个科目(发行货币、金融机构负债,非金融机构存款)
的统计始自1986年,故本文对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实证分析以1986年为起点。
36
硕士学位论文
1999 108778.9 93734.3 33620.1 75158.8 0.3091 0.6909
2000 123804.4 99371 1 36491.5 87312,9 0.2948 0.7052
2001 143617.2 112314.7 39851,7 103765.5 0.2775 0.7225
2002 170917.4 131293.9 45138.2 125779.2 O,26哇1 O.7359
2003 208055.6 158996.2 52841.4 155214.2 0.2540 0.7460
2004 240525.1 177363.5 58856.1 181669.0 0,2447 O.7553
数据来源;1986一~2003年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外在货币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
国金融年鉴》,2004年的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锻奇亍总行网站。其余各项根据以上数据整理所得。
根据表4.1数据,可制成图4.1和图4.2:
图4.1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总量扩张
图4.2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此消彼长
图4.1和图4.2显示,1986年以来,中国的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总量存在扩
张的趋势。1993年之前,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扩张基本同步,二者旗鼓相当,
这表明在中国1979至1993年的金融发展过程主要是一个货币化的过程,外在货
37
外莅货币内在他的逻辑演绎
币内在化是次要方面。1993年之后,货币化继续深入,内在货币总量扩张的速度
大大超过外在货币,这表明外在货币内在化成为问题的主要方面。到2004年,内
在货币成为货币主体,占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例为75%,而外在货币则只有25
%。结合对银行中介效率的研究可知,内在货币/各项存款即为银行中介效率IE,
1993年以来,随着外在货币内在化速度加快,银行中介效率不断提高,外在货币
内在化本身便是金融效率的提高。
4.2内在货币投资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随着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金融与经济增长的高度相关性、金融对经济
增长的推动作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不可分割性已经被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证明。如王广谦【8】试图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进行衡量,他估计经济增
长中金融贡献度约为20%。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源于其功能:清算
功能、聚集和分配资源功能、管理风险功能、提供信息功能、解决激励问题功能。
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所从事的金融业务都是在行使这些功能中的一种或几种【9l。金
融发展理论将金融体系(主要为商业银行)看成一个动员和配置资源的中介,发
达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动员储蓄并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由于储蓄实际上主要是
金融机构对私人部门的负债,代表了内在货币对经济增长的资金支持,它通过贷
款的形式转化为间接投资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体现了内在货币在推动经济增长
起作用程度的大小以及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消长对经济的影响。另外,考虑到
计量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长度的严格要求,也为了能更好的考察商业银行的作用,
本节不区分储蓄和内在货币了。
成熟经济主要增长源泉是技术进步(如美欧发达国家),初始经济主要增长源
泉是有形资本投入(如亚洲四小龙和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银行体系下主
要为商业银行)是金融效率体现的两个途径,股票市场能够方便地为新技术融资,
对于经济处于成熟阶段的发达国家意义重大,银行体系可有效提供跨期平滑并分
摊风险,更适合于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可见,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银行体系
动员储蓄并促使储蓄向投资转化来影响经济增长。综上所述,给定以下约束条件:
中国处于初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有形资本投入,银行是金融体系
主体,银行体系的储蓄动员和投资转化的有效发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下面运用协整理论,对中国储蓄动员效率、投资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进行协整分析。
4.2.1变量选取及单位根检验
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文献中,存在大量将银行体系金融中介效率量化
的探索。King和Levin的指标设置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引用。他们设置了四
硕士学位论文
个金融中介指标,LLY(金融深度)~一金融中介的流动负债与GDP比例、BANK
——存款货币银行国内资产与存款货币银行国内资产+中央银行国内资产的比例、
PRlⅥ玎E一一非金融私人部门的信贷与扣除提供给存款货币银行的信贷后总信贷
的比率、PRIVY_一提供给非金融私人部门的信贷与GDP的比例【55《61。在此基础
上,Johnston和Pazarbasioglu在研究金融改革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时设置了三个
指标,实际利率、中介交易量——金融中介的储蓄和投资的数量(银行向私人企
业提供的信贷占GDP的比例、M2占GDP比例)、金融中介效率——储备货币与
存款的比例15 71。
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经济增长用当年GDP的对数代表,即log(GDP),用G
表示;用PRIVY指标的增量形式代表银行体系的投资转化效率,文中用I表示,
为中国金融机构当年各项贷款增量/当年GDP;用LLY指标的增量形式代表银行
体系的储蓄动员效率,文中用s表示,为金融机构当年各项存款增量/当年GDP。
表4 2 (G、I、s)数据表
GDP环比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储畜动员投资转化
年份CDP log(GDP、增速各项存款各项贷款效率效率
1952 679,0 2.8319 93.3 108.0
1953 824.0 2.9159 0.2135 107.7 134.8 0.0175 0.0325
1954 859.0 2.9340 0.0425 154.1 185.8 0.0540 0.0594
1955 910.0 2.9590 0.0594 147.8 207.2 .0.0069 0.0235
1956 1028.0 3.0120 0.1297 144.9 244.1 —0。0028 0,0359
1957 1068.0 3.0286 0.0389 186.2 287.0 0.0387 O.0402
1958 1307.0 3.1163 0.2238 335.6 502.4 0.1143 O.1648
1959 1439.0 3.1581 0.1010 443.7 821.0 0.0751 0.2214
1960 1457.0 3.1635 0.0125 502.9 991.5 0.0406 0.1170
1961 1220.0 3.0864 .0.1627 535.8 821.1 0.0270 —0.1397
1962 1149.3 3.0604 .0.0580 437.8 697.7 .0.0853 -0.1074
1963 1233.3 3.0911 0.0731 445.4 581.8 O.0062 .0.0940
1964 1454.0 3.1626 0.1790 482.3 593.0 0.0254 0.0077
1965 1716.1 3.2345 0.1803 529.0 660.9 0.0272 0.0396
1966 1868.0 3,2714 0,0885 614.5 771.1 0.0458 0.0590
1967 1773.9 3.2489 .0.0504 648.3 811,2 O.0191 0,0226
1968 1723.1 3.2363 .0.0286 700.8 906.8 0.0305 0.0555
1969 1937.9 3.2873 0.1247 715.0 963.3 0.0073 0.0292
1970 2252.7 3.3527 0.1624 780.7 1052.2 0.0292 0.0395
1971 2426.4 3.3850 0.0771 857.9 1133.3 0.0318 0.0334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1972 2518.1 3.4011 0.0378 867.2 1166.7 0.0037 0.0133
1973 2720.9 3.4347 0.0805 969.8 1289.8 O.0377 0.0452
1974 2789.9 3.4456 0.0254 1018.7 1375.5 0.0175 0.0307
1975 2997.3 3.4767 0.0743 1llO.2 1489.4 O.0305 0.0380
1976 2943.7 3.4689 —0.0179 1119.7 1577.6 0.0032 0.0300
1977 320I 9 3.5054 0.0877 1215.1 1703,0 0.0298 O。0392
1978 3624.1 3r5592 0.1319 1300.5 1895.1 0.0236 0.0530
1979 4038,2 3.6062 0.1143 1556.2 2087.1 0.0633 0.0475
1980 4517.8 3.6549 0.1188 1930.5 2495.9 0.0829 0.0905
1981 4860.3 3.6867 0.0758 2324.8 2861.0 0.0811 0.0751
1982 5301.8 3,7244 0.0908 2677.0 3173.4 0.0664 0.0589
1983 5957,4 3.7751 0.1237 3163.8 3594.7 0.0817 0.0707
1984 7206.7 3.8577 0.2097 3930.4 4774.0 0.1064 0.1636
1985 8989.1 3.9537 O.2473 4579.5 6271.9 0.0722 0.1666
1986 10201.4 4,0087 O.1349 5814.0 8116.5 0.1210 0.1808
1987 11954.5 4.0775 O.1718 7183.4 9766.3 0.1146 0.1380
1988 14922.3 4.1738 O.2483 8236.7 11425.0 0.0706 0.1112
1989 16917.8 4.2283 0.1337 10043.6 13469.5 0.1068 O.1208
1990 18598.4 4。2695 0.0993 13029.3 16541,3 O.1605 0.16S2
1991 21662.5 4.3357 0.1648 16657.9 19810.5 0.1675 0.1509
1992 26651.9 4.4257 0.2303 21296.8 24083,1 0.1741 0.1603
1993 34560.5 405386 0.2967 26124.0 29575.9 O.1397 0.1589
1994 46670.0 4.6690 0.3504 40502.5 39976.0 0.3081 0.2228
1995 57494.9 4.7596 0.2319 53882.1 50544.1 0.2327 0.1838
1996 66850.5 4.8251 0.1627 68595.6 61156.6 0.2201 0.1587
1997 73142.7 4.8642 0.0941 82390.3 74914.1 O.1886 0.1881
1998 76967.2 4.8863 0.0523 95697.9 86524.1 0.1729 0.1508
1999 80579.4 4.9062 0.0469 108778.9 93734.3 0.1623 O.0895
2000 88254.0 4.9457 0.0952 123804,4 99371.1 0.1703 0.0639
2001 95727.9 4.9810 0.0847 143617.2 112314.7 0.2070 0.1352
2002 103935.3 5.0168 0.0857 170917.4 131293.9 0.2627 O.1826
2003 116603.2 5.0667 0.1219 208055.6 158996.2 O.3185 0.2376
2004 136515.0 5.1352 0.1708 240525.1 177363.5 0.2378 0.1345
数据来源:1952----2003年的GDP、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善项贷款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的
GDP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公报。其余各项根据以上数据整理所得a
硕士学位论文
由表4.2,对于每个变量的数据序列G、I、S的平稳性特征采用单位根的ADF
检验方法,分别就每个变量时序数据的水平和一阶差分形式进行检验,其中检验
过程滞后项的确定采用AIC、SC准则,检验结果见表4.3。
表4.3 ADF检验结果
变量检验形式(c.T,K) ADF检验统计量1%的临界值结论
G (0,0,3) 3.7333 —2.6120 非平稳
△G (C.0,3) 一3.6858 —3.5654 平稳
I (C,0,2) 3.3111 —3 5683 非平稳
△I (0,0,2) 7.2782 —2.1640 平稳
S (C,T,2) 3.6445 —4.1485 非平稳
△S (0,0,2) -9.1663 —2.6120 平稳
注:表中ADF检验结果采用Evie*vs5 0计算得出,其中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包括常数项、时
间趋势和滞后阶效,0是指不包括c和T,加入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为白噪声,△表示差分算子。
由表4.3可知,变量G、I、S的水平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
都是平稳的即都是I(1)序列。
4.2.2三个变量问的协整关系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利用Johansen和Juselius(1990)【58J年提出的基于Sims
(1980)【59】的向量自回归的多变量协整检验方法,做进一步的协整检验。协整检
验结果及协整方程如下,协整系数下括号内为渐进标准误:
表4 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Ho 特征值最大特征值5%临界值相伴概率
None枣0.420754 27.30141 21.13162 0.0060
At most l 0.240391 13.74756 14.26460 0.0602
At I]lOSt 2 0.048618 2.491955 3.841466 0.1144
注;最大特征值显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有且仅有一个斑整方程;}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临
界值及相伴概率由Evlews5 0给出。
G=4,1 48 1S+9.9364I
(2.2992)(2.6303)
该协整系统的协整图如下:
41
Ej面面亟五匾
图4,3协整图
可见,我国GDP指数G与储蓄动员效率、投资转化效率(I、S)之间存在稳
定的长期平稳关系,且各系数统计显著。银行储蓄动员效率s的系数小于投资转
化效率I,说明银行体系储蓄动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间接,内在货币主要为经
济增长提供资金来源,内在货币转化为投资则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的结
论得到验证:中国银行体系的投资转化和储蓄动员的有效发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
动力。
4.2.3三个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
判别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是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是计量经济学中的
~个常见问题,Engle和Granger(1978)提出的因果检验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
常用方法【6”。在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时首先要确定滞后期,这里滞后期的确定
根据残差分析得到,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4.5 G、I、S的Granger因果检验
原假设(H0) 滞后期样本期F统计量相伴概率
G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 2 50 8.12720 0.00097
I does UOt Granger Cause G 2 50 2.52438 0.09140
G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 2 50 11.7478 7.9E—05
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G 2 50 0.79199 0.45915
S does not Granger Cause I 2 50 3.44398 0.04058
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S 2 50 2.71865 0.07680
注:F统计量和相伴概率由Evie-s5 0给出。
从上表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经济增长与投资转化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经
济增长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投资转化的Granger因,投资转化则在10%的显著
性水平下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经济增长与储蓄动员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
42
硕士学位论文
系,即经济增长是储蓄动员的Granger因,储蓄动员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
储蓄动员与投资转化之间至少在lo%的显著性水平下也存在着双向Granger因。
这与现实经济是符合的,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滞后
的,经济增长导致投资和储蓄增加;储蓄增加意味着存款增加,贷款也随之增加,
则投资增加。
4.3银行中介效率与市场结构、治理结构的演化轨迹
金融中介理论将银行体系视为动员储蓄并促使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中介,通过
银行中介进行的资金融通能够促进投资转化和经济增长。银行中介的效率不会自
动形成,通过银行改革可以提高经济增长和银行中介效率【57】。无论是市场结构取
向还是治理结构取向的银行改革,根本目的都是通过提高银行中介效率来推动经
济增长。本文采用Johnston和Pazarbasioglu(1995)的评价银行改革绩效的量化
指标结合中国银行体系市场结构、国家银行治理结构的演化进行数量分析。
4.3.1演化轨迹
银行体系市场结构量化指标用MS表示。中国银行体系的发展表现为从大一
统的国家银行转变为多元化银行体系的过程,可用非国有金融机构存贷款占金融
金融机构存贷款比重表示MS:
MS=(非国有金融机构存款十贷款),(金融机构存款十贷款)[ZSl
中国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问题的表现是:国有银行贷款高度集中于国有企
业,非国有企业的贷款支持极少。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将国有银行对非国有经
济贷款的增多(资产结构改变)视为治理结构改善的标志。这样,国有银行治理
结构(用GS表示)就有了一个量化衡量指标:
GS=国有银行对非国有经济贷款罾/当年GDP
银行中介效率量化指标用IE表示。Johnston和Pazarbasioglu(1995)认为,
银行业的低效率与较大的存贷利差相关,因为这可能是银行间缺乏竞争和资不抵
债的银行不顾贷款损失的投机行为@。低效率的银行一般持有大量的超额储备,非
。文中的国有银行对应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平衡表”中的国家银行,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
独资商业银行;非国有金融机构对应于“金融机构信贷赍金平衡表”中的国家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包括:
邮政储蓄机构、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
o林毅夫等(2000)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分类方法的研究指
出:金融机构贷款种类包括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委托及信托类贷款和其它类贷款四项.年鉴又对短期
贷款进行详细分类,包括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及个体
贷款、三资企业贷款和其它短期贷款八项。短期贷款中的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基本上可以代表
“国有独资企业贷款”,短期贷款中的乡镇企业贷款+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三资企业贷款基本可代表对非
国有经济的贷款。本文在核算国有银行对非国有经济贷款时,参照上面的统计口径进行e
o对Johnstoil和Pazarbasioglu的这一说法理论界有不同看法.金融约束理论认为,为推进金融深化和金
融发展,维持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使银行获得“租金”是必要的,可咀说,金融约束的实施要求保持
一定的存贷利差.本文也认为,计划体制国家在改革前金融抑制状态(贷款利率被人为压低)下开始金融
43
螂.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银行部门在银行存款和现金之间的资产选择行为也反映了银行效率的低下。在此
基础上,Johnston和Pazarbasioglu设置了两个变量代表银行的效率,一个是平均
存款和平均贷款利率之间的总利差,另一个是储备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银
行系统的超额和法定准备金)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比例[5”。参照以上指标设定,
本文将银行中介效率设定为:
IE=储备货币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
根据表4.6数据,对IE、MS、GS的演化轨迹可制成下图:
图4 4 IF、MS、Gs的演化轨迹
中国银行体系的效率状况,理论界的共识是效率低下,表现为巨额坏账和管
理落后。从储备货币看,以IE表示的银行中介效率在86一一93年间围绕o.5%波
动,93年后储备货币占金融机构存款的比重迅速下降,银行中介效率持续提高,
表现为IE曲线的下降;1982年以前,银行体系市场结构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国
有银行绝大部分贷款用于支持国有经济,在数值上表现为MS一直在10%以下徘
徊,GS则长时期接近于零。82年以后,Ms和GS抬升到一个较高水平,MS显
示出持续上升趋势,表明银行体系多元化改革取得较大进展;GS则没有持续上升,
出现上下波动,表明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没有得到改善,其信贷投向仍以国有经济
为主;值得注意的是,93—94是很有意思的时期,期间,MS大幅提升,IE也大
幅下降,表明银行中介效率的大幅提高。这也是金融制度安排剧烈变动的表现,
93年国家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大量金融机构从专业银行分离出来。。
改革,存贷利差的适当增大,是金融发展的结果,有利于中介效率的提高,故本文不将存贷利差作为衡量
银行中介效率的指标。
。《中国金融年鉴》自1986年开始有“储备货币”的统计,由发行货币、金融机构存款,非金融机构存款
三个项目组成,1993年以前.《中国金融年鉴》中没有专门列出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本文将“其它存款”
作为非金融机构存款进行统计。
。1995咀前的《中国统计年鉴》将三资企业贷款项目计入其他短期贷款,并将1994年的数据也重新进行了
修改,所以1993年以前(包括1993)的非国有经济的贷款只计算了城镇集体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项目,
与1993年以后的数据不完全可比。这也是IE线93—95年间急剧上升的原因。
硬士学位论文
通过对图表的研究可知,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前(1983年前),国有银行一统
天下,几乎全部贷款都投向国有经济,1983年银行改革(拨改贷)开始后,银行
中介效率IE显著提高,银行体系市场结构MS明显改善,但银行改革基本没有触
发国有银行治理结构,表现为GS线变动极小。
表4 6银行结构数据表
非国家银
行存贷款/ 国家银行对国家辗行对储备货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国家银行国家银行盒融机构非国有经济非国有轻济储备币/各
年份GDP 各项存教各项赁款番项存鼓菩硬赞簌存货救贷款钡蜚款顿/GOP 货币项存款
1952 679 0 93.3 108 D 93.3 O.0000 0.5 0 0007
L953 824.0 107.7 t34 8 107 6 0.0012 0.7 0.0008
1954 859.0 154 1 185.8 152.5 O 0082 O.6 0.0007
i955 9 L0 0 147.8 207 2 14l 7 204.2 O 8 0 0009
t956 t028.0 144.9 L34 1 233,9 0.003l
1068 O 186 2 287 O t65.5 277,5 D 0638 3.1
1958 1307 0 335.6 502.4 O.0776 2 7 0.0021
1439.0 443 7 821.0 798.1 O 0537 3.5 O.0024
1960 1457 0 502 9 991 5 969.2 0.0438 6.5 0 0045
196I t220.0 535.8 82 L.L 488.7 0.0477 9,9 0.00日I
1149 3 697 7 409.6 68Z.1 0 OO&4
1233.3 445.4 58lr 8 414.0 568.0 O.0440 D 0036
1964 1454.0 482.3 593.0 439.5 578 9 0.0529 3.2 0.0022
1965 1716。1 529.0 660.9 481_0 647 4 0 0517 3.4 O.0020
1966 L86日0 614.5 755 g 0 0549 5 1 0 0027
1967 1773 9 648.3 811 2 575.1 796,6
1968 1723.1 700.8 906 8 625.1 O.0049
1969 1937 9 715.O 963 3 641.7 945.5 0.0543 10.9 O.0056
1970 2252 7 780.7 1052.2 704.3 1033.4 0.0510 12.9 O.0057
197l 2426 4 857.9 1坞3 3 767.6 1113 9 0 055l 18.4 0.0076
1972 2518 l 867.2 1166,7 776.3 1145 5 0 0551 21,4 O.0De5
【973 2720 9 969 8 lZ89 B 865 0 i269 0 0.0091
t974 2789.9 1375 5 897.5 1353 5 吼Olll
1975 2997.3 1llO.2 1489 4 38 7 0.0129
45
2943.7 1119.7 1577.6 978 5 154l 8 O.0656 52 5 O.0178
1977 320L 9 12L5 1 1703 0 1663 9 O.0655 61.1 0 019l
t978 3624 l 1300.5 1995.1 1134.5 1850 0 0 0661 7l_O 0 0196
4038.2 1556 2 2087.1 1339 l ∞39.6 0.0726 95 5 0.0236
1980 4517.8 2495.9 1661 2 O.0793 131.3 0 0291
4860.3 2324.3 2861;0 2036 6 2764 6 O 0744 183 5 O 9379
5301 8 2677 0 3173.4 2369 9 3180 6 0.0513 206.5 0.0389
1985 s957.4 3163 8 3594 7 2788。6 3599,9 0.0562 2钾,3 O.0402
7206.7 3930 4 4774.O 3583 9 4766 l 0 0蜘7 453 5 O 0629
8989.1 4579.5 6271.9 4264.9 8905 6 9 0627 5LO.3 0.0568
10201.4 58t4.O 8116.5 5354 7 7590 8 0.0707 713 2 0.0699 2827 7 0.4864
11954 5 7183 4 9766 3 6517 O 9032,5 O.0826 899.0 9,0752 3223.6 0 4488
14922.3 8236 7 11425.O 7425 8 10551 3 O 0657 1066.8 0.0715 4056.6 0 4925

16917 8 10045.6 13469 5 9013.9 0.0899 1132.3 0.0669 4919.3 0.4895
1990 16598 4 13029.3 16541.3 11644 9 15166 4 0 0933 83l 3 0.0447 6398.1 0 4911
1991 21662 5 16657.9 19810 6 14864 1 18044.t 0.0976 950 3 0.0439 8255.9 O 4956
1992 26651 9 21296.8 18891 l 0 1074 1166 5 0.0438 9717.4 0 4863
1993 54560.5 26124.0 29575.9 23230 3 26461.1 0 1079 1399 3 0 0405 15147.0 0.5033
1994 46670.0 40502 5 39976 0 29330.9 32441.3 0.2324 2950 6 0.0632 17217.8 0.4251
1995 57494.9 93862.1 58544.1 38782.6 39303 4 0.2514 37i0 2 0.0645 20759 8 0 3853
56850 5 68595.6 61156 6 49593 3 47434.7 0.2522 4247 0 0.0635 26888.5 0 3920
1997 73142.7 74914 l 60002.9 59317.5 0.2415 7313 5 0 1000 30632 8 0.3718
1998 76967.2 95697.9 66524.1 69782.2 68442.1 0.2415 6539.1 0.1199 31335.3 0.3274
1909 80579.4 108778 9 93734.3 79973.5 0 2412 9726.2 0 i207 33620.1 0.3091
2000 88254.0 123804.4 99371.1 90892.7 76393.9 0.2504 9764.8 0.1106 3649l_5 0 2949
95727.9 143617.2 1 L2314.7 80077 6 0.3068 10594 5 0.1107 5985 L.7 0 2775
103935.3 170917.4 131293.9 90892 6 0.3258 10566 5 0 1017 45139.2 0.264l
116605.2 208055.6 158996.2 t03708 5 0 3589 11692 6 0.1093 52841.4 0.2540
136515.0 240525.1 177563.5 152661.4 0.3515 L3951.2 0.1022 58856.1 0 2447
数据来源:1952——2003年的6DP、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国家
银行对非国有经济贷款额、储备货币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2004年的GDP来自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报,其他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网站。其余各项根据以上数据整理所得·
硕士学位论文
4.3.2多元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根据1986——2004年数据,以IE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与MS和GS为解释
变量、以MS解释变量、以GS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可得表4.7:
表4.7}E、精s、Bs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解释变量方程一方程二方程三
Constant 0.5208 0.1222 0.6218
(9.0596扣怫) (O.0989) (41.2169扣I})
MS 0.7034 一0.6302
f一3.9363$料) (一9.3152{桕0
GS 一1.1437 一1.3418
(一2.1195.) (一5.2405十十+)
AR(1) 0.7860 O.9688
(4.4520***) (9.3862}}¨
Adj.R—squ. O.9243 O.9123 0.9532
D.W 1.9437 2.6966 1.5225
F sta. 104.8184 89.4111 184.1463
0bs 18 18 19
注:估计结果由Eviews5.0给出:括号内为T统计量,}}十,料,}分别表示1%,5%,1096的显著性水平。
以IE为被解释变量、MS和GS为解释变量的方程三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
方程拟合较好,IE与MS、GS负相关,即随着银行市场结构与治理结构的改善,
外在货币减少,银行中介效率提高;以IE为被解释变量、MS为解释变量的方程
一也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方程拟合较好,IE与MS负相关,即随着银行市场
结构的改善,银行中介效率提高;以IE为被解释变量、GS为解释变量的方程二
虽然通过了F检验,但只有AR(1)通过了1%的T检验,GS则只通过了10%的
T检验,且该方程的D.w值偏高,方程回归效果不佳,表明银行中介效率与国家
银行的治理结构改善不存在统计显著的相关关系。
回归结果的经济学涵义是:非国有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规模扩张促进了金融效
率提高,中国市场结构取向的银行改革得到了经验数据支持;国有银行和国有企
业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治理结构取向的银行改革在实践上行不通。改善银行治理
结构的目的是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消除委托代理问题、道德风险和逆向
选择。完善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高微观效率,这一结论己被新制度经济学
的研究证明(威廉姆森,2002,51)[5”。银行作为公司的一种存在形式,上述理
论同样适用,并且可通过不同形式的的制度安排实现此目的,产权改革是可供选
择的措施之~。存在的问题是,国家银行的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紧密的资产纽带和
47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组织联系,银行预算软约束是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博弈的结果,银行和企业同
处于以政府为中心的纵向信用联系的链条上。国有银行信贷投向高度集中于国有
企业,国有银行与非国有企业体制不相容,难以为其融资,资产结构也很难改变。
4.4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制度分析
本节结合银行储蓄动员效率和投资转化效率研究中国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制度
轨迹。中国外在货币内在化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从集中计划型的金融体制向市场
化竞争的金融制度发展的过程,早期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政府货币系统的结构,
中期也是明显的从低效率向高效率转变的银行中介结构,但是从内在货币竞争和
横向信用联系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货币化过程最多只能说处在银行中介结构向金
融中介结构转变的阶段。虽然从前面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内在货币占很大比
重,但由于缺乏竞争与内在货币的支付体系,我们所计量的内在货币并非严格的
内在货币,只是具备了内在货币的定义特征。内在货币应当是竞争性的,且有一
个记账媒介和支付体系。但是计量的结果仍然很明确地显示了内在货币不断扩张
的趋势,而中国的货币化过程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4,4.1集中计划型金融体制确立(1952——1963年)
《中国人民银行综合信贷管理计划编制办法(草案)》于52年颁布,53年开
始形成“统存统贷”信贷管理体制的雏形,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共产风导致国民经济剧烈动,经济管理体制和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
59年开始实行“存贷下放、计划包干,差额管理、统一调度”的信贷管理办法,
大部分信贷管理权下放给了地方和人民公社,导致信贷膨胀、比例失调和经济滑
坡。为恢复经济,61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政策,大幅紧缩信
贷,并于62年开始实行《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
的决定》即著名的“银行工作六条”:收回银行下放给地方的一切权力,对银行业
务实行完全彻底的垂直领导。中国“统存统贷”的信贷管理体制基本定型,并在
较长时期得到严格执行【6“。
4.4.2政府中介集中体现(1964——1979年)
在此期间,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统存统贷”体制通过全国各级人民银行编制
年度及季度的综合信贷计划对贷款实行指令性指标管理,以达到控制全国贷款总
量的目的。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都由人民银行控制,人民银行通过计划手段使
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表现为I、s变动极小。其实,在严格的“统存统贷”体制
下,银行体系的储蓄动员效率与投资转化效率是极低的,因为在计划体制下,资
源通过政府中介而不是银行中介进行配置。
硕士学位论文
“统存统贷”体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确定了存款和贷款互不相干的两条
线管理,分别确定存款和贷款的指标和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消除了银行信用产生
的渠道,也消除了银行动员储蓄的积极性,其结果是银行体系储蓄动员效率低下,
一直无法满足贷款需求,银行体系处于“超贷”状态,表现为S cI。
4.4.3纵向信用联系形成(1979——1997年)
1979~一1983年,人民银行实行“差额包干”的存贷制度安排。“差额包干”
的基本内容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差额包干”改变
“统存统贷”体制下存贷款两条线管理互不相干的做法,各家银行吸收的存款与
发放的贷款挂钩。多吸收的存款和多收回的贷款可以用于多发放贷款。由此促使
银行体系的储蓄动员效率和投资转化效率得到提高,表现为s和I在整体上较上
一个时期有了小幅提高.由于信贷规模仍然受到控制,导致储蓄动员效率相对于
投资转化效率提高更快,表现为s).,。
1984——1997年,人民银行实行了“实贷实存”体制与“拨改贷”安排。“实
贷实存”基本内容是:“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改变了过
去有计划就有资金的做法,专业银行实现信贷计划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自己去
组织,使组织资金和运用资金统一起来,存款成为专业银行的的“立行之本”,其
吸收存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二级银行体制(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赋予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导致储蓄动员效率迅速增强。分阶段考察可发现,1984
——1988年s c J,原因为“拨改贷”使信贷需求与供给猛增;1989一一1993年I、
s相当,原因为通过“治理整顿”强化了信贷控制;1994——1997年S).I,原因
为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增强,银行初步有了自我
约束机制,制约了I。从变动趋势上看,I在平均水平17%上下波动,s则在波动
中不断提升到20%以上。说明,“实贷实存”为动员储蓄提供了长期和稳定的制
度框架,而“拨改贷”对投资转化的刺激无法长期维持,商业银行固有的脆弱性
和风险限制了其投资转化效率的提高【621。
4.4.4内在货币竞争崭露头角(1997一一2004年)
1997——2004年,I、S相对变动很大,S变化平稳,I则出现较大振荡,s
远远高于I。究其原因,有制度因素,也有市场因素。S的小幅波动主要由股市投
机引起,2001年出现熊市,资金回流回银行,s回升。I的下滑是由银行体系贷款
风险控制加强和资金运用渠道多元化造成,银行自1997年开始将大量资金投资于
国债,
1997年底,人民银行在放弃信贷规模管理的同时,规定自1998年起,取消
对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指令性管理,改为指导性计划,对商业银行统一实行资
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这
些安排从本质上讲是商业银行为防范资产风险、实施商业化经营而采取的一项自
律性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开始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和新增贷款不良比率为零的信
贷管理制度,商业银行信用扩张受到约束而导致l下滑。
4.5中央银行职能的演化趋势分析
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工具,金融作为一种信用过程,在它们诞生之日起就在本
质上天然地需要一种过程之外的担保。众所周知,金本位时代货币的信用担保是
货币材料本身,而在管理本位下纸币本身就是由国家提供担保的信用。诚然,金
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是市场上金融过程自然演化的过程,但是其正常运
行、功能的发挥无一不与政府适当的金融监管有关。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监管和参
与金融过程的机构、信用制度的枢纽,其性质自然是一种政府机构,而它的职能
就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关于中央银行的职能,国内外大致上认为有五种:1、垄断通货发行。由于在
管理本位下货币的发行直接关系到经济能否稳定增长,因此各国政府都努力控制
货币发行,即让中央银行获得通货的垄断发行权,并且以黄金、外汇、商业票据
和政府债券作发行担保(目前大部分国家仅以政府债券作发行准备)。2、银行的
银行。即中央银行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是以再贴现
票据和直接借款方式进行的,并为它们开立账户以存入其准备金并提供票据清算
服务,办理再贴现、再抵押业务。利用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优势,中央银行还充当
整个金融体系的最后贷款人。3、政府的银行。为政府开立账户,代理公债发行和
还本付息,管理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必要时对政府提供贷款并开立政府干预外
汇市场的“外汇平准资金账户”,同时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4、
金融监管。重点对商业银行实行信贷管理,防止信用膨胀,还可以协同其他机构
负责各种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注册登记并有权吊销其营业执照。随着跨国银行
和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国际监督合作逐渐加强。5、执行货币政策。在稳定币值、
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从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外部环境的角
度看,就是一种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为了抵消经济周期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影
响,有意识地运用金融手段,让币值、汇率的波动受控制,可以实现稳定增长【”】。
中央银行就其职能而言,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矛盾倾向。一方面,它是
政府的银行,既要代理国库,又要与政府的其他经济政策协调地实施适当的货币
政策,并在一些场合代表政府出面活动,但又不允许他背离政府自行其是;另一
方面,作为发行的银行,它又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能受到政府收支和财政
盈余状况的影响,避免成为政府的附庸,造成财政发行的局面。
硕士学位论文
随着内在货币总量扩张、外在货币逐渐减少、商业银行功能增强,中央银行
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下面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五项职能进行理论分析。
1、垄断通货发行。Smith(1990)认为,只有垄断通货发行,而不是其它第
二位的职能,才是中央银行定义性特征的精髓。他发现,通货发行的垄断不是一
种自然垄断,而是立法的结果【”】。而内在货币作为私营发行的货币形式,它事实
上打破了中央银行的通货垄断发行。根据Schuler(1992)的历史考察,每~个准
许进行竞争性通货发行的银行体系,演化的结果是出现多家发行银行【“】。因此,
中国如果放松法律约束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限制,势必会出现多个银行竞争性
发行的局面。
2、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银行的银行,其负债被商业银行作为它们储备
的一部分持有。从上述对外在货币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的储备货币正在逐年递
减,可以反映出这一职能正在弱化。另外,政府可以具有扩张高能货币的能力,
从而扮演最后贷款人角色,甚至不用一个代理机构来履行央行职能。从1984年以
来,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的职能正在逐渐弱化,从贷款数量上看。无论是绝对额
还是再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比重均呈下降之势,即使是原本更广泛用于支
农的再贷款,如今也在全国农信社改革中失去了市场。更早以前,国有银行一直
是由中央财政拨补资金的,财政拨补银行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到
1993年,国有银行每年税前利润的25%,在上缴财政后返还银行,增补资本金;
1993年7月至1997年,财政部实行新的金融会计准则,银行每年提取税后利润
的5%增补资本金,进银行的资本公积金账户。这种方法下,银行每年的资本金补
充仅有税前利润的2%;1997年至今,国家开始为国有银行一次性拨补资本金,如
1998年,中央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专门用于增补国有银行的资本金。
3、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原隶属于财政部,受其监督和控制,后来分出
与财政部平行,但许多职能诸如代理国库、代理公债发行与还本付息、代表政府
参加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等的仍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这些与财政部的职能是重
叠的且容易引起资金关系的混乱。
4、金融监管与执行货币政策。当前我国采用的是以“~行三会”(人民银行、
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主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
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脱离了监管职能。James(1938)的
编年史著作中有关芝加哥清算所协会的历史,论述了CHA在金融监管中所起的作
用。他认为CHA为其他银行验证健全程度,开截了外部检查和一些其他实践,是
商业银行自律的重要载体16s】。良好的金融自律机制是法定机构监管的重要补充。
我国自1998年以来相继成立了一系列银行同业自律组织,虽然不成熟不完善,但
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是可以由非政府的机构来履行的。2003年3月lo
日,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金监管职能分离,只剩下一项“非独立的货币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政策”职能,虽然存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方面的缺陷,但中国人民银行
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实际上是增强了。结合对时间不一致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
商誉资本和政府承诺的共同作用可以防止可能由内在货币竞争带来的恶性通货膨
胀,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政府在金融监管和执行货币政策方面的职能即使
在内在货币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中,也可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硕士学位论文
结论
本文对运用青木昌彦的“制度化共时关联——制度化历时关联”的制度演化
分析框架,对外在货币内在化的一般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外在货币内在化的
具体实践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性成果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1、本文在简化的Marimon模型基础上加入Klein对企业商誉资本的分析,仅
以存款、债券和通货为变量考察内在货币私营发行和政府预算约束对内在货币竞
争均衡和时间不~致问题的影响,试图从理论上解决外在货币内在化的可行性问
题,以避免高通货膨胀。随着内在货币竞争加剧,外在货币被逐渐逐出,高通货
膨胀率等问题出现,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政府承诺和声誉机制共同作用,只有人们
认为政府承诺可信和竞争性货币有声誉,内在货币发行者意识到只有维护企业声
誉并维持政府权威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利润,时间不一致问题才可能得以避免。同
时,金融机构可以获得关系型相机治理中的声誉租金,形成一个有发展动力的金
融逻辑体系。
2、本文主要研究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过程。至少从政府货币系统向银行体
系的演化逻辑已经为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证明了。而银行体系向金融体系的演化
逻辑则根据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外在货币内在化的理论进行了推演。通过社会嵌入
和重叠的社会嵌入,外在货币模型中的组织域先后经历了准水平层级制、纵向信
用联系和横向信用联系的组织结构,参与者由政策局与货币局演化成后来的二级
银行体系与内在货币竞争的金融体系。交易域则经历了限额交易、管理交易和买
卖的交易,租金方式经历了政策性租金、关系型融资租金、声誉租金的变化。货
币和银行在社会交换域、组织域和交易域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从而实现了外在
货币内在化的整个逻辑过程。
3、在对外在货币与内在货币的总量和比例的演化轨迹的进行比较之后,本文
对银行的储蓄效率和投资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ADF检验、协整关系检
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中国国GDP指数G与储蓄动员效率、投资转化效率
(I、s)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且各系数统计恩著。其中储蓄动员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较为间接,主要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来源,投资转化功能则直接推动经
济增长。理论分析的结论得到验证:中国银行体系的投资转化和储蓄动员功能的
有效发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因果关系为: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储蓄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滞后的;经济增长导致投资和储蓄增加;储蓄增加意味着存
款增加,贷款也随之增加,则投资增加。
4、通过总结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对银行中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介效率与市场结构、治理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非国有银行体系资产
负债规模扩张促进了金融效率提高,中国市场结构取向的银行改革得到了经验数
据支持;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特殊关系使得治理结构取向的银行改革在实
践上行不通。然而这与我们提倡进行的关系型相机治理并不矛盾,因为竞争性市
场并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市场,它是一个包括大量私营企业和金融机
构的体系。
5、在涉及中央银行职能问题上。首先,进行了~个五大职能在一定演化阶段
增减的逻辑分析,认为演化初期中央银行只具备垄断通货发行和政府的银行的只
能,而演化中期增加了银行的银行、金融监管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到后期则逐渐
弱化了,仅在逻辑上保留了金融监管和执行货币政策两个职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考虑到数据的不可获取性,考虑到内在
货币还没有记账媒介和比较可行的支付体系,所以并未完全根据外在货币和内在
货币的定义来获取统计数据,而仅仅是根据内在货币的定义从金融机构中产生的
内在货币为依据进行地实证分析,只能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外在货币内在化过程来
理解,
参考文献
【1]Hayek F A.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The Argument Refined(3rd cOn),
London: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1990
【2]Klein B.The Competitive Supply of Money.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1974,6,(Nov):423—453.
[3】
[4]
[8】
【9】
【10】
f11】
[12】
【13]
【14]
Kydland F E,Prescott E C.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7,85,(June):473.49
Calvo G A.Optimal Seignorage from Money Creation:an Analysis in terms of
the Optimum Balance of Payments Deficit Problem.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78,4,503—517
Taub B.Private Fiat Money with Many Suppliers.Journal of Monetary
Ecnomics.1985,16,(sept):195—208
劳伦斯·H·怀特.货币制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Marimon R,Nicolini J E Teles E Inside-outside Money Competitia蚌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3,50,1701—1718
王广谦.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金融因素及金融贡献度.经济研究,1996,(5)
潘英丽.21世纪金融业基本功能的重新整合及其演变趋势.国际金融研究,
2001,(3)
孙杰.货币与金融一一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66.305
张炜.中国金融制度结构与制度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49
Black E Banking and Interest Rates in a World without Money:the Effects of
Uncontrolled Banking.Journal of Bank Research.1970,1,(Autumn):9—20
Fama E E 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0,6,(Jan):39-57
Hall R E.Monetary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a
Revie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Developments in Monetary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1982,v01.20
Greenfield R L,Yeager L B.A Laissez-faire Approach to Monetary Stability.
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83,15,(Aug):302·315
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7,95
Humphrey D B,Pulley L B,Vesala J M.Cash,Paper,and Electronic Payments:a
55

陋p

m叩
[18]
【19】
【20】
【21】
【22】
【23】
[24]
【251
【26】
【27】
【28】
【29】
【30]
【31]
【32]
Cross‘country Analysi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6,28,
914。939
HoIthausen C,Monnet C.Money and Payments:a Modern Perspectives.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No 245.2003,Ouly)
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上海三联书店,1998
Wallace N.A Legal Restrictions Theory of the Demand for‘‘Money”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1983,(Winter):1-7
Makinen G E,Woodward G T.Some Anecdotal Evidence Relating to the Legal
Restrictions Theory of the Demand for Mone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April):260—265
Gherity G A.The Option Clause in Scottish Banking.1730一一1745:A
Reappraisal.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5,27,(August):
713.726
Woodward G t Interest-bearing Currency:Evidence from the Civil War
Experience:A Comment.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995,27,
(August):927-937
White L H.Competitive Money,Inside and Out.Cato Journal.1983,V01.3,No.1,
(Spring):281·299
Aoki M,Dinc S,Relational Financing as all Institution and its Viability under
Competition.In Aoki and Saxonhous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9—42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林毅夫,李永军,路磊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北京大学中
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文件系列,No.C200005。2000,(4)
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211—215
Svensson L E O.Money and Asset Prices in a Cash—in—advante Econom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5,93,919—944
Friedman M.A Program for Monetary Stability.New Yor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1960
Friedman M.Monetary Policy:TaOics verslls Strategy.in J.A Dorn,A.J.
Sehwartz(eds).The Search for Stable Mone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361-382
【33】Coleman J.Foudations of Social Theory.Cambridge,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4】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4.49.65
[35】周振华.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与范式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71
【36】亚诺什·科尔内.短缺经济学(上).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72.154
【37】废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72
【38]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57.409
[39】杜恂诚.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84
【40]张杰.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5.53
[41】Diamond D w’Dybvig P H.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3,(Oct)
[42]Radelet R,Sachs J.The Onset of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Mimeo.1998
f431亚诺什·科尔内.短缺经济学(下).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272.280
『44]张杰.制度、渐进转轨与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98.299
『451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6】Johnson S.,McMillan J,Woodruff C.Contract Enforeement in Transition.
London:EBRD Working Paper.1999,45
【47】Gale D,Hellwig M.Incentive Compatible Debt Contracts:the One Period
Problem.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5,52,647-663
【48】Motinola G钱颖一,Weingast B.Fedaratism,Chinese Style: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World Politics.1995,48,50-81
[49】Dewatripoint M,Maskin E。Credit and Efficiencyin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Economics.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v01.62
f501尼尔斯·赫尔斯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1】Stiglitz J.Sound Fin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sia.The Asia
Development Forum,Mimeo.1998
[52】Jensen M.The Eclipse of the Public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9,67,(5):49-74
『531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商
务印务馆,2002
1541杨小凯.发展经济学一一超边际与边际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38—248
外在货币内在佬的逻辑演绎
[55]King R,Levine R.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a,32,(Dec):513—42
【56】King R,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b,108,717·737
[57]Johnston R B,Pazarbasioglu C.Linkages Between Financial Variables,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Efficiel姊Washington,
D.C:IMFWP,1995.103,
[58】Johansen S,Juselius K.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Inference on
Cointegr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Demand for Money.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mistics,1990,(52):162—210
【59】Sims C A.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Econometrica.1980,48,1-48Johnston,
R.B.,Pazarbasioglu,C.Linkages Between Financial Variables,Financial Sector
Reform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Efficiency.Washington,D.C:IMF WE 1995
103.
【60】Engle R F’Granger C辙Cointegration and Error-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Econometrica,1987,(4):1057-1072
f611尚明.当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621高晓红.激励与约束: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分析,当代经济科学,
2001,(2)
【63】Smith V C。The Rationale of Central Banking.Indianapolis:Liberty Press.1990
【64】Schuler K.The World Himory of Free Banking.In K Dowd(ed.):The
Experience of Free Banking.Londo蔗Routledge.1992,7-47
【651 James F C.The Growth of Chicago Banks.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1938
58
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文搁笔之际,欣慰之情多少有~点,但更多的是有负恩师期望的惭愧之惰。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刘辉煌教授,他学识广博、才思敏捷、治学严谨,给我以深刻
的影响,将使我终生受益。他平日里对我们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在学术上言传
身教,我们攻读学位期间所做的每一篇论文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和鼓励。恩师
宽厚仁爱,对我们真诚关怀,使我们都憋着一股子劲,想做出点像样的论文以谢
恩师。但本人才疏学浅,三年下来仍末学有所成,与恩师期望相差甚远,实属惭
愧!还要感谢师母张意湘老师,三年学习生涯中,师母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
大量的关心、帮助和鼓励。
在我求学及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许多老师给了我热情的帮助,如著名经济学
家杨小凯教授、Michael Connolly教授等。我也在王耀中教授、赖明勇教授、史鹤
凌教授、李海峥教授、熊跃平教授、唐文迸教授、吴献金教授、罗丽英副教授、
胡永远副教授、袁庆明副教授、高建良副教授、徐幼民副教授、陈志烨副教授、
李斌副教授等老师的授课中受益非浅,他们丰富渊博的知识,循循善诱的讲解以
及在学业上、生活上所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
得以顺利完成学业,特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l同时,感谢经贸学院全体领导以
及陶娟老师、杨光华老师、周梦老师、许漪老师、蒋伟老师,正是他们的关心与
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胡骋科、曾铮、陈
开军、刘永里、王玺、曾华珑、汤铸等同学,我在与他们的交流与讨论中获得了
灵感,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最后,还要感谢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家人和关心我的亲戚朋友们,他们的支
持和勉励使我无后顾之忧,潜心学术,但愿他们看到这篇论文能够满意。
余昌龙
2005年9月于岳麓【JJ下
外在货币内在化的逻辑演绎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1]刘辉煌,余昌龙,内在货币竞争均衡与时间不“致问题分析.财经理论与实
践,2006,(1)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