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 852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研究
姓名:仲玉洁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张筱峰
20100401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金融管制进行不断放松,全世界范围
内开始了银行并购的浪潮。各国的银行纷纷将并购作为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赢
得竞争的手段。我国商业银行必需通过竞争力的提升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残酷竞
争。根据国际银行业的经验,并购是现代商业银行开拓市场、扩大规模的一种重
要方法,也是银行提高国际化和综合化水平的良好途径。在如此背景之下,我国
银行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进行兼并重组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全球的银
行业特别是美国的银行业在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之后受到了强烈的影响,整
个银行结构也在兼并重组之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并购提
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尚处于市场化发展的初期,受政府影
响非常大,并购给双方银行带来的绩效改善非常有限,并且在数量和规模上我国
的银行并购活动与国外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进入2006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
织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银行业迎来了全面开放,中国银行的海外并购大幕也随之
全面铺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银行
业的自身特点,摸索出适合我国银行实情的并购模式,使并购后银行绩效能不断
提高,以达到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
绩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特点,通过实
证研究,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现实状况与水平,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
并购选择以及并购后绩效的提高提供理论及现实的参考。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
银行并购效率明显低于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的银行并购,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
并购具有很大的绩效改善空间,但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政府主导的银行并购
重组在实现政府目标,产生宏观效应的同时降低了并购的微观效应。这说明政府
在银行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中进行一定的引导、干预是有必要的,但过多的政府干
预行为只能降低银行经营活动的效率。而市场化的银行并购则可以带来银行规模
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取更高的经营效益,并且银行的跨国并购可以成为我国商业
银行对外扩张的一种战略手段。最后本文结合我国银行并购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
了一些建议:转变政府的职能;注重银行并购后的整合;培育并购重组中介机构;
在一定程度内推动混业经营。
关键词:商业银行并购;财务指标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并购
绩效
ABSTRACT
Since the 1 990s of twentieth century,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relaxed
the financial controls gradually and the wave of merge of banks sweeps the word.In
order to win the competition,banks from the world chose to expand their scale and
occupy the market mainly through M&A.To adapt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on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Commercial Bank must enhance the
competition abilities.Frome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commercial bank,we find
that M&A is an effective mean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level of
the commercial bank,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way to expand bank scale and open up
markets.In such circumstances,Chinese commercial bank should get the purposes of
enhancing the bank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bilities by M&A.since 2007,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ave took place,global banking industry,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were facing a strong impact,and it triggered an new wave about M&A
of commercial bank,the world’S banking industry facing an new round of reshuffle.It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of M&A for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In 2006,after five
years transitional period ofj oining the WTO,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is liberalized
fully.In recent years,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overseas M&A is starting.Based
on this background,we need to learn developed country’S M&A experie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find the suitable way
for development and M&A model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enable the
performance of commercial bank continued to improve after M&A,to achieve the
purposes to upgrad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o it is very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A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l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and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commercial banks’merge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level of the merge of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with
empirical studies and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our
commercial banks’merge choice and improvement of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The
result show that market-oriented bank mergers are more efficiency than
government—led one,and the domestic bank mergers foreign bank is more efficiency
than mergers between domestic banks.Government—led bank mergers could not
improve the bank efficiency,while market—oriented could.Government--led bank
merger in achieving the government’S purpose will have the macro efficiency but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micro efficiency.Even though government guide,
intervention is necessary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restructuring banking sector and
merger activity,but too muc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can only make banks
invalid.Finally,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four suggestions are brought forward to
solve this problem:change the government’S function.pays attention to the after—
merger integration,cultivates the intermediary institutions of M&A;(4)prompts
cross.industries opera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Merge of Commercial Bank;Financial Indicators Analysis;Factor
Analysis;DEA Analysis;Merge Performance
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僻{、% 日期:弘1口年r月万F_t
I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沙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囱。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
日期:为l D年
日期加r年
.S目诞日
玉’月以L--t
≯1夕叶0,. 彳,. 一.∥
^无¨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弟一一早章珀绪下论匕
1.1.1选题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跨地区、跨国家的金融活动越来
越便利,整个金融行业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全面开放呈现出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特
点。目前,传统的银行业务已经不再能满足金融资产所有者的需求,银行需要依
靠全面的服务,经营效率的提高和经营成本的降低来适应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于
是随着银行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各国金融管制的不断放松,新一轮的银行并购浪
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最先开展大规模并购的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通过并购,这些国家的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超市”模式,在国内外市场上
都展开了新的经营局面。
我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质量的要求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变得更加
严格了。银行为了防范普遍存在的企业信用危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防范化解风险
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2006年随着我国银行业务的全面对外开放,一些实力雄厚
的外资银行凭借其市场国际化和业务多元化的优势,直接挑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中国银行业将直接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我国银行业有必要通过银行间的并
购重组来提高银行的绩效、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
使得全球银行业特别是美国银行业受到了猛烈冲击,银行兼并收购浪潮不断升温,
全球银行业开始了新一轮沈牌。这一阶段的并购目的主要是为了对受次贷危机冲
击较大的银行的风险进行化解,而一些受危机影响较小的银行为了寻求今后的长
远发展则希望利用这一契机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也为我国
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并购思路。
目前,我国的银行并购尚处于起步阶段,从1 997年广东发展银行收购中银信
到2001年浦发银行收购多家城信社。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基本是由政府安排以化解
危机为目的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政府和并购方银行在并
购过程中都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随着2006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正式
结束,银行业务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也随之全面展开。在2006年8
月,建设银行率先以97.1亿美元收购美洲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的跨国并购也随之展开。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必须借鉴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弥补我国体制上的不足,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自身特点,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制度,强化市场功能,减少并购过程中的非市场化现象,
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
1.1.2选题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并购的发展状况、并购的理论基础以及不
同市场的商业银行间的并购所存在的特点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我国商业银行已经
发生的不同类型的银行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前后
的绩效变化,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并购行为都存在哪些特点,并探析这些
特点所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并购中能够更为成功、更为高
效提出一些适当的建议。
为了对抗国内外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银行并购己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
断发展壮大、提高抵御竞争能力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并购尚处市场
化发展的初期,还相当的稚嫩,并且我国目前已有的银行并购基本上都是属于“政
府导向型"的,政府对银行的并购起着控制主导的作用,并且我国银行并购无论
是在并购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无法跟国外的商业银行并购相提并论。当然银行并购
是否并不是由规模的扩大来判断的,其评判标准应该是通过并购银行有没有在经
营管理的综合绩效当面得到提升。一起成功的商业银行并购应该是能够通过商业
银行绩效的提升来增强商业银行在同业中的竞争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对我国
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可以为我过银行业今后的并购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
指导。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银行并购绩效指的是并购行为的发生对相关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变化所产生
的影响。目前,国外学术界对银行并购绩效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非常广泛,相
关的学术文章也非常之多,所得的结论也举不胜举。但是这类研究中的大多数都
是围绕商业银行的并购行为发生后相关并购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否得到改善而
展开的。当前对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学术界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事件研究法、
财务指标分析法和边界效率分析法这三种。
Ryngaer和Houstont在1994年的时候通过对1985.1991年间所发生的153个
银行并购交易样本数据的比较研究得出,被并购方银行的平均反常收益率的值为
14.4%,而并购方银行的股东获得的平均公告收益率为.2.3%。这两位学者的研究
表明,如果并购方银行在并购前有着较高的的利润率水平,并且其与被并购方银
行有着越多的相重复的业务范围,那么当并购行为发生后并购方银行股票价值就
会获得越大的增值。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境内进行的
银行并购几乎没有取得额外的收益,说明银行的并购并不能显著地节约成本⋯。
Eisenbeis和Kwan在1 999年以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94起大银行间的并
2
购为研究样本,重新研究了股票市场对银行并购行为的反应。研究发现并购的股
票市场并不具有明显的公告效应,能够表明在现实中股票市场对银行收购有正向
反应的数据相当少[21。但Becher在2000年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发现正
向加权市场价值效应是存在的。通过对1980.1997年期间558起银行案例并购的
分析,他发现90年代的并购方银行和被并购方银行的平均收益在36天的事件窗
内显著为J下,且大于80年代中期的水平。但是在11天的事件窗内,虽然被并购
方银行的收益依旧显著为正,但是并购方银行却得到了负的平均收益。不过,这
两种情况下加权的市场价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13 J。Bruner(2002)在汇总分析
了1971.2001年间的130篇经典文献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果:当并购重组行为发
生在成熟的市场中时,并购方的股东收益要比被并购方的股东收益多得多,具体
有以下的一些表现,被并购方股票价格都会显著上涨,并且股票的超额收益达到
了1 O%.30%的水平;而并购方股票收益率却显得非常不稳定,并有负增长的倾向,
同时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得到并购方银行财务绩效的长期表现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年递减【4】。Richard在2006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并购宣布后将会立即给并购方
银行带来股票价格的上升,但在并购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即便股票市场非常的繁
荣,并购方银行的股东收益也将会变少【5】。
Vennet在l996年选取了1988.1993年间欧洲银行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将近
500起兼并重组案例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具有不同特征的不同类
型的并购行为会对并购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多数发生在国家内部之间的并
购行为并没有给银行带来显著的绩效改进,而一些跨国并购反而使银行的经营管
理效率提高了【oJ。
Lin Ping.Wen在2002年通过对1997年.1999年间台湾崎岖4家商业银行的
横截面混合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并购行为对商业银行绩效变化有
什么样的影响。文章分别用DEA和SFA两种分析方法对样本银行的并购效率进
行实证分析,根据得出的效率值对样本商业银行进行绩效水平的排名。结果这两
种分析方法竟然得出了两种相反的结论:使用DEA方法计算出的样本银行的绩效
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使用SFA法计算得出的样本银行的绩效却由于兼并重组行为
的发生大大改善了[71。Humphrey和Berger在1992年利用自由分布(DFA)方法
对美国1980。1990这十年来所有资产总额大于10亿的57家银行的并购双方作为
研究样本对象来进行成本效率的测度,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和成本效率并没有因为
并购行为的发生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文章提出在今后银行的并购重组过程中
要格外重视发挥成本效率【8J。Peristiani在1997年将1980.1990这十年来的786
家有多次并购行为发生的银行与395家仅仅进行了一次并购的银行作为样本银
行,同样使用DFA方法对样本银行的成本效率进行测度,发现银行成本效率在并
购行为发生后的2.4年时间了明显地下降了【91。De Young在1997年对348个样
本采取厚前沿方法(TFA)对其成本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样本中58%的银行
的成本费用在并购行为发生后得到降低。虽然由于存款保险公司的支持,有一部
分的收益得益于对破产银行的兼并重组,但在产生成本效率的并购中还是有将近
61%并购是对有偿债能力的银行进行的,同时他的研究还发现了对同等银行的并
购所获得的成本节约相对于平均水平来说要低一些il⋯。Rhoades在1998年对9起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的银行横向并购案例进行
了具体的汇总分析,比较得出更有可能产生效率改进的银行并购类型以及其能实
现效率改进的原因。在分析中他采取了随机边前沿法(SFA)和财务指标分析法
对银行的成本效率及其获利能力进行了分别的测算。其分析结果显示,在并购行
为发生之后成本效率有所改善的有4家银行,资产报酬率增加的有7家银行,并
且根据股票市场对并购行为宣告的反应,有5家银行呈现出净资产效果是正向相
关的【9】。Ricardo Correa在2008年分析了取自于1 996.2003年这几年问的220起
跨国并购案例,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并购相对在一国境内发生的商业银行并购来说,
在并购后的两年内并购方银行和被并购方银行的效率水平都不能得到立即改善,
效率水平的改善要在并购发生的两年之后才能慢慢地体现出来【l¨。
国外学者对财务指标分析法的运用非常之多,由于通过银行的年报财务数据
非常容易取得,因此通过对比并购前后财务指标的变化来评价银行的效率水平是
否得到改善的可操作性就显得很强。而运用事件分析法对银行的绩效进行分析是
需要用到大量的银行在证券市场进行交易时的数据,尽管采用这一分析方法进行
分析其分析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对于一些没有上市的银行来说由于缺乏数
据而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另一种比较受研究银行并购的学者们所欢迎的分析方法
是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这一分析方法属于前沿效率分析理论中的非参数方
法这一类。此方法从效率角度衡量银行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后配置效率、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范围效率等相关效率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而对银行兼并
重组的绩效进行评价。在考虑实际研究可行性的基础上,学术界对数据包络分析
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的使用较相对较多一些。
1.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学术界对于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相较于国际上起步要晚很多,并
且主要是在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与我国商业银行并购过程中的一些
独有的特点和趋势相结合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一现状主要与我国商业银行并
购市场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的情况有关。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
究成果主要有:
金晓斌在其1999的著作《银行并购论》中自习说明了商业银行进行并购的操
作方式和理论基础等【211。范晓云,李泽广在2005年系统整理了国外学术界对商
业银行兼并重组的研究,并形成了一份详尽的文献综述,根据他们的整理结果发
4
现各个学者的研究由于所选择的研究方法、指标和样本数据的不同,得出的研究
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既有效率改进的情况发生也有效率不变的情况【221。
孙国申在2003年以最新的财务指标数据为基础,对美国排名靠前的25家大
银行并购发生前后的绩效波动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采取修『F的事件分
析法对并购行为给股东价值带来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显示,并购行为会在
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但是这种作用的表现并不十分
显著,也不会给并购方银行的股东价值带来直接的增值【2引。王保忠在2004年通
过对20年代后半期美国大银行并购行为发生前后四年左右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来说明美国银行效率是否因并购行为的发生而得到改善。而结果表明并购行
为并未带来财务状况的改善【2 41。
李平和张慧萍在2002年将1991.1998年美国19家小规模的银行并购作为样
本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并将时间范围设定为并购行为发生前后的三年。研究结果
显示,大多数的并购行为都取得了成功,1 9起银行并购案例中有1 6家银行相较
于没有并购行为发生的银行来说股权收益率得到了一定成=程度的改善,7家银行
的净利差相对提高了,12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得到改善,总的来说并购行为使银
行的效率得到提高成本得到节约[251。
王丽和魏煜在2000年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和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1997年的效率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股份制商业银行
的技术无效应归结于规模无效,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技术无则效主要归因于纯
技术无效【26。。赵旭在2000年采取DEA分析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1993.1998
年间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测算,在分析中将产出变量定义为贷款额、存款额和利润
额,将投入变量定义为存款价格、劳动力数量和实物资本,其结果显示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的12 7|。欧阳俊和秦宛顺在2001年使用
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进行了衡量,研究结果显示效率偏低是我国
商业银行业的普遍情况,并且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
更低,而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不合理。效率结构假说
与市场力量假说的检验结果显示,银行的效率决定了银行的绩效水平,银行绩效
水平与市场结构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存在;而银行的规模效率则与其
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81。李斌和向力力在2003年采取数据包
络分析法(DEA)研究光大银行与中国投资银行的并购案例。在对光大银行并购
行为发生前后的DEA效率水平进行比较后文章发现与其他没有并购行为发生的
银行相比,光大银行在并购行为发生后继续保持了其在效率上的优势,并且有并
购引起的效率下降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并购行为发生后需要一
段时间的调整来使的并购的效用发挥到最佳水平【291。周小春在2003年分析了我
国银行业并购的特征及动因,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并购的特点通过对银行效率与规
模的考察来研究并购是否给银行带来了效率的改进。他选取DEA分析法将我国四
家商业银行做为研究的样本。结果显示在并购行为发生之后,大规模的商业银行
表现出规模无效的状态,而中等规模的商业银行的效率反而相对较好【30】。张健
华在2003年采用DEA分析对37家城市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在1997.2001年建的效率水平进行测算,在分析中将投入变量定义
为固定资产、股本和各项费用支出,而将产出变量定义为贷款额、存款额和税前
利润作为。研究结果显示在这短时间内我国商业银行虽然还是不存在显著的规模
经济现象,但其总体的经营业绩相较于之前的年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3¨。张
丽哲在2006年对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并购近20年来的绩效的分析结果显示,由
于银行的规模经济受到整个金融行业经济规模的限制,并购绩效改善并不明显。
文章从经济规模与规模经济的角度阐述了我国银行并购绩效低下主要是因为并购
后银行的规模太大,导致了规模不经济的发生【3引。时鹏将和许晓雯在2006年运
用板块数据,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在1997.2001.年期间的综合效率水平采用SFA
法和DEA法进行了衡量,并且对研究所的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331。贾守乔和常琨在2006年对中国14家商业银行在1997.2002年间的配置效率、
技术效率和X效率的变化状态进行观察。在使用DEA分析法对银行的效率水平
进行测算之后,再使用Bootstrap回归分析是哪些因素影响了银行的效率水平13引。
陈茜在2007年使用DEA分析法对所选取的两种类型的4起银行并购案例进行了
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干预下的银行并购效率明显低于按照市场化原则进
行的银行并购,也不利于银行迅速实现并购的规模效率【3 5|。刘黎平在2009年使
用财务分析法和DEA方法对所选取的两种类型的银行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认为我国在今后的银行并购中必须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并购双方应以各自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并购【3 61。
谭中明在2002年对两家外资银行以及境内的十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采取
因子分析法来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
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就国内的商业银行而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
相较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偏低,并且不存在规模效应,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
本费用管理这一方面却显示出了很大的效果【3 7|。
国内学术界对银行并购绩效的分析基本上是建立在我国商业银行独有特性的
基础上的,对我国银行业的并购活动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另一方面国
内对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其一是我
国的商业银行并购尚处于摸索阶段,并购行为发生的时间不长,要判定银行并购
发生后绩效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改善还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其二是由于分析方法的
选择不同以及指标选取的差异,研究结论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存在。
6
1.3’主要内容
本文以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并购
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效率水平与
实际状况,并寻找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进行更加
有效的并购提供现实参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中,本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并购实证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综
述,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第二章中本文首先通过对交易费用理论、效率理论以及市场规模(势力)理
论的分析,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现实状况,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兼并重
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后再对本文进行实证分析时所用到的因子分析法、财务
指标分析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具体说明,并说阐述为什么选取这三种方法
对银行的绩效进行分析,即说明这三种分析法有什么样的优点。
第三章主要是对国内外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和特点的分析。首先通过对第三次
银行业并购浪潮的简要分析,归纳出在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并购的现有特点和发
展趋势。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按时间、类型的分类方式进行发展历程的
描述,并相应地概括出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特点。通过这两部分,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商业银行并购方面存在的差距。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拟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之后效率水
平的真实情况。这一章采用第二章所选取的分析方法,选择近年来我国分别代表
政府主导型商业银行并购、市场主导型商业银行并购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
典型案例各一例:中国建设银行并购中国农业信托投资公司(1998)、浦东发展
银行并购三家信用社(2001)、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2007),以并
购前后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阐述我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并购后效率水平
的现实状况。
第五章根据第四章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切实
可行的建议。
第六章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本文的最终的研究结果。
第二章商业银行并购绩效分析的理论及其方法
2.1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对商业银行并购这种经济现象给予了广泛关注,并且不
断对其理论基础进行更新。关于商业银行并购的理论特别是其并购动因理论随着
商业银行并购的不断发展而越发地全面深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
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对以与商业银行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密切相关的三个理
论即交易费用理论、效率理论和市场规模(或势力)理论以此为基础来讨论并购
行为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2.1.1交易费用理论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理论能够科学地解释银行并购的动因,因为现代公司
可以解释为大量以节约交易成本为目的的组织创新结果。交易费用理论和现代企
业组织理论认为,银行并购实际是一种对市场的替代过程。并购行为发生后新银
行将并购前较小规模银行之间的外部市场交易变为并购后新银行的内部交易,这
样以来就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其最佳状态是使交易费用的降低与扩大规
模造成的银行内部监督和管理成本的增加相等。因此当有着相近业务的银行之间
进行和并购是就会带来大量工作人员以及分支机构的裁剪,银行的组织机构因此
变得更加的简洁合理,而与之相适应的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减少,将在很大程
度上节约银行的成本支出。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存在需要为市场价格机
制的使用付出成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交易中讨价还价
形成的成本和搜寻价格信息付出的成本等。科斯认为将企业看成是一个组织,并
且在这一组织中有某个企业家来对资源进行支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市场运行
的成本,而机会主义、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企业并购也能达到节约交易成本的
目的。银行的并购行为也将带来组织结构的变化,银行的并购规模与其内部之间
的协调管理费用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商业银行进行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
约交易费用。
在我国很多的并购案例中都可以看到,选择并购其他银行来达到扩大经营管
理的规模的很大优势就在于可以节约设立新网点所带来的成本的急剧增加,并且
并购后,还可以有效利用被并购行原有的业务资源,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
2.1.2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由于在并购行为发生后,银行管理层的效率会得到改进并形成
协同效应,银行的并购重组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潜在的收益,也就是并购后新银
行的总效益要大于并购前各个银行的效率之和。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
现:1.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指的是由于证券交易等规定、会计处理惯例
以及税法的作用而产生的相关资金收益,这些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的财
务状况。但这些效益的取得并不意味着银行并购后的效率一定提高。2.管理协同
效应。管理协同效率是指当并购一方经营管理水平的效率比另一方更高时,那么
当并购行为发生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则可以借鉴另一方的经验,将经营
管理水平提升到与之相等的水平,那么这时,并购后新银行的总体经营管理效率
就大幅提高了。3.营运协同效应。营运协同效应指的是当不同的公司合并后,由
于规模经济和经济上的互补性的作用使新公司的收益增加或成本减少的情情况。
银行借贷的经营方式使其具有极强的的规模效应,其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
就能运用有限的资金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
力和盈利能力。银行大而不倒的观点就是这一效应的直接体现。虽然效率理论对
于银行各种类型并购的分析都非常有道理,但也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管
理协同效应的产生,化学银行与美国大通银行在合并发生之后,新的大通银行的
经营成本得到了降低,人力资本得到节约,进而改善了银行的经营效益,是银行
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由此可见管理协同效率对解释银行横向并购的说服力很强。
但对于混合并购和纵向并购来说,管理协同效应的说服力就相对有所欠缺了。在
纵向并购的解释上,营运协同效应理论的说服力要相对强一些,但同时也面临着
很大的挑战。由于文化管理差异的存在,银行并购发生后可能会使新银行的管理
难度和内耗加大,财务协同效应理论无法对银行的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进行有效
的说明,但可以对混合并购进行很有效的说明。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如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其并购目标之一
就是希望通过并购,能够学习利用南非标准银行英国式的先进管理经验,以提高
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自身水平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达到协同效应。
2.1.3市场势力(规模)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并购来达到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
有率、增强银行对经营环境的控制以及增加长期获利机会的目的。赫伯特·格鲁贝
的银行优势理论认为,通过业务上的专长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客户来源,达
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强银行的综合实力。商业银行的
规模经济效应极强,由于其经营对象的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规模越大就相对可以
聚集到更多的货币资金,从而为放贷资金提供更多的选择对象,这样一来银行所
能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并且,在借贷这种特殊的经营方式下,银行经济规模的
扩大可以使其产出所消耗的单位成本降低。与此同时银行的经营还具有其特有的
派生效应,即如果单某一银行的规模越大那么该银行所能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多。
银行自有的原始存款是派生效应得以产生的基础,规模越大的银行在其现有的制
9
度体系下面所能创造出来的多倍存款的极限也就越高。因此其市场竞争力和风险
抵御能力也就越强。但银行规模也不一定就是越大越好。由于边际收益率的递减
关系,一味地追求超大规模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随着业务规模和资产水平的不
断扩大平均盈利水平是降低的。因此为了避免规模过大而导致的不经济的负面效
果,在对银行规模进行扩大时一定要注意把握适度原则。麦肯锡公司的调查结果
显示,近十年以来国际上约有80%的并购案例的并购方最终未能收回当初的投资,
另一项调查则显示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并购效果,大概有将近50%的并购案例最
后不得不以以失败告终。从美国银行业1 997年的盈利能力、总资产水平和综合绩
效的排位顺序来看,综合绩效排名最前的银行并不一定拥有较高的总资产水平。
有规模经济理论可以看出不适当的规模将会使规模不经济的状况发生。银行在通
过并购使其规模发展壮大后不一定就能立即带来效率的提高,银行管理效率以及
内耗的高低还会受并购双方银行之间的人事调整、文化冲突等北部不和谐因素的
影响。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而
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规模上就存在明显的劣势。因此我国很多
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就通过并购的手段,收购一些地方信用社,以利用他
们的网点等资源优势,以弥补市场规模的不足。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由于规模过
大所带来的规模不经济现象。
这三种理论作为银行并购后绩效可以提高的理论依据,是商业银行并购的重
要理论动因。如果这三种理论能够在并购中得以充分体现,那么银行的并购一定
会使得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并购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还受到并购前
后及并购过程中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在后面的章节中具体分析并购过程中会
出现的影响这些理论结果的种种因素。
2.2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的分析方法
不同学者对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所选取的分析方法往往不尽相同,事件
研究法,因子分析法,财务指标分析法,边界效率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在目前使用
相对较多。事件研究法可以使分析者评估某一特定事件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是一
种经验性的财务研究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并购行为发生前后一定时期内并购
方银行与被并购方银行股东收益的差异与银行在正常营运期间的收益的比较即并
购消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来考察银行是否通过并购获得了非正常收益。财务指标
分析法即业绩比较法或会计研究法,一般通过对并购行为发生前后银行财务指标
的变化或者与未发生并购行为银行间财务水平的差异比较来说明并购是否有效
率,具体为并购是否给银行带来收入,成本或者利润效率等的改进,是商业银行
并购绩效研究的最为基础的方法之一。资本回报率,资产利润率,成本费用率等
10
都是其常用指标。因子分析法则是经过技术处理,用少数几个因子对数量繁多的
指标进行描述,即将关系密切的相关指标进行归类,从每一类指标中提取出一个
公共因子,用清晰的几类因子去描述原有的大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效率边界法
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本质是首先利用统计数据确定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然
后利用生产前沿面的方法理论,通过非参数最优化模型的建立对相同类型部门间
的效率差异进行研究。以上所述的这些方法都各自有其的侧重点,没有一种方法
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联系。由于事件分析法研
究所需的原始数据为银行的股价信息,而我国很多的商业银行的上市时间较短,
有些甚至还未上市,无法获得证券市场数据,因此,事件分析法在我国可行性较
低。基于这一原因,本文的实证分析主要采取了财务指标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
数据包络分析法这三种方法进行。
2.2.1财务指标分析法
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是研究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绩效的最基本的方法,主要是通
过银行并购行为发生前后财务指标在的变化来分析并购行为是否给银行带来利润
和成本等方面的改善。本文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选取了如下一些财务指标进行
分析,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财务指标分析所用指标分类列表
PM 利润率=银行净利润/银行总收入
盈利能力ROE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盗乘数
ROA 资产净利率=银行净利润/银行平均总资产
营运能力AU 资产周转率=银行总收入/银行平均总资产
EM 权益乘数=银行平均总资产/银行总权益
偿债能力
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当年的总资产.上年的总资产)/上年的总资产
增长能力
ROE增长率ROE增K率=(当年的ROE.上年的ROE)/上年的ROE
上述财务指标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在杜邦分析体系中存在一定的相互关
系,可以用作对商业银行的并购绩效的衡量。下面则对银行的权益净利率进行逐
步分解,对银行的盈利性及其潜在的驱动因素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权益净利率
我们将其分解为资产净利率(ROE)和权益乘数(EM)之积:
ROE=ROAxEM (2.1)
其中,权益乘数(EM)等于银行的总资产与银行总的权益资本额之商。体现
了财务杠杆的程度以及银行资金来源状况;资产收益率(ROA)为净利润与银行
总资产之商。通过公式2.1可以看出财务杠杆对银行的股权收益率具有扩张性作
用,也就是说在在产收益率水平相同时,股权收益率随着权益乘数的变大而增高,
相应地银行经营的风险性也就越大。因此对银行盈利性的评价不能单纯地追求
ROE的高水平,而应同时考虑是否由于银行承担了较大的经营风险、拥有较高的
财务杠杆才造成银行股权收益率水平的增高。我们可以进一步将资产净利率分解
为销售净利率(PM)与资产周转率(AU)之积:
ROA=AU×PM (2.2)
公式2.2中的银行资产周转率(AU)为银行的总收入与银行的总资产之商,银
行的销售净利率(PM)为银行的税后净收益与银行总收入之商。通过公式2.2我
们可以将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进行分解得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反映银行利用自
身资产获得收入能力的资产利用率,而另一部分则为反映银行对成本和税负控制
能力的银行利润水平。因此在收入水平固定时,如果银行的销售净利率大,则说
明其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优势,税后收益也自然就越大。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分
解权益净利率模型来评价商业银行盈利性能够相对全面系统地解释是什么样的潜
在因素影响了商业银行银行经营绩效的变化。
一般来说,判断并购行为是否带来了收入、成本及利润效率的改进改善需要
通过对比财务指标在银行并购行为发生前后三年的业绩变化来进行,假设ROEo
为A银行并购前三年的ROE均值,ROEl为并购后三年的均值,其变化值用△表
示,则:
△=ROEl-ROEo (2.3)
当A<0时,说明银行的盈利率并没有因并购行为的发生而提高,则银行的并
购无效。
当A>0时,说明银行的盈利率因并购行为的发生而提高,则银行的并购有效。
2.2.2因子分析法
2.2.2.1因子分析法的原理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地清晰明确,我们在统计分析中通常倾向于增加分析指
标。尽管增加指标可以使研究过程趋于完整,但另一方面如果选择的分析指标太
多则会使分析的复杂性增加,是分析结果陷入混乱的状态。因此在实际分析过程
中,对于一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指标,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归类,试图用较
少的指标去反映原来所有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在这样一种方法的指引下,因子分
析法就产生。因子分析法是指通过技术处理将众多指标之间的联系以少数几个因
子去描述,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所有指标进行分类,并将每一类指标提取为一
个公共影子,然后将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用较少的几个公共因子清晰地反映。
因子分析法根据指标之间相关性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组,以避开众多指标之间的相
互干扰,然后通过对公共因子的提取和分析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因子分析方法的数学原理为:




xP
口lI 口12
a21 口姐
a砖dp2




兄+巨
也可以表示为:
Xp}l=Ap木m水Fm木l+ep幸1 (2.4)
式2.4中X是一个可以实际测量的P维随机向量,每个分量都对应地表示一
个指标。F=(Fl,F2,..⋯.Fm.)T是一个m(mSP)维的随机变量,相互之间独立不可观
测,并且这一因子在各个原观测变量的表达式中都会出现,公共因子所表达的意
义必须与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相结合。£l,£2,⋯£o被称为特殊因子,是向量X
的分量Xi(i-1,2,⋯,p)所特有的一种因子。公共因子与各个特殊因子之间都是
相互独立的关系。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指标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
的分析找出少数几个随机变量Fj控制原始变量。所提取出来的公共因子要能最大
限度地包含原始指标的信息,最后,为了实现降维的目的,采用F来代替X。
如果在因子分析法进行的过程中所提取出来的公共因子不能明显反应原指标
的信息,那么就需要因子进行进一步的旋转。进行因子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得出各
个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来对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不仅仅是为了找出公共因
子。若提取出的公共因子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那么其代表的实际意义就不清晰,
不利于实际问题的分析。经过进一步旋转后的公共因子负荷系数会朝着更大或更
小的两极方向进行变化。这样公共因子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就会更加明显,对实证
结果的解释分析也就更加合理。提取公共因子后,还要对各公共因子的得分进行
进一步的计算,并根据各公共因子得分及其相应的方差贡献率对银行各年业绩的
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出,得出对银行各年绩效的评价与综合排序。
2.2.2.2因子分析法的指标选择
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我们将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所选取的各项指标作为基础
指标,对其分类进行因子提取。但是由于ROE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两个指标
有一年的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剔除这两个指标仅选取6个有效指标进行分析。这
些指标分别是反映商业银行的营运能力的资产周转率AU;反映商业银行盈利性
的利润率PM、资产净利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以及反映商业银行的偿债能
力的负债比率和权益乘数EM。因子分析通过提取公共因子,将原有财务指标的
全部信息以较少的因子去反映,有效避免了因指标过多而造成的分析结果混乱复
杂的现象。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财务指标的分析进行进一步梳理,以各公
共因子的权重为依据对银行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综合排名进行打分,综合地分析
并购前后银行绩效的变化。
一、●l●jIl●,-,


‰,:-%
2.2.3数据包络分析法
2.2.3.1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是一种新型系统分析方法。随着许多著名学者对有关理论
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
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分析工具。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效率前沿与各个投入组合之间所形成的数学关系;生产可能的效
率前沿(Efficiency Frontier)是使产出达到最大的各种投入组合; “生产可能性
集合”(Production Possibility set)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各种可能投入与
产出所形成的集合。包络线指的是将所有生产可能集合的最佳组合点相连接所形
成的边界线。如果厂商的投入与产出组合落在效率前沿之上,那么该厂商的行为
有效率;如果厂商的投入与产出组合落在效率前沿内部,那么该厂商的行为无效
率。然而在现实中,厂商的最大产出与投入之间并不是总存在鲜明的数学关系的,
特定生产函数的寻求相当地不容易,而DEA这一效率评价模型为了寻求最低投入
或最高产出作为边界,将所有决策单位(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的投入
与产出全部投射到几何空间中。如果某一DMU落在边界上,则这一DMU最有
效率且相对效率值为1,如果这时其他的条件不变则该DMU无法使投入减少或
者产出增加;如果某一DMU落在边界之内,则无效率,其相对效率值介于O.1
之间,这时若投入不变则可增加产出,若产出不变则可降低投入。DEA方法对决
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是从产出最大化和投入最小化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Farrell定义了一个可以解释有多个投入情况下的公司效率测度。他将企业的
效率分为:技术效率(TE)和配置效率(AE)两大部分,TE是指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
公司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AE是指公司在给定投入价格的情况下,能够以最佳
的比例利用投入的能力。综合效率测度的概念就是由这两种效率的测度所构成的。
这三种概念可以由图2.1来表示:
O 8 XI阿
图2.1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坐标图
14
图中Y为产出变量,Xl X2为两种不同的投入变量,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
下,AB为代表投入与价格比值的等成本线,而SS*线上的个点具有相同的技术效
率,是代表具有完全效率机构的等产量线。图中的切点C是最优经营点,当DMU
落在这一点上时,则组织的技术、成本皆有效。由于Q点偏离了成本最小均衡,
因此与落在C点的DMU相比,落在Q点的DMU仅为技术有效而并非成本有效。
此外,处于P点的DMU既不是技术有效也不是成本有效。若一个组织生产单位
产品时的投入组合落在P点时,那么表示该企业技术无效的线段为QP,当投入
由P点等比例地降到Q点时,并不能使产量减少,此时所有投入可以降低的比例
由QP与OP的比值来表示。这样一来可以将企业的技术效率(TE)表示为:
TE=OQ/OP=I—QP/OP (2.5)
若投入价格比已知,见图2.1中的AB,则可以将P点的配置效率(AE)定义为
为:
AE=OR/OQ (2.6)
而成本效率(CE)则可定义为:
CE=OR/0P (2.7)
我们也可以将图2.1中RP解释为成本能够降低的幅度。则由以上的三个公式
我们能够得到,成本效率是由配置效率与技术效率构成:
TExAE=(OQ/OP)(OR/OQ)=OR/OP=CE (2.8)
成本效率体现的是企业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使成本最小化的能力。我们
仅仅依据企业的产出数据和投入数据就能够测算出企业的技术效率,而若要测算
企业的配置效率AE和成本效率CE就必须要得到企业的投入价格。以上三种效
率的取值都是介于O到1之间的,当某一效率值等于l时则代表这一效率完全有
效,而只要取值小于1就代表无效。前文我们都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条件下
对各个概念进行定义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如汽车行业、钢铁行业以及通讯
行业等的许多行业都会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存在。而这时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
就显得非常不合理了。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使数据包络分析的应用能够更加广泛,
以班克(Banker,1984)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对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进行了放松。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技术效率就再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SE)和纯技术效
率(PTE)。为了使说明更加便利,我们仅仅将单一产出变量Y与单一投入变量
X的情况列入考虑范围。具体如图2.2所示:
Y
O X
图2.2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坐标图
如上图2.2所示,fegh所表示的生产前颜面是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的,
而OC所表示的生产前颜面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的。如果某企业的生产在
i点的位置进行,那么技术效率就可以表示为:
TE=bd/bi (2.9)
相应地考虑了规模报酬可变因素影响情况下的纯技术效率则表示为:
PTE=bf/bi (2.1 0)
规模效率可以表示为:
SE=bd/bf (2.11)
由上述三项公式可以推断出,SE=TE/PTE或TE=PTE*SE (2.1 2)
作为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一些优点:1.和传统统计
方法不一样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法只需将在样本集合中处于相对有效的样本个体
从样本数据中分析出,而不需要将样本集合总体的“平均性"特点从大量样本数
据中分析出,具有最优性的本质。2.既不需要确定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某种
可能关系的存在,也不需要以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前沿生产函数,可行性非常
的强。3.可以在对产出和投入变量不进行标准化的情况下对多产出和多投入的情
况进行处理。4.分析可以得出一个技术效率最优的组织,并将被评价组织的技术
效率情况于其进行对比,得出被评价组织与最优组织之间在哪些产出与投入项目
上存在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对效率进行改进的最佳途径。虽然数据包络分
析法有很多统计分析上的优势,但一些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数据包络分析法没有
对由数据问题、运气成分或其他因素导致的随机误差进行充分考虑、无法解决离
散程度较大的问题,也不能有效地检验分析结果的显著性。即便有这些不足的存
在,数据包络分析法仍然是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研究的一种优秀工具。Berger和
Humphrey在1997年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在122起应用前沿效率分析方法研究储
蓄机构效率的案例中,69项应用非参数方法的案例中的62项都采用了数据包络
分析法。银行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几项综合性的指标对多产出和多投入的效果进
行评价。由于我国对商业银行的并购发展历史较短,并购案例较少,统计数据的
不足会导致对生产函数形状的估计主观性太大。所以,本文对我国银行业的并购
效率的分析分析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法。
2.2.3.2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指标选择
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主要用中介法、附加值法、生产法、用户成本法和资产
法来对银行的产出与投入进行定义。银行在中介法被认为是将资金从资金剩余者
手中取得再提供给资金短缺者的中介。所以应将可贷资金、劳动力成本和有形资
产金额作为银行的投入应以来表示,将贷款总额作为银行的产出。中介法强调了
银行的中介功能和占有市场的思想,认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的效率随着
投资和贷款这两项产出变量的增多而提高。但是这一方法忽视了潜在损失和风险
因素,有些银行可能通过降低贷款质量、加大风险因素来提高投资产出比和贷款
总额。有形资本、劳动力和购入资金在附加值法中作为投入变量存在,而产出变
量则定义为贷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等附加值较高的活动。银行在生产法中被
看作是金融产品的生产者,以每一类业务的财务数量各类存款账户的开设数量、
开支票的次数和提供贷款业务的次数等作为其产出变量。而将银行的经营成本如
固定资产成本和劳动力等作为投入变量。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当产出的测量单位为账户数量时就会忽略了各类账户之间的成本差异,并且要获
得账户数量的数据也是非常难的。用户成本法则认为超过机会成本的资产收益和
低于机会成本的负债成本都应该视为银行的产出。与中介法一样资产法中的银行
也被视为金融中介,不同的是资产法中严格地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证券投资和贷款
的金额等资产项定义为银行的产出,而作为负债的存款则不计在内。
总的来说,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会对生产过程较为重视,但获取收益是
进行生产的最终目的,因此应该将银行的收益作为研究分析的重点。但因为我国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要大大高于国际银行同业,而在使用贷款额作为产出时忽
视了不良贷款因素的存在,使得实证分析结果与实施相偏离。本文将产出变量做
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将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之和作为银行的产出指标以避免这
一问题的出现。又考虑到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本文将净利润也定义为银行的
产出之一。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将实物资产、劳动力和存款定义为投入指标,
将总收入和净利润定义为产出指标。
17
第三章国内外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分析
3.1国外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分析
3.1.1国外商业银行并购发展
在20世纪初和二十世纪中期国际银行业分别经历了两次并购浪潮,整个银行
业格局经历了大幅度的调整。而当时间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的第三次
并购浪潮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并且无论是在并购数量上还是在并购规模上,
这次并购浪潮都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次并购浪潮的先驱者是美国和日
本。美国银行业在l 995.2000年间的并购案例将近3000起,其所涉及的金额及并
购数量皆为世界各国之首。美国银行业并购浪潮于1 998年达到了高峰,在一年的
时间内,整个银行业并购交易金额接近3000亿美元,并购案例达1000多起,并
且11家大银行中就有7家有并购活动发生。21世纪以后虽然美国银行业的并购
势头有所减弱,但仍有并购行为发生。同本金融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陷入了严
重的战后危机,寄希望于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来重振银行业的竞争力,摆脱战争
的阴影。1 993年R本实现了证券业与银行的混业经营。1 994年日本的金融管制又
进一步放松,开始实行定期存款利率的自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并购
浪潮在R本银行业出现了。在美日两个银行业并购的压力下,欧洲银行业为了保
持竞争力与其抗衡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而欧元出台和欧洲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快形成了以单一货币为特征的统一金融市场,使得欧洲内部银行间的跨国并
购变得更加便利。1996.2005年底,欧洲银行并购的交易量达到816笔,用于世
界范围银行并购的花费共计6820亿欧元,并且发生在欧洲内部的银行并购数量占
总交易量的1/3。2007年,美国金融业由于次贷危机的不断升温而受到极大的冲
击。美国银行业为了降低风险减少危害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并购重
组活动风起云涌。而随着此次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张,全球银行业尤其是
受冲击较大的欧洲市场银行业的并购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表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商业银行并购案例列表
并购发生时间并购双方银行
1995年3月三菱银行、尔京银行
1995年6月第一诚信银行、美国第一联合银行
1995年8月大道银行、美国化学银行
1997年10月瑞典北方银行、芬兰梅里塔银行
1997年12月瑞十银行公司、瑞+联合银行
1998年4月旅行者集团公司、美国花旗银行
1998年4月第一芝加哥银行、美国第一银行
1998年4月美洲银行、美国国L心银行
1998年12月美国信孚银行、德意忠银行
1999年2月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
1 999年5月美国共和银行、英国汇丰银行
1 999年8月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
1999年10月樱花银行、日本住友银行
2000年3月朝日银行、日本尔海银行、三和银行
2000年3月德累斯顿银行、德意志银行
2000年7月JP摩根银行、人通曼哈顿银行
2003年10月波士顿舰队、美国银行
2004年1月美国第一银行公司、摩根人通
2005年2月日联金融控股集团、东京三菱金融集团
2007年10月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两班牙国际银行、富通集团
2009年1月美林证券、美国银行
2009年4月富通集团、法国巴黎银行
2009年5月贝尔斯登、摩根大通
3.1.2国外商业银行并购特点
3.1.2.1并购规模不断增加
20世纪90年代,全球银行业展开第三次并购浪潮。在这次并购浪潮中,银
行呈现出以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强强联合和中小商业银行之间实力相当的并购为
主的特点,而不再是先前的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并购。银行通过并购
向规模化、巨型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特别显著,因为是强强
联合,并购所涉及的金额也特别多。1996年,美国排第四位的化学银行和排第六
位的大通银行正式完成合并,合并后的新的美国大通银行总资产高达2970美元之
19
多,从而一跃成为美国那时最大的银行。1999年,日本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
与兴业银行宣布进行合并,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其总资产规模高达
12600亿美元之多。2003年,美国银行对波士顿舰队进行了并购,在全球并购交
易中,其交易金额排在第一位,高达470亿美元之多。2004年使用换股的方式,
第一银行公司与摩根大通以高达580亿美元之多的交易额合并。2005年,日联金
融控股集团以3.99亿R元即380亿美元的交易额对东京三菱金融集团进行了并
购。2007年,苏格兰皇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以及富通集团组成的财团以711
亿欧元即956亿美元的价格打败巴莱克银行并购荷兰银行,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并
购案例。以上所述的这些并购案例都接近甚至超过了100亿美元的并购金额。2007
年,由于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银行业开始了新的大范围的并购,然而这次并购规
模的扩大的原因是许多金融机构都由于这次金融海啸的巨大影响出现问题,银行
业若要继续寻找一种安全稳定的模式发展就不得不再进行新的并购,而单纯追求
规模经济已经不是银行并购的目标。例如:2008年,JP摩根大通以1 9亿美元的
价格对华盛顿互惠银行进行并购;同一年,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的价格对美林
证券进行了并购;2008年9月,德国商业银行以98亿欧元的价格对德累斯顿银
行进行并购;2008年10月,富国银行以127亿美元的价格对美联银行进行了并
购;2009年1月,美国银行以50亿美元的价格对美林证券进行了并购;2009年
4月,法国巴黎银行以l 45亿欧元的价格对富通集团的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进行
收购;2009年5月,摩根大通以140亿美元的价格对贝尔斯登进行了收购。这些
并购的目的都是主要为了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3.1.2.2跨国并购不断增加
20世纪90年代银行业的跨国并购非常少,只有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
的并购是比较大规模的。1 998年德意志银行宣布以1 01亿美元的资金对美国信孚
银行全部的股份进行收购。德意志银行为了使其经营业务多元化始终致力于海外
业务的开发。该银行为了拓展在美国的市场的占有率一直把并购目标放在美国银
行领域,通过这次并购,该银行吸取了信孚银行进行债券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升
了未来与其他银行巨头竞争的能力。1 998年德意志银行抓住了美国信孚银行亏损
的机会实现了并购。并购后银行以8200亿美元的总资产总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银
行。德意志银行对美国信孚银行的并购行为是大银行之间跨国并购的开幕之举,
同时这一并购行为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并购的跨度由过
去的以国内并购为主逐步向跨国并购数量增大改变。从Dealogic公布的数据中我
们可以看到,2007年前1 0个月世界银行业的并购以3700亿美元的总额创下了银
行业并购的新纪录,并且其中的55%左右都是跨国并购,这一数量比上一年的两
倍还多。2008年6月,三井住友银行向巴莱克银行注资1 000亿同元;同样是这
一年的11月,三菱R联金融集团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将美国加州联合银行的流通股
20
份全部收购,其价格为每股73.5美元。2007年,西班牙国际银行、苏格兰皇家银
行和富通银行组成的财团将荷兰银行的比利时业务和卢森堡业务收购。由于在跨
国并购中表现十分突出,在参与荷兰银行的并购后,2008年西班牙银行又以总价
1 2.6亿英镑及“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联合莱斯特银行。2008年7月西班牙
国际银行通过对英国抵押贷款银行分支机构及其布拉福德.宾利的零售存款业务
的收购对其在英国的零售存款业务进行了进一步的扩打,其收购总额达到了6.12
亿英镑即11亿美元。
3.1.2.3危机救助型并购急剧增加
次贷危机发生后,救助性并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急剧上升。多家重量级金融
机构自2007年春季次贷危机发生以来陷入困境,对国际经济形势的负面影响甚为
严重。全球逾百家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产生了远远超过6000亿美元的损失。2008
年,美国以25家银行的破产数量创下自1 993年以来银行破产的最高纪录。为抵
御金融危机的冲击所带来的破产危险,一些危机重重的银行千方百计地寻找具有
实力的买家来实现并购。美林证券为美国的第三大投资银行,为避免避免像雷曼
兄弟一样最后以破产收场,不得不以换股的方式向美国银行出售。2009年1月,
由于上一年度的净亏损额达到了1 87.2亿美元花旗集团不得不被拆分为花旗控股
和花旗银行两个部分,并接受摩根士丹利约27亿美元的注资,以下的美邦公司与
摩根士丹利组成摩根士丹利美邦合资公司。而与此同时,一些受冲击较小的银行
也利用会融危机这一契机迅速进行低成本扩张。由于金融危机对投资者信心的严
重动摇,使得许多金融股的价格一落千丈,一些股价大跌、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
成为一些资金相对充裕、受危机影响较小的金融机构的并购目标。如巴莱克银行
对雷曼兄弟核心业务的收购仅用了17.5亿美元就获得了雷曼兄弟在南美洲和加拿
大的三家分公司以及在北美的资本市场业务部门与投资银行。美国银行仅以美林
证券峰值价格的三成就完成了对其的收购,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时的股
票价格据其2008年的高点时的价格跌去了95%左右。为了化解危机各国政府对
经营良好的银行并购有问题的金融机构也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3.2国内商业银行并购现状分析
3.2.1国内商业银行并购发展
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国在全球金融行业并购浪潮的影响下在不断地整合
金融产业结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我国金融体制近三十年的改革的过程可以
看出,银行体系的变迁与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是分不开的。从最初开始的中国人
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的被最终确立,到农业银行、工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中
国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建立,各种类型的新兴商业银行的不断出现,四
2l
家资产管理公司的逐步成立以及现在外资银行与各城市商业银行的并存,银行间
资产、机构和人事等方面的并购重组无时不在进行。但直到1996年政府对破产金
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行为才是中国银行业的真J下意义上并购的开始,并且之后两年
内的两起银行并购案例也同样是政府为了化解金融机构的破产对社会经济造成风
险而进行的。自1 999年开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商业银行的并
购逐步开始向市场化转变,月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和对最大化利润的不断追
求开始逐步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动因。自2000年加入WTO以后,国际银行
业的并购浪潮开始逐步向中国渗透,外资金融机构也纷纷歼始了对一些中国中小
银行少数股权的收购。
3.2.1.1 1996年.1998年政府主导的银行并购
我国商业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并购重组行为。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的商业银行并购主要是由政府控制,基本不考虑市场的因素,
是政府以化解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或银行的市场退出所造成的分线为目的的并
购。这阶段的并购主要有:
中国人民银行于l996年9月对外公布将由广东发展银行进行对中银信托投资
公司并购。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是一家于1988年成立的全国性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
构,由于l 995年6月资不抵债状况的出现被迫迸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停业。一年后
广东发展银行承担了中银信的全部机构网点与资产负债,完成了对中银信托投资
公司的收购。同时,人民银行给广发行特批了五个新建分行的指标以增强其中银
信的消化能力。这次并购行为使得中银信事件的负面影响得以平稳化解,股东与
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与此同时广东发展银行也借这一契机有一家区
域性商业银行转变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但由于在这次并购中承受的债务负担过于
沉重,广东发展银行的收入总额和资产总额虽然在并购完成后分别增加了24.33%
和38.59%,但银行的同期营业净利润却有了59.47%的下降了。
海南发展银行于1997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批准同意,对出现了支付危机
的28家城市信用社进行了并购重组。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在对
海南省五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改组合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资
本总额达到了1.677亿元人民币。由于这几家信托投资公司违反操作规则将大量
资金投放在了房地产行业上面,造成了在开业之初就背上了近45亿元的债务的局
面。海南在1997年大规模挤兑风潮发生了,而海南发展银行这一次又收购了这么
多出现支付危机的部分城市信用社,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和对外支付的巨
大压力。海南发展银行在1998年3月月末出现了严重的资不抵债状况,1998年6
月21同,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并决定由中国工商银行海南分行托
管其所有的债权债务关系。
1 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关闭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并将其直接交给中国建设
银行进行管理。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因为严重的违法违规
经营在l 995年产生了高达50多亿元人名币的亏损。中国建设银行于1 997年1
月4日对其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的承接与管理,并且建设银行所属的中国信达信
托投资公司还将全面接收其所属的证券经营机构。
3.2.1.2 1999年.2005年银行并购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1 999年以后,政府也在不断转变这在在
商业银行兼并重组过程中所担任的职责,商业银行的并购也逐步地由政府主导型
向市场主导型的方向转化,并且商业银行也不再以单纯的化解被并购银行的风险
为目的,开始更加注重并购方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
末的福建兴业银行对义乌市城市信用社的兼并重组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对瑞丰
城市信用社的兼并重组以及光大银行对中国投资银行的兼并重组都是以市场导向
为主、政府参与知道的商业银行并购活动。浦发银行于2000年向人民银行温州中
心支行提出了对县级城市信用社进行收购的愿望,并在同一时间与瑞丰城市信用
社进行接洽。第二年的7月,双方就并购问题达成了协议,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瑞丰城市信用社正式变成了浦东发展银行的一家当地分支机构。作为一家区域性
股份制商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希望通过机构的增加来扩大其经营规模,从而变
成一家全国性的银行。在对义乌市城市信用社的经济背景、地理环境以及财务状
况进行详尽的考察之后,经人民银行批准对义乌市城市信用社进行了兼并收购。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又通过了兴业银行对台州市黄岩迅达城市信用社进行
收购并将其变为台州支行的计划方案,这意味着兴业行在成功进入了浙中、浙南
市场后,又开辟了富裕的浙东地区市场,再算入该银行在杭州地区的8家分支机
构,兴业银行己全在沪、浙、闽二省一市的范围内面贯通了的业务发展通道。1998
年12月11同,中国投资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后正式被国家开发银行合并,
试图打造出我国首个全能型的银行集团。但由于此次并购与《商业银行法》以及
相关法律法规的悖离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最终,国开行仅仅以几百亿元
人民币的代价将投资银行29家分行变成在各地的分支机构,而向其他银行转让分
行以下的全部机构。中国光大银行在随后的公平竞争中以接近200亿元人名币的
价格收购了投资银行相应的债权债务以及分属于29家分支行的1 37个同城营业网
点。2004年12月我国出现了首起内资银行市场化的并购案例即兴业银行对佛山
市商业银行的成功并购。除了兴业银行之外,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
行和华夏银行等商业银行都参与了对佛山商业银行并购的竞争。最终兴业银行获
得成功,佛山市商业行注销金融资格后成为兴业银行的佛山分行。这一并购案例
的成功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摸索出一条新道路,也为城市商业银行通过
并购寻求发展提供了参考。
表3.2我国内资银行并购主要案例列表(1996年一2005年)
时间被并购重组方并购重组方并购的性质
政府主导的以化解危
1996年中银信托投资公司广尔发展银行
机为目的并购
政府主导的以化解危
1 997年中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建设银行
机为目的并购
海南城市信用社海南发展银行政府主导的以化解危
1998年
海南发展银行中国.I:商银行机为目的并购
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投资银行和中
市场主导、政府参加
1999年国开发银行合并后,投行剩下的分中国光大银行
的并购
行一下的机构)
市场主导、政府参加
2001年义乌市商城城市信用社福建兴业银行
的并购
市场主导、政府参加
2001年浙江、江苏四家城市信用社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的并购
市场主导、政府参加
2003短盘锦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的并购
2004钲佛山市商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市场主导的并购
2004矩泉州市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市场主导的并购
芜湖等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等
合肥市商业银行(合
2005年并后更名为“徽商银市场主导的并购
四家城市信用合作社
行”)
资料米源:对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金融年鉴》的资料整理
3.2.1.3 2006年至今银行跨国并购不断增长
随着2006年以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结束,中国的银行业迎来
了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大幕在这一年开始全面展开。中国建设银行
于2006年首先开辟了中国商业银行业跨国并购的先河,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紧
随其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跨国并购。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8月24
R与其战略投资伙伴美国银行签定了一份协议,决定以97.1亿港元即12.5亿美
元的价格对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 00%的股权进行收购。在这一并购发生
前,中国的整个银行体系中从未有过规模如此之大的跨国并购,这起收购行为被
看作是建设银行零售业务和海外业务开始全面推进的信号。随后,中国工商银行
于2006年1 2月30同对印尼Halim银行90%的股权进行了收购,这是工商银行
24
完成的第一起银行的跨国并购,也是其第一次以并购的方式向国际市场进军。2006
年底通过中银集团投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9.65亿美元现金的价格对新加
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100%的已发行股本进行收购。并购后,新加坡飞机租
赁公司将给中国银行提供一个坚实的飞机租赁领域平台,并为中国银行向航空公
司客车进行交叉销售这一方面提供了许多潜在给予。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海外
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次数越来越多。2007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以46.83亿澳
门元的价格对澳门诚信银行79.9%的股份进行了收购。中国工商银行更是在2007
年10月花费366.7亿南非兰特即54.6亿美元的价格对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
进行收购。这起并购行为创造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历史上单笔交易金额的最
高记录。并且在收购完成之后工商银行成为了该行的第一大股东。同样在2007
年10月,中国民生银行以3.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联合银行控股国内公司9.9%的
股份。2008年,中国招商银行在以363亿港元的价格对永隆银行100%的股权进
行收购后成为了其全资股东。
表3.3 2006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列表
被并购方银行并购方银收购股投资入股金
并购时间备注说明
或机构行权比例额
美洲银行亚洲股份
2006年8月建设银行100% 97.1亿美元
有限公司
新加坡飞机租赁有我国商业银行首次海
2006年12月中国银行100% 9.65亿美元
限公司外并购1F银行资产
2006年1 2月印尼哈林姆银行二I:商银行90% 朱披露
国家开发
2007年7月英国巴莱克银行3.1% 22亿欧元
银行
46.83亿澳
2007年8月澳门诚兴银行工商银行79.93%
门元
美国联合银行控股25亿元人我国银行首次以_并购
2007年10月民生银行9.9%
公司民币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
366.7亿南成为标准银行的第一
2007年1 1月南非标准银行:[商银行20%
非兰特大股东
财务投资无意委派董
2007年12月东亚银行中银香港4.94% 39.5亿港元

2008年6月永隆银行招商银行1 00% 363亿港元
2008年9月咯希尔银行中国银行20% 3.36亿美元
资料来源:各银行上市公告
3.2.2国内商业银行并购特点
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20多年历程中,中国银行业的并购为中国金融体系的
不断完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银行业由于其所处背景环境的特殊性,其并
购活动有着许多独特之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3.2.2.1通过并购弥补分业经营体制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金融业按分业经营的体制运行。《商业银行法》中指出: “商业
银行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股票业务和信托投资,不得对非自用不动产
进行投资,并且也不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企业和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进
行投资。’’这些法律制度的规定将商业银行的业务限制在了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
内。在目前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些制度将严重阻碍商业银行
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困扰中国银行业的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也同样出现过。由于“金
融脱媒”现象,美国银行业的生存受到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挤压。当时的美国
金融业也是实行分业经营体制,而银行的并购可以使银行绕过政府的监管顺利进
入其他的非银行业务领域。但由于政府禁止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银行业就必须
采取一些金融创新手段,当时最热门的当属金融控股公司这一金融组织形式。虽
然到1 999年美国才在《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中允许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但实际上
混业经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通过银行的并购得以实现了。
外资银行除了在银行体制方面允许混业经营外还在资本规模上具有绝对的优
势外,还具有实行混业经营的体制优势。而纵观整个中国的银行体系,股份制商
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的率过高等问题十分
严重。这样一个内在体制不健全完善的银行体系在与外资银行竞争的过程中必然
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并购这一最直接的方式来提高
自身的资本实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范围、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目前,光大
集团、中信集团等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通过并购这一方式间接地进行混
业经营了。
3.2.2.2并购偏重于金融风险的化解和防范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进行并购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就是出于对金融风险的防
范。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长期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很大的风险。这些
风险是由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制度缺失而引起的,而非个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
营管理不善所造成。所以在中国金融业渐进式的体制改革进行的过程当中,为了
化解个别金融机构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带来的社会危害,政府通常对一些濒临倒
闭的银行进行强制性的并购重组,从而稳定社会大众对整个金融行业的信心。工
商银行对海发行的托管以及广发行对中银信的收购等并购案例就是很好的证明,
26
这些并购基本都是以化解经济的转轨给金融行业所带来的风险为目的的,具有很
强的政策性因素。另一方面,在金融业自由化和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一国
金融业行业的安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投机者游资的严重威胁。爆发于2007
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1997年7月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爆发于1995年1月
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
中小银行因为呆账坏账沉重,规模太小而经不住金融危机的冲击,无法继续经营
下去,被迫选择破产倒闭。而恰恰相反的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大型银行因为拥有
雄厚的自己实力并且经营规模庞大,抵御风险的能力极强,有效地化解和防范了
亚洲金融危机对本银行甚至整个地区金融行业的破坏,使得银行业可以健康稳定
地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受亚洲金融危机的破坏很小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银行业自
身的风险防范能力足够强大,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整个
中国市场对资本流动性的限制非常大。但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对外开放以及市
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资本市场将最终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因此,
为了是中国的银行业在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不断加强金融监
管的基础上,银行更要利用并购重组来强化自身实力以提高自身对全球性金融风
险的防范能力。
3.2.2.3银行并购以强弱并购为主
中国商业银行的并购行为多数是实力强大的商业银行对经营效益差的金融机
构进行并购重组。工商银行对海发行的并购重组以建设银行对中农信的并购重组、
及广发行对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并购重组都是典型的例子。在我国的商业银
行并购行为中管理经营危机严重甚至面临破产清算的金融机构通常是作为被并购
方,而有着良好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的银行通常是并购方银行。强弱并购主要是
为了防止整个国家的会融体系因为个别银行的管理不善而受到威胁,以这种目的
进行的银行并购容易给并购方银行今后的经营带来风险与困难,从而降低整个银
行体系的效益。中国金融业的并购重组由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主要以
横向并购的方式进行,这种并购方式会导致我国银行机构的经营方式、业务种类
和服务对象过分趋于一致,给今后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阻碍。
3.2.2.4并购中政府的干预较多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机构的并购活动是由国家来决定的,金
融机构本质上属国家所有。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所谓的在国有金融机构之间
进行产权的流动和交易事实上就是将控制权在地方政府与国家之间再次的重新分
·割,而并非实际意义上的产权交易。因此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国内会融机构间的
并购行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并购。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并购中政府作为重要的
决策者通常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并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并购
必能称之为真J下意义上的并购,真正的并购活动应该是通过交易使公司控制权的
转移顺利实现。商业银行的并购应该是一种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有效的市
场环境下的自主行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并购虽然在1999年后开始逐渐地减弱政府
的作用而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转变,但我国政府对银行并购的干预相较于西方发
达国家而言依然过多,政府在一些以危机化解为目的的银行并购中更是起着不可
替代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区别于其他国家商业银行并购行为的一个重要
特点,政府的干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行有效维护,但
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过多干预也会在一定能够程度上给并购方银行今后的发展带
来负面影响。
28
第四章商业银行并购绩效分析实例
本章依照第三章中对中国商业银行并购模式的阶段性分类对不同阶段的不同
类型商业银行并购前后绩效变化进行分析。由于并购案例的数量较多,并且一些
银行的数据难以获取,本文仅在每种类型的银行并购中选取一个具有典型性和代
表性的案例进行重点分析。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三种分
析方法的分析结果,对比研究并购前后三年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变化来研究政府
主导下的商业银行并购、市场主导下的商业银行并购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这
三种并购模式下商业银行绩效的表现,并以此为基础来探析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并
购的发展方向。
在政府主导的商业银行并购阶段,本文选取发生于1997年中国建设银行对中
国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的并购。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1997年建设银行还
未进行股份制改造,政府对其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的这一背景下,政府主导的这次并购完全是为了化解农信托的危机,完全没有考
虑到建行进行此次并购的时机和长远发展问题。因此,这一并购案例的选取能够
充分体现政府主导的商业银行并购的特征。在向市场化转变的商业银行并购阶段,
本文选取了发生在2001年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对四家城市信用社的并购。浦东发
展银行是一家地区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其业务范围
比较集中,经营行为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这次并购行为直接针对了今后业务范围
扩大的战略目标,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强的积极意义。在2006年我国商业
银行业务全面放开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本文
选取了本文选取了发生在2007年的中国工商银行对南非标准银行的并购。工商银
行在我国银行业中有多次的跨国并购经验,并且这次对南非标准银行的并购是中
国银行业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海外并购案,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史上金额最高的并购案,并且在并购完成后,工商银行成为了南非标准银行的第
一大股东。这起并购是我国跨国并购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对其分析具有
很强的现实意义。
4.1中国建设银行并购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
因为违规操作严重,巨额的到期债务因为亏损的出现而无法按时支付,为了
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以及金融秩序的安全进行维护,人民银行决定从
1 997年1月4日起正式对中农信进行关闭,建设银行依照人民银行的指令对其债
权债务进行全面接管。成立于1 988年的农信但是由于管理、混乱内部控制松散以
及操作经营上的违规,从开业到关闭的时间上不满8年。在被宣布停业之后,农
行、中行以及财政部接收了其属于世界银行转贷款部分的债权债务,建行旗下的
信达信托投资公司则是接受了中农信的证券经营机构,建行对其剩下的大多数债
权债务进行了接受。这样一来,中国农业信托发展投资公司的关闭就显得较为平
稳,并没有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不安定。这次并购实际上探索了金融机构
怎样安全退出市场的机制问题,是政府对商业银行并购进行控制的一次有效尝试,
但是这次并购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建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改善非常值得我们进行进一
步的探讨。
4.1.1财务指标分析法
本文首先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建设银行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后三年的资产总
额、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购行为
对建行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表4.1所示:
表4.1并购行为发生前后3年建行财务变化状况
营返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发展能力
资产
时间负债ROE 总资产
总额ROE ROA PM AU EM
比率增长率增长率
1994年1 3975.35 7.55% O.22% 3.40% 5.86% 33.28 97.14%
1995年l 7726.68 15.46% O.38% 5.89% 6.06% 39.72 97.73% 104.52% 31.13%
1 996年21253.03 11.29% 0.24% 4.02% 5.64% 45.57 97.85% .26.91% 26.83%
1 997年16817.58 1.56% 0.03% O.56% 7.73% 40.03 97.04% 一86.13% 19.88%
1 998年1 9236.45 1.44% 0.05% O.85% 6.56% 24.02 94.77% .7.54% 一20.86%
1999年2201 O.65 4.77% O.23% 4.27% 5.25% 19.88 95.13% 230.08% 14.37%
2000年263 16.94 6.79% O.31% 7.21% 4.12% 21.34 95.45% 42.21% 14.41%
由表4.1中可以看出建设银行在对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后,建设银行
的ROE值和ROA值在并购当年都反常地急剧下降,这说明并购后,并购行为没
有对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任何的正面影响,建设银行的盈利效率极大地倒退。
同时,PM的急剧下降说明建设银行没有能够通过改善成本与负税获得任何效率
改进,反而较并购前大幅度倒退。AU在1998年开始下降也说明建设银行的盈利
能力在并购发生后大幅下降了。因此,所有的数据显示,这次的并购没有能给建
设银行带来任何的效率的提高,反而在并购发生以后,建设银行的效率状况大不
如从前了。
30
1.并购对建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图4.1 ROE值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后的变化
图4.2 ROA值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后的变化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图4.1和4.2中看出,在并购行为发生之后,ROA与ROE
的下降幅度非常之大,很明显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因为并购行为的发生而有所提高。
在并购当年1997年,建设银行的ROE值由1996年的11.29%下降到了1.56%,
ROA值则由1996年的0.24%下降到了O.03%,ROA值在并购后两年后的1999年
才有所回升,达到0.23%。
2.并购对建设银行偿债能力的影响
图4.3 EM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如图4.3所示,建行的EM值从并购当年1997年开始逐步下降,从1 996年
45.57降至1999年的19.88。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1997和1998年后政
府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倾斜,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得到
消化,从而其资本金不断增多,偿债风险有效降低了。
3.并购对建设银行增长能力的影响
图4.4资产增长率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我们可以由上面的图4.看出,资产增长率在并购当年也就是1 997年资产增长
率产生了大幅度的下降,由1996年的26.82%降至19.87%,并在1998年进一步
降至.20.85%的最低水平,并且在1999年也就是并购发生了的两年以后资产增长
率才有所反弹,但相对于并购之前的水平仍然很低,仅达到14.37%。此可见建设
银行的增长能力并没有因为并购行为的发生而有所提高。
4.1.2因子分析法
本文以财务分析所选用的指标为基础对建设银行的并购绩效进行因子分析。
我们用Xl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ROE、用x2来表示资产净利率ROA、用x3来表
示利润率PM、用X4来表示资产周转率AU、用X5来表示权益乘数EM、用X6
来表示负债比率。对建设银行在1994.2000年之间经营效率的因子分析,我们使
用SPSSl2.0软件进行,其结果如表4.2所示:
32
表4.2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贡献率
初始特征值朱旋转的冈子载荷平方旋转后的冈子载:倚平方
冈子特征方筹的贡特征方著的贡特征方著的贡
累积% 累积% 累积%
序号值献率% 值献率% 值献率%
1 3.523 58.710 58.710 3.523 58.710 58.710 3.211 53.52l 53.521
2 2.096 34.937 93.647 2.096 34.937 93.647 2.408 40.126 93.647
3 0.274 4.569 98.216
4 0.090 1.508 99.723
5 0.012 0.204 99.928
6 0.004 0.072 100.000
从上面的表4.2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中,第一个因子
和第二个因子特征根的值都大于l,并且在上表的分析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和第二
个公共因子相加后的值达到了93.647%,远远超过了规定的70%,所以可以提取
Fl和F2两个公共因子,用以表示原来由6个财务指标所反映的状况。然后,我们
将计算两个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得出相对较高的载荷指标,建立公共因子的因
模型:
Xi=ailFl+ai2F2+ei (i=l,2,⋯,10) (4.1)
在上式4.1中两个公共引资的贡献率由aii(i_1,2⋯.,10;j=l,2)来表示,而Fl、
F2的取值表示在两个不同的公共因子上各样本的取值,各样本公共因子的综合得
分表示为Xi。随后,我们还将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方差的正交旋转,从而使
各个因子之间表达的信息能够更加独立。旋转后的结果如下图4.3所示:
表4.3经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举证
公共冈子
l 2
ROE O.634 0.709
ROA 0.925 O.329
PM O.981 0.125
AU .0.916 0.274
EM .O.288 0.946
负债比率0.263 0.900
根据表4.3进行最大正交后的结果,我们对两个公共因子进行识别:第一个
公共因子在资产净利率ROF(X2)、利润率PM(X3)、资产周转率AU(X4)指标上具
有较大载荷。第二个公共因子在权益乘数EM(Xs)、负债比率(X6)指标上具有较大
载荷。而两个公共因子在净资产收益率ROE(X1)指标上的载荷相差不大。因此,
从两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比重来看,由于第一个因子主要反映的是银行从盈利能力
和营运能力两个方面的绩效情况,我们将第一个因子定义为为基础盈利因子。而
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反映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偿债因子。
根据载荷矩阵,我们列出两个公共因子与各原始财务指标之间的线性组合:
Fl=0.634X1+0.925X2+0.98 1 X3-0.9 1 6X4—0.288X5+0.263X6 (4.2)
F2=O.709Xl+O.329X2+0.125X3+0.274X4+0.946X5+0.900X6 (4.3)
然后再将因子的贡献率视为权重来计算建设银行在各个年份因子的综合得
分,如公式4.4:
F=(58.710%F1+34.937%F2)/93.647% (4.4)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在表4.4中列出了各因子的得分及其综合得分的排名。
表4.4因子综合得分及其排名
冈子的得分
时间综合得分排序
Fl F2
1994年.0.01016 0.2313l 0.07992 4
1995年0.72705 1.17880 0.89558 1
1996危0.09070 1.12175 0.47536 3
1997年.1.60643 O.43106 .0.84630 6
1998年.0.95564 .1.13334 .1.02193 7
1999纽0.41350 .1.19288 .0.1 8579 5
2000燕1.34098 .0.63669 0.60317 2
银行并购前后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如图4.5所示:
图4.5因子得分
由表4.4可以看出,在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建设银行的因子综合得分达
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直到1 999年才有所好转,但和并购前三年的数值相比依然较
34
低。从图4.5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并购当年,基础盈利因子和偿债因子的得分都
呈急剧下降的趋势,直接导致了因子综合得分的降低,这充分说明了并购行为并
没有给银行带来任何效率的提高,建设银行的绩效不进反退了。到1998年和1999
年,各因子才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得分情况逐步提高,银行在并购几
年后绩效水平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银行并没有在并
购发生之后立即达到规模效应,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之后才逐步协调,实
现了效率的改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建设银行各个年份的相对
绩效状况分析得出的所有数据都是经过处理的标准化数据,最后的综合评价与排
名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相对含义,并非是绝对实际水平。
4.1.3数据包络分析法
本文选取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存款作为投入变量,总收入和净利润作为输出
变量,使用DEAP软件做VRS分析,得出结果如下表4.5所示:
表4.5中国建设银行并购前后DEA表
时间TE PTE SE
1994年1 1 1
1995年1 1 l
1996年1 】l
1997年0.63l O.866 0.731
1998矩O.650 0.912 0.706
1999年O.873 l O.873
2000年O.912 1 0.912
我们可以从表4.5中的数据看出,在并购发生的当年建设银行的规模效率、
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效率都立即下降,并在随后的三年当中,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
都没有达到有效的状态,只有纯技术效率在1999年和2000年两年中达到了有效。
这说明由于这是一起以化解风险为目的的政府主导并购行为,虽然建设银行在并
购发生后的规模有所壮大,但却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中国建设银行在并购中农信
以后,由于大量不良资产和负债包袱曾的承接,资产质量一度变差,处于整体无
效状态。但由于我国政府于1 998年后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国有银行的改革举措,
给建设银行卸下了沉重的并购包袱,使其盈利水平得以优化,并且其技术效率和
规模效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却依然没有达到整体
有效的状态。随着并购后混乱局面的不断整合,银行的效率会逐步上升直到达到
有效。
4.2浦东发展银行并购四家城市信用社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一家地区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92年8月28同经人
行批准后于1993年1月9同正式挂牌营业,其总部设在上海。到2001年时,股
东权益总额达70.67亿元,资产总额达1736.91亿元。2001年开始上海浦东发展
银行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尝试。首先,是在以11 oo万的资金额对浙江温州的瑞安
城信社进行并购后,总资产达到了10493万元人民币。并完成之后浦发银行将瑞
安城信社所属的三家储蓄变为其在商城和虹桥的两家分理处,组建瑞安城信社组
为浦发银行的瑞安支行。随后,浦发银行又将江苏昆山开发区城信社变为其昆山
之后,这一并购行为耗费了人民币2000万元;同年10月又收购浙江台州温岭城
信社变为其温岭支行,总共耗费人民币173万元。这些由城信社改建的支行都在
并购完成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了使用。此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还计划投入5亿元
人民币用于并购活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对三家城市信用社的收购是2001年是二
十一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一起由市场主导的中小金融机构间的并购,对其进行
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1财务指标分析法
本文首先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对浦发银行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后三年的资产总
额、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购行为
对浦发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表4.6所示:
表4.6并购行为发生前后3年浦发银行财务变化状况
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发展能力
时间资产总额负债ROE 总资产
ROE ROA PM AU EM
比率增长率增长率
1998年835.84 19.16% 0.74% 12.81% 5.81% 25.69 96.09%
1999年101 56.42 14.95% O.78% 14.67% 5.35% 19.00 93.61% .21.91% 2.37%
2000盆1297.40 11.43% 0.68% 13.93% 4.93% 16.60 94.25% .23.53% 21.59%
2001年1736.90 11.63% O.69% 17.39% 4.01% 20.90 95.92% 27.91% 27.63%
2002年2793.00 16.66% 0.56% 15.70% 3.60% 29.37 97.OO% 13.87% 33.87%
2003焦3710.56 15.37% 0.47% 12.99% 3.69% 31.93 96.75% .7.71% 60.79%
2004年4555.31 15.1l% 0.46% 11.50% 4.05% 32.38 97.02% .1.65% 32.82%
我们可以从上表4.6中看出, ROE值在并购行为发生后的变化并不是很明
显,只是稍微有一点上升趋势。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算出,并购前三年的ROE
均值为15.19%,后三年均值为15.72%,,后三年的ROE均值要大于前三年的
ROE均值,即AROE=0.53%。这说明了浦东发展银行的并购行为带来了盈利效率
36
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虽然AU在并购后有少许下降,说明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在
并购后有所下降,PM的些许下降也说明浦东发展银行在并购过程中并没有能够
通过改善成本与赋税来获得较大的效率改进,但总的来说从股权收益率的角度可
以分析得出浦东发展银行的并购效率还是相对有效的。
1.并购对浦发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图4.6 ROE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图4.7 ROA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从图4.6和图4.7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并购后ROA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并购后一年2002年ROA值由并购当年2001年的O.69%降至0.56%,但是ROE
值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稳步提升的,并且并购后三年ROE的均值要高于并购前三年
ROE的均值。
37
2.并购对浦发银行偿债能力的影响:
图4.8 EM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浦发银行的EM值在并购后呈现上升趋势,并购当年2001
年EM值即由2000年的16.60上升至20.90,并在04年达到32.38,是并购前后
三年的最高水平。说明浦发银行在并购后的财务杠杆提高,风险变大,偿债能力
变弱。
3.并购对浦发银行增长能力的影响
图4.9总资产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并购后如图4.9所示浦发银行的资产增长水平在逐步上升,并于2003年达到
了60.79%最高值,但是2004年出现了一定的下降,降至32.82%。在并购后的两
年里,浦发银行的增长水平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的。
4.2.2因子分析法
本文以财务分析所选用的指标为基础对浦发银行的并购绩效进行因子分析。
我们用Xl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ROE、用X2来表示资产净利率ROA、用x3来表
示利润率PM、用X4来表示资产周转率AU、用X5来表示权益乘数EM、用X6
来表示负债比率。对浦发银行在1 998.2004年之间经营效率的因子分析,我们使
用SPSSl2.0软件进行,其结果如表4.7所示:
38
表4.7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贡献率
初始特征值朱旋转的冈子载荷平方旋转后的冈子载荷平方
冈子
方差的特征方蒡的贡特征方差的
序号特征值累积% 累积% 累积%
贡献率% 值献率% 值贡献率%
1 3.463 57.713 57.713 3.463 57.713 57.713 3.190 53.167 53.521
2 1.677 27.947 85.659 1.677 27.947 85.659 1.950 32.492 85.659
3 0.728 12.138 97.797
4 0.1l 7 1.951 99.748
5 O.015 0.252 99.999
6 4.70E.0.005 O.001 100.000
从上面的表4.7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中,第一个因子
和第二个因子特征根的值都大于l,并且在上表的分析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和第二
个公共因子相加后的值达到了85.659%,远远超过了规定的70%,所以可以提取
Fl和F2两个公共因子,用以表示原来由6个财务指标所反映的状况。然后,我们
将计算两个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得出相对较高的载荷指标,建立公共因子的因
模型,具体模型见公式(4.1):
随后,我们还将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方差的正交旋转,从而使各个因子
之间表达的信息能够更加独立。旋转后的结果如下图4.8所示:
表4.8经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公共冈子
l 2
ROE .0.060 0.875
ROA O.938 一O.152
PM O.1 31 —0.798
AU O.908 0.396
EM .O.837 0.528
负债比率.0.875 0.298
根据表4.8进行最大正交后的结果,我们对两个公共因子进行识别:第一个
公共因子在权益乘数EM(X5)、负债比率(X6)、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第二个公共
因子在净资产收益率ROE(X1)、利润率PM(X3)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因此,从两
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比重来看,第一个因子主要从负债能力和面临的风险两个方面
反映了银行的绩效,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负债风险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反
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可以将其命名为及基础盈利因子。
39
根据载荷矩阵,我们列出两个公共因子与各原始财务指标之间的线性组合:
Fi=一0.060X1+0.938X2+0.1 3 1 X3+0.908X4-0.837X5—0.875X6 (4.5)
F2=O.875Xi-0.1 52X2—0.798X3+0.396X4+0.5286X5+0.298X6 (4.6)
然后再将因子的贡献率视为权重来计算浦发银行在各个年份因子的综合得
分,如公式4.7:
F=(57.713%F1+27.947%F2)/85.659% (4.7)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在表4.9中列出了各因子的得分及其综合得分的排名。
表4.9因子综合得分及其排名
冈子的得分
时间综合得分排序
Fl F2
1998企0.86877 1.56112 1.09467 1
1999年1.32374 —0.0638 l O.87106 2
2000年0.80279 .O.73 106 0.30237 3
2001正一0.08492 .1.55952 .O.51367 5
2002正.0.87130 .O.17464 .0.64402 7
2003在.1.05962 0.26791 —0.6265 1 6
2004年一0.97944 0.70000 .0.41 795 4
银行并购前后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如图4.10所示:
图4.10因子得分变化趋势
从表4.9中的综合得分排名我们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2004年,浦发银行
的因子综合得分基本是出于一种下降的趋势,并且在并购后的第一年2002年达到
了最低的水平。但如果我们结合因子得分的变化趋势图就可以看出,并购前三年
的因子综合得分的下降速度明显高于并购后三年。从并购当年2001年开始,综合
因子的分的下降速度就趋于缓和,并且总2003年开始出现了缓慢的上升趋势。浦
发银行的基础盈利因子在并购前一直是出于一种急速下降的趋势,2001年并购当
年是基础盈利因子变化趋势的一个拐点,并购后其盈利因子转而迅速上升。这种
变化趋势说明了并购行为促进了浦发银行盈利能力的迅速提高,给银行的发展带
来了J下效应。而并购后,浦发银行的负债风险因子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知道2003
年才有所缓和,略微上升。其综合因子得分在并购后的缓慢下降主要是由负债风
险因子的下降引起的。这说明并购虽然使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并没有降低该银行经营上的风险、提高其偿债的能力。因此,虽然并购给浦发
银行带来了绩效的改善,但是其存在的风险的加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
特别说明的是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浦发银行各个年份的相对绩效状况分析得出的所
有数据都是经过处理的标准化数据,最后的综合评价与排名只是一定程度上的相
对含义,并非是绝对实际水平的数值最后得出的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并不代表绝对
水平,只具有相对意义。
4.2.3数据包络分析法
本文选取并购前后三年的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存款作为投入变量,总收入和
净利润作为输出变量,使用DEAP软件做VRS分析,得出结果如下表4.10所示:
表4.10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并购前后DEA表
时间TE PTE SE
1 998在1 1 1
1999证1 1 1
2000芷O O 0
2001年0.872 0.897 0.915
2002证l 1 1
2003正1 1 1
2004笠1 1 1
如表4.10所示,浦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这两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
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完全有效状态,而在2000年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
率却是完全无效的。2001年开始,浦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虽然各项
效率没有达到完全有效的状态,但相对于上一年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到了2002
年就达到了三项效率的完全有效状态。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经过这一年短暂的
调整后,浦发银行并购后的不良影响得以消化,效率得到恢复。出现这种现象主
要是因为浦发银行实施一系列银行并购的目的是为了在其他城市建立新的经营网
点以扩大其业务范围,但由于时间和成本上的限制而最终选择了直接并购其他商
业银行经营网点的方式。由于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以及一段时
间业务整合的需要,浦发银行的效率在并购当年没有达到最优是无法避免的。当
并购方银行和目标银行的经营完全融合后,银行的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4l
4.3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
工商银行在2007年收购了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一跃成为了南非标准
银行最大的股东。这是中国银行跨国并购历史上截至2007年以来的最大案例。中
国工商银行在2007年10月25日宣布以366.7亿南非兰特即54.6亿美元约合408
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对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进行收购。在并购行为发生之前,
工商银行已经超过了花旗集团以将近34000亿美元的市场总值位居全球银行业市
值排名的榜首,而当时南非标准银行的市场总值将近215亿美元。双方达成协议
在并购成功进行以后,工商银行将派遣两个非执行董事进入标准银行,而且其中
的一位执行董事将担任标准银行的副董事长。此外双方银行还将共同创建一家资
产管理公司,这家公司将为全球资源基金的投资募集超过10亿美元的资金,这些
资金将主要用于对天然气、石油和金属等自然矿产资源的投资。在银行的经营管
理上,两家银行将设立业务合作委员会。在客户共享上,双方将相会推荐本行有
意在对方市场发展业务的客户;标准银行还会将个对公和个人的银行服务以及企
业投资银行提供给工行及其客户。在网络资源的共享上,工商银行将依照商业条
款将服务和网络的便利提供给标准银行。
这起并购是在对对澳门诚兴银行和印尼Halim银行并购后工商银行进行的第
三次跨国并购,也是中国银行业到目前位置动用资金最高的海外并购案。因此对
其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此次并购是2007年进行的,无法
搜集到并购前后三年的数据,因此只能采用并购前后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4.3.1财务指标分析法
本文首先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对工商银行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后三年的资产总
额、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以及发展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购行为
对工商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表4.1 1所示:
表4.1l并购行为发生前后1年工商银行财务变化状况
资产
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债务一偿还能力增长能力
时间负债ROE 总资产
总额ROE ROA PM AU EM
比率增长率增长率
2006焦75091.18 10.45% O.65% 16.71% 3.88% 16.08 93.72%
2007年86842.88 15.00% 0.94% 20.77% 4.55% 15.96 93.73% 43.54% 15.65%
2008年97576.54 18.32% 1.14% 22.81% 4.99% 16.07 93.78% 22.13% 12.36%
由表4.1l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后,ROE值和
ROA值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中国工商银行对南非标准银行的并购带来了
盈利效率的明显改善。PM值的大幅度提升说明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并购,能使得
42
成本与税负得以改善,达到经营协同效应,从而改进效率。而AU值的上升也说
明了工商银行子并购后,销售经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从总体看来,
中国工商银行对南非标准银行的并购使的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都有了
显著的提高,并且没有提高银行的风险,因此,这次并购是一次绝对有效的并购,
通过并购,特别是在海外业务的发展方面,工商银行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率。
1.并购对工商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图4.1 1 ROE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图4.12 ROA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由图4.1 l和图4.1 2中可以看出,ROE值和ROA值都是不断上升的,从并购
前后一年2006年至并购后一年2008年,工商银行的ROE值由10.45%上升至
18.32%,ROA值由0.65%上升至1.14%。说明并购行使得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进
一步提高,持续保持之前的稳步上升的趋势。
43
2.并购对工商银行偿债能力的影响
图4.13 EM值在并购前后的变化
从图中权益乘数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并购当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的权
益乘数明显下降,由并购前一年2006年的1 6.08下降至l 5.96,财务杠杆较低,
风险较小。但到并购后一年2008年,权益乘数还是有了一定的回升,上升至16.07。
4.3.2因子分析法
本文以财务分析所选用的指标为基础对工商银行的并购绩效进行因子分析。
我们用X1来表示净资产收益率ROE、用x2来表示资产净利率ROA、用X3来表
示利润率PM、用X4来表示资产周转率AU、用X5来表示权益乘数EM、用X6
来表示负债比率。对工商银行在20066.2008年之间经营效率的因子分析,我们使
用SPSSl2.0软件进行,其结果如表4.12所示:
表4.12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贡献率
初始特征值未旋转的冈子载荷平方旋转后的冈子载荷平方
冈子
方差贡的特征方差的贡特征方筹的贡
序号特征值累积% 累积% 累积%
献率% 值献率% 值献率%
1 4.823 80.390 80.390 4.823 80.390 80.390 4.810 80.170 80.170
2 1.177 19.610 100.000 1.177 19.610 100.000 1.190 19.830 lOO.ooo
3 7.33E一0.016 1.22E.0.014 100.000
4 1.61E.O.016 2.68E.O.O 1 5 100.000
5 .8.4E.0.017 .1.4lE.0.015 100.ooo
6 .2.6E.o.o l 6 —4.30E.O.O 1 5 100.000
从上面的表4.1 2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中,第一个因子
和第二个因子特征根的值都大于l,并且在上表的分析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和第二
个公共因子相加后的值达到了100%,远远超过了规定的70%,所以可以提取Fl
和F2两个公共因子,用以表示原来由6个财务指标所反映的状况。然后,我们将
计算两个公共因子的载荷矩阵,得出相对较高的载荷指标,建立公共因子的因模
型。具体模型见公式(4.1):
’随后,我们还将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方差的J下交旋转,从而使各个因子
之间表达的信息能够更加独立。旋转后的结果如下图4.13所示:
表4.13经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公共冈子
1 2
ROE 0.996 .0.085
ROA 0.995 .O.101
PM 0.983 .0.183
AU 0.993 .0.114
EM .0.080 0.997
负债比率0.932 O.364
根据表4.1 3进行最大正交后的结果,我们对两个公共因子进行识别:第一个
公共因子在资净资产收益率ROA(XI)、产净利率ROE(X2)、利润率PM(X3)、资产
周转率AU(X4)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第二个公共因子在权益乘数EM(X5)指标上
具有较大载荷。因此,从两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比重来看,由于第一个公共因子主
要反映了工商银行在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两个方面的绩效水平,所以我们将第一
个因子定义为基础盈利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反映了银行的偿债能力,因此
可以将其命名为偿债因子。
根据载荷矩阵,我们列出两个公共因子与各原始财务指标之间的线性组合:
Fi=0.996X1+0.995X2+0.983X3+0.993X4-0.080X5+0.932X6 (4.8)
F2=-0.085X1-0.101X2·0.1 83X3-0.1 14X4+0.997Xs+0.3648X6 (4.9)
然后再将因子的贡献率视为权重来计算浦发银行在各个年份因子的综合得
分,如公式4.1 0:
F=(80.390%F1+19.610%F2)/100% (4.10)
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在表4.14中列出了各因子的得分及其综合得分的排名。
表4.14因子综合得分及其排名
冈子的得分
时间综合得分排序
Fl F2
2006危.1.00276 0.57255 —0.69384 3
2007正0.00554 .1.15469 一O.22198 2
2008伍0.99722 0.58214 0.91582 1
银行并购前后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如图4.14所示:
45
l·a
l ⋯⋯一:⋯⋯⋯⋯⋯⋯⋯/⋯一, O.5
‘\\j /j/ —◆一Fl
0 2竺>∈7//2008 --II--F2
一O.5
综合得分
一l ’ Y
1 C
一1.0
图4.14因子得分
由表4.14和图4.14都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以后,因子的
综合得分较并购之前有了更快地增长。从因子得分趋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工商
银行的基础盈利因子一直是出于一种稳定上升趋势的,而偿债因子的得分在并当
年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2008年里立即上升,并稍微超出了并购前一年2006年
的水平。因此,总体来说,并购使得工商银行的整体绩效水平得到稳步的提升,
并且风险控制良好。在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工商银行历年的相对绩效状况进行分析
时,所有的数据都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最后得出的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并不代表
绝对水平,只具有相对意义。
4.3.3数据包络分析法
本文选取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存款作为投入变量,总收入和净利润作为输出
变量,使用DEAP软件做VRS分析,得出结果如下表4.1 5所示:
表4.15工商银行并购前后DEA表
时间TE PTE SE
2006年0.770 1 0.770
2007年0.909 l 0.909
2008年l 1 1
由表4.1 5中可以看出,在并购前一年2006年,工商银行的技术效率和纯技
术效率都只有O.77,小于0.8,而在并购当年,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就达到了O.909
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并购后一年,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
率就都达到了绝对有效的状态。说明这次并购活动对工商银行绩效的改善是显而
易见的。这次并购的成功主要是由于通过并购,工商银行达到了经营、财务和管
理单方面的协同效应。通过与南非标准银行的合并,工商银行扩大了在南非的业
务规模,并降低了开展业务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操作成本,同时,工商银行还获
得了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较好的投资机会,并且,工商银行还能更好地学习南
非标准银行继承的英国的先进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以提高领导层的管理水平和
员工的整体素质。
4.4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在本章,我们使用财务指标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所选取
的三种类型的典型代表银行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并分析了各银行并购
前后经营效率。
首先,对中国建设银行并购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行
为发生后,建设银行的各项财务指标都不同程度地下降,有些还出现了急剧地不
正常的下降,各个得分因子也在并购当年明显下降。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
率和规模效率在并购发生之前都是绝对有效的,而并购当年却下降到了0.8以下,
直到并购发生两年之后才有所回升。种种这些数据表明并购行为发生后,建设银
行的绩效水平不仅没有一点提高,反而大幅度地倒退了。事实上,建设银行对农
业发展信托公司的并购只是占其总资产的一小部分,不会对建设银行的效率水平
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而导致建设银行效率水平大幅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在如此恶劣的金融环境下,建设银行自身的经营状
况尚且没有保证,再去解决农业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的遗留问题必定是雪上加霜。
因此,这次由政府主导的并购行为其结果无疑是失败的。其次,对上海浦东发展
银行并购三家城市信用社的实证研究表明,并购后,银行的盈利水平有了一定程
度的改善,增长水平也有了一定地提高,但是银行的财务杠杆提高、风险变大、
偿债能力变弱了。在并购前一年,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
于完全无效率状态,而在并购当年就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超过了O.8的水平,
并在今后的年份一直处于完全有效的状态。这些数据表明,通过对三家城市信用
社的并购,浦发银行的整体效率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购达到了应有的
效应,但美中不足的是与此同时,浦发银行的风险水平也有所上升。但总的来说,
这次由市场主导的商业银行的并购是总体有效的。最后,对中国工商银行并购南
非标准银行的实证分析显示,并购后,中国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稳步持续地提高,
并且对风险控制在一个良好的水平。通过DEA分析显示,并购前一年,工商银行
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均未达到0.8的水平,而在并购
当年这一状况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并在并购后的一年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完全效率
的状态。虽然由于这起并购距今的时间较短,只能使用前后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说明,说服力相对较弱,但不可否认,工商银行对南非标准银行的并购是能够为
工商银行带来一定的效益的,特别是在海外业务发展方面,对今后中国银行业的
跨国并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因此,对于政府主导型商业银行并购、市场主导型商业银行并购和我国商业
银行跨国并购这三种类型的银行并购而言,政府主导型的商业银行并购的效率要
47
明显低于市场主导型的商业银行并购,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具有很大的绩
效改善空间,但同时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具体结论如下:
1.政府主导型的商业银行并购根源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质。在我国银行
业的改革的初期阶段,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干预力量使社会资源集中,并作为银行
的所有者来主导银行的并购活动。但政府的强行介入在促进整个银行体系化解风
险和快速发展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对商业银行本身的经营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目标的政府主导型商业银行并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上扩大了
商业银行业的经营规模,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缓解了整个金融体的系区
域性、系统性风险,但是却忽视了商业银行并购后的经营效率能否改善这一重要
问题,规模扩张的巨大成本难以在R后的经营中消化也加剧了商业银行矛盾和风
险的积聚。若政府利益变化与银行效率改进方向一致,政府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银行并购的交易成本,并促进并购活动的有效重组进行,使银行的经营
能力得到提高。但由于政府目标的多样性,出于对风险化解和社会稳定的考虑,
政府会容忍甚至推行低效率的银行并购。此时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并购增加了无
效率的并购行为和有效率银行并购的交易成本。因此,政府在商业银行并购中所
扮演的角色对银行并购后绩效的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银行并购中,
要逐步实现政府在并购中角色的转变,逐步由政府控制变为政府指导。
2.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双向选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
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相对于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重组而言,外资商业
银行有着我国商业银行所缺少的先进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以及在海外市场所特
有的投资机会等,有针对性地对外资商业银行进行并购可以弥补我国商业银行经
营体制上的不足,并能有效拓展海外市场的业务规模。相较于独立地设立海外分
支机构,开展海外业务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但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海外
发展扩张也具有更大的挑战和难度。因为并购不是资产的简单叠加,而是对并购
双方整体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并购方银行不仅要有良好整合实施方案设计,更
需要积累深厚的整合经验。既要保持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和业务优势,又要与
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相一致,以求又好又快地达到预期的并购目标。所以说希望
通过并购方式实现海外扩张战略的中资商业银行需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应该通过
渐进式的并购模式来进行海外扩张。
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改善的建议
由于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日益
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并购活动来增强自身的
实力水平以求更好的发展。因此怎样更好地汲取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已发生的并购
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效率,是一个值得长期地探讨和研
究的问题。在上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不同
类型银行并购过程中的教训与经验,本文在这一章就我国在今后的银行并购中如
何促进绩效的提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5.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银行在并购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资产定价、产权转移、人员分流、机构撤并、
国有股权的流通转让、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恶意收购、恶性竞争、行业垄断的
限制、外国投资者的介入等一系列问题,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要解决
这一系列问题使得规范的银行并购能顺利展开则要以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依
靠。目前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还十分欠缺,只有普通企业并购的暂行法规,涉及
银行并购的法律没有很强的适用性,只在《商业银行法》、《破产法》等法规中
零散出现,缺乏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行为的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另
外对于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无专门立法,一般只要求遵守东道国的并购法规,对
东道国法规涉及不到的领域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并且我国余融监管部门成立时
间短、经验不足,没有实现监管的超前性和预警性,仍以事后监管为监管的重点,
总体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各监管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
进行协调,各自为政,容易造成相互问推诿责任和争夺控制权的情况,使监管出
现重复或真空的状态。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并购法律法规来提高金融监管的水
准,加强中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市场化进程速度和力度:通过金融监管信息系统的
建立和非现场监管运行体系的完善来实现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的目的;通过金融监管国际交流与协调的增加,国外金融监管成功经验的
借鉴来提高我国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5.2规范并购中的政府行为
本文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银行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由政
府主导的商业银行的并购效率要比市场参与的商业银行并购效率低很多。对于银
行并购规模效率的快速实现,政府的过多参与并没有好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商
业银行并购过程中逐步限制政府的控制权与决定权,使政府在并购过程中所发挥
49
的作用不断转变。即使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形式比较类似的金融体系已经在我国
逐步建立起来了,然而鉴于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并购体制上不完善,政府仍然
会在今后的商业银行并购活动中作为行使国有经济所有者职能的载体发挥一定的
作用。政府往往会迫于整个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参与整个银行并购重组活动的组
织,因此,无论从其组织性质还是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央
银行以及其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要达到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鉴于这种中实际情况,我国在不断健全与完善金融体质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快政
府在银行并购行为中只能的转变,并以健全的法律法规来限制政府在商业银行并
购过程中对短期利益的不断追求,从而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并购由政府控制向市
场参与的方向转变,降低由于政府的过多干预而带来的银行并购初衷的背离。根
据我国当前银行并购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采取市场培育、制度建设以及发挥政
府的作用等措施。
首先要不断培育较为专业的银行并购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对能够胜任银行并
购运作的投资银行以及律师、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培养
力度,在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切实提高证券市场的有
效性。要通过对社会融资潜能的挖掘来不断推动证券市场发展,以强化市场对中
小商业银行股票上市的承接力度,构造为银行并购提供市场基础的金融板块,使
得证券市场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深化。
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若想维护股东的合法利益和银行业的正当竞争法则免
受并购中的非法行为危害,就要建立起符合国际并购惯例和市场操作规则的银行
业并购重组法律体系。银行业的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法制经济,有着其特殊的经济
地位其行业属性,各国政府为了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银行并购的效率以及社会
经济的稳定,无一例外地制定了严格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银行业的并购进行监督
和管理。目前我国关于商业银行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不健全,一些基本立
法和法律尚不完善。这就使我国的银行并购很难走上透明化、法制化的轨道,更
不要说与国际银行业的并购活动接轨,如此一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活动就会受
到了严重的抑制,从而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效率,所以有关银行并购的法
律建设一定要加强。
最后在政府作用的发挥方面,政府应变对并购重组主体指定为对并购重组行
为的指导。商业银行的并购应是在对市场进行并购可行性的分析和认真调研并评
估并购所需成本及能带来的收益的基础上所作的一项科学决策,是银行本身出于
增强竞争力、扩大规模的需要。参与并购的商业银行应在市场引导下对并购的~
系列问题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相应地政府的干预也就应该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政府不能从银行的并购中完全退出。商业银行的
并购活动参与者非常之多,交易关系异常地复杂,信息不对称甚至道德风险普遍
存在,单纯地依靠市场的力量商业银行并购行为无法有效开展,适当的政府指导
显得尤为必要。政府应变对银行并购的直接参与为间接管理,加强间接市场调控
功能而非直接下达行政指令,在适当的范围内凭借其行政力量打破由于体制问题
所造成的银行条块分割和产权凝固的现实状况,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商业银行并购
的市场和制度环境。
5.3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正如前文并购理论基础中所提到的,商业银行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
包括销售渠道,资产,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等在内的双方各项资源的整合。如果
并购方银行之前对并购的规模经济准备不充分,那么就会导致并购之后其生产管
理技术等相关水平跟不上发展的需求,造成生产成本控制不当,直接影响并购后
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时滞效应。如何摆脱时滞效应,让并购双方的资源在最短
的时间内达到协调并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对于商业银行的并购来说是一个巨大
的挑战。
一个成功的并购是在简单财务合并的基础上,使双方的无形资产以及有形资
产能够真正的结合并协调准转,进而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能够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将优势银行的核心能力相劣势银行转移,实现资源在并购双方的相互渗透,使并
购后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一加强。两个银行顺利地实现合并仅仅是并购完成的第
一步。并购的资源整合不仅仅是资本,技术方面的整合,文化,制度层面的整合
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并购后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了合理的重新配置和协
调,才能实现并购后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如何让被并购的银行尽快与并
购方银行制度文化相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被并购方银行应有水平的发挥。
具体来说,银行并购后的整合主要包括:
第一,银行文化的整合。银行并购的双方,特别是在跨国并购中,由于一直
以来的文化背景及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同,并购发生后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碰撞
与冲突。这时银行的管理者应对双方文化上的差异有充分的把握,运用有效手段
在银行的各个层面上建立起员工部门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实现
并购后银行文化模式的协调统一;第二,人力资源的整合。双方银行有着丰富经
验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并购后银行的宝贵财富。合理地用好这些人才,最大
程度发挥他们的能力,避免人才流失是银行并购后能够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因
此银行应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第三,
组织机制的整合。并购行为发生后,银行的产权结构、经营目标以及管理层的职
责都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变化,使得原有的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被打乱。为了合并
后各经营层面的有序运行,银行并必须需对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明确
新的管理职能,构筑合理的组织模式,以保证新的银行机制能顺畅有序地运行。
5.4制定合理的并购策略
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是银行并购最直接的目标。就银行来说,可以通过扩大
银行的规模、增加银行的营业网点来提高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使银行的市场
竞争力得以不断提高。为了使利润能够达到最大值,商业银行还应该不断减少经
营活动中的风险,并且增加服务和产品的多样性,另外还应该通过并购活动来降
低银行的单位运营成本、扩大银行的资产规模、增加银行的收入。银行要提高其
并购绩效就应当相应地制定合理的并购的略。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目标银行。目标
银行的选择要在对目标银行具体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并购方银行自身
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进行。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并购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扩大
规模并且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那么就可以选择那些有着良好经营状况并且和自
己有着差不多的规模的银行作为目标;如果国有商业银行想要通过并购将自己的
业务范围向海外不断拓展,那么就可以选择在目标市场已经有业务存在的银行进
行并购。其次,银行并购计划的制定要合理。银行并购计划主要包括在并购前对
目标银行进行估价,选择并购双方都较为适合的支付方法、对并购交易进行合理
定价,以及对并购后目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理事先制定完备的计划,并且对并购
发生后预期能得到的收益进行事先分析等。就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还应
尤其重视的是要防止因并购后银行规模过大而引起的规模不经济。
5.5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
商业银行的并购是一种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来进行的以市场为依托的产权交
易。所以,商业银行高效并购的进行必须以一个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主
要体现为:1.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迅速筹措并购所需的资金;
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并购寻求可靠的信息支持;3.资本市场的
价格定位职能使得银行并购得以在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下进行,为银行并购
的价值评估奠定了基础,使商业银行并购效率得以提高。由于以上三种作用未能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充分地发挥,我国必须对资本市场对银行并购产生积极的作
用引起高度重视。适时推进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单位的
上市,实行国有独资金融企业的股改来促进商业银行并购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加
灵活广阔、更具生机和活力的市场基础。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的作用。
由于商业银行的并购在资产评估、信息搜集、融资、法律确认等方面的专业性和
复杂性,顺利、高效的银行并购活动必须依靠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才有可能实现。
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既可以作为战略上的专业性顾问对银行并购进行总体的规
划,又可以在战术上对银行并购进行策划、安排融资,使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活
动更高效、更健康,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并购提供更加高效的资本运营服务。
52
弟第/六\章早z脾fi了论匕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效率为研究内容,在政府主导的并购案例、市场主
导的并购案例和海外并购案例三种类型的并购中各选取一例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
例,采用并购发生前后三年的数据,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
络分析法三种方法分别测算各银行并购前后的效率变化。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类型
银行并购的效率水平比较,文章得出以下的结论:
1.在政府主导的商业银行并购中,银行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都有十分明显
的下降。这种负面影响不仅在短期,在并购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存在。虽然
在并购后的几年中银行通过自身的综合治理和消化调整能够使成本效率得到一定
程度的改善,但是在与同规模商业银行相比时仍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由此可见这
种政府以化解金融风险为目的的银行并购对于并购方银行来说无疑是不利的,会
给其利润效率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本文经研究认为:这种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的
不以提高效率而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为目的的银行并购通常不会给并购方银行
的带来效率的改善甚至会降低并购方银行本身的效率。这种类型的并购发生后如
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处置政策性内部风险及不良资产,则会对实力较弱的并
购方商业银行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建设银行对中农信的并购由于政府在并购行
为发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资产优化以及内
部经营管理的提升等,使得并购行为对建设银行产生的不良影响在短期内就得以
化解。因此政府主导的商业银行并购发生后效率的改善源于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
而非并购行为本身。这些有利于国有银行改革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
主导的并购给并购方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购发生后的较短时间内的绩效改善
是由政策倾斜所引起的。
2.对于市场主导型并购而言,效率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政府主导的并购。市
场主导型银行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实现并购方银行的低成本、低风险扩
张,为其扩大业务和增加收益提前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其向外拓展业务中的重要
环节,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本文所分析的浦东发展银行对
四家城市信用社的并购中,并购当年浦东发展银行就改变了其技术效率、纯技术
效率和规模效率完全无效的状况,但是这三种效率也并没有在并购后达到完全有
效状态。这说明,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银行的并购行为对其效率的影响也不是完全
确定的,提高和降低皆有可能。三项效率水平都无法达到最优的结果说明并购的
时滞效应切实存在:并购带来的规模效应需要银行内部各机构之间通过一段时间
的适应于磨合才能逐步实现,并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的。并且时滞效应持续时间的
长短所产生的影响也因不同的银行而异。这主要取决于各个银行在并购发生后对
资源进行整合及对风险进行控制能力的大小。
3.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并购在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挑
战。目前,跨国银行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然成为
了全球金融活动的主体,具体体现在:1.通过跨国并购,商业银行能在海外市场
吸收到理想的低息存款,并且也是商业银行跨出国门拓展海外金融市场发展的最
佳途径。2.银行的跨国并购可以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扩展来获的高额的利润率。3.
银行的跨国并购可以通过收购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或部分业务来有效地降低交易
成本,讲业务范围逐步扩展到整个目标市场,从而有效降低占据海外市场的成本
和风险。从工商银行对南非标准银行并购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跨国并购对银行
的稳定发展及绩效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潜在积极作用。但由于并购双方银行巨
大的差异性,银行跨国并购的成功地进行要比内资银行间的并购复杂很多,其并
购后的整合工作也更加艰巨,是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Houston,J.F,James and D.M Ryngaert.Where Do Merger Gains Come From?
Bank Merg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iders and Outsi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60:285—33 1
Simon Kwan,Robert A.Eisenbeis.Mergers of publicly traded banking
organizations revisited.Economic Review,1 999,(4),26-3 7
David A.Becher.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bank mergers.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0,(6):1 89-2 1 4
Rebert.F.Bruner.Does M&A pay:A Survey of Evidence for the Decision Maker.
Working Paper,2002,67—72
Richard J.Rosen.Merger Momentum and Investor Sentiment: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to Merger Announcements.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6,(79):
987.1017
Rudi Vander,Vennet.The effect 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on the efficiency and
institution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6,(20):1 53 1-1 558
Lin Ping.Wen.Cost efficiency analysis of commercial bank mergers in Taiwan:A
comparative study.International of Management,2002,(1 9):69—85
Berger.A,Humphrey.D.Mega mergers in banking and the use of cost efficiency
as a11 antitrust defense.Antitrust Bulletin,1992,(37):541—600
Peristiani,Stavros.Do Mergers improve the X-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U.S.banks?Evidence from the 1 980s.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
1 997,(29),326—33’7
【1 0】DeYoung.R.Bank mergers X—efficiency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Managerial Finance 1 997,(23),32—47
[1 1】Ricardo Correa.Cross.border bank acquisitions:Is there a performance effect7.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ial Research,2008.(28):95-1 08
[12]Akhavein Jalal D,Berger AN Humphrey DB.1997.The Effects of Mega’mergers
On Efficiency and Prices:Evidence from a Bank Profit Function,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ournal of Finance,1997,12(1):95—1 39
[13]Albert,Corhay,Gabriel Hawawini,Pierre Michel.Seasonality in the risk‘return
relationship: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finance,2000,(42):49-68
[1 4】Andrew C,Worthington.Efficiency in Pre-Merger and Post-Merger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Manage,Decis,Econ,
55
1j
1J
1J
1J
1J
1J
1J
1J


M


p

p
2【J02:439-452
【1 5]Baumol,W.J,J.C.Panzar,R.D.Willing.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New York:Harcout Brace Javanovich Ltd.BusinessWeek,1 982
【1 6]Berger,A.N,De Young.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Evidence
from cross—border banking performance.Brookings—Wharton 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2002,(3):1 23—1 25
【1 7]Hunter,Stephen G.Timme.Technical Change,Organizational Form,and the
Structure of Bank Production.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1 986,1 8:(4)
[1 8】E.P.M.Gardener,J.Williams.Efficiency in banking: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savings banks sector.The Manchester School,2002,(5):204—228
[1 9】Frei,Harker,Hunter.Inside the Black Box:What Makes a Bank Efficient.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Efficiency, Innovation, Regul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0]Grace,M.F,S.G.Timme.An Examination of Cost Economies in the United State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ournal ofRisk and Insurance,1992,V01,59:72-103
【21]金小斌.银行并购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6—17
【22]范小云,李泽广.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创值悖论:检验解释及其启示.国际银行
业.2005(1):40—47
[23】孙国申.美国银行业并购对效率与股东价值的影响与启示.金融论坛,2003(5):
54—60
[24]王保忠.银行并购微观效益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4(5):11-16
[25]李平,张慧萍.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效益分析.经济学家,2002(5):103—109
[26】魏煜,王丽.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一种非参数的分析.金融研究,2000(5):
36.39
【27]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01(2):25—27
【28]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2001(4):34—45
[29]向力力.李斌银行并购与效率的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03(12):24-25
[30]周小春.我国商业银行并购与效率获利的实证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
南大学,2003(3):II
【3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
金融研究,2003,3:11.25
[32]张丽哲.大银行间并购绩效不显著的原因分析一基于规模经济与规模边界的解
释.上海经济研究,2006(10):66.69
【33】许晓雯,时鹏将.基于DEA和SFA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数理统计与管
理.2006(1):68.72
[34]常琨,贾守乔.中国银行业X效率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06(6):1 8—29
【35]陈茜.我国银行并购效率的实证研究——以两种类型的银行并购为案例:东北
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07(12)
[36]刘黎平,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
学.2009(4)
[37]谭中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3):34—36
【38]徐康宁,夏辉.网络环境下企业并购的动因及绩效分拆.科研管理,2004(9):90.93
【39】杨国平.中外银行并购的现状、原因及比较分析.上海金融,2000(5):11.1 3
[40]魏文军.关于产权、市场与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关系的分析.财务与会计,2005
(8):102
[41】王广宇,江鹏程.我国商业银行重组的变革历程与未来路径.金融论坛,2003(7):
48.52
[42]奚君羊,曾振宇.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基于参数估计的经验研究.国际金融
研究,2003(5):17
【43】余力,刘英.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4(7):68—74
[44]袁文福,任建军.银行并购的经济效应问题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5):29.32
[45】周艺杰.并购理论与银行功能重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4(2):45.48
[46]张建华.我国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金融研
究,2003(3):1 1—25
[47】郭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决定因素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金融研究,2005,2:
115.123
【48]钱纂.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sFA方法分析.经济学究,2003,1:41.46
[49】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4,8:4—15
[50]李靖霞.浅析银行并购效率的实证分析方法.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
(3):93—95
[51]顾卫平.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实证效应和趋势分析.上海国贸,2004(5):39
【52]葛兆强.银行并购、商业银行成长与我国银行业发展.国际金融研究,2005(2):30
[53]耿中元.银行并购的收益与成本分析.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3.26
[54]胡峰.银行并购后绩效问题研究综述.河南财经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9.31
[55]何韧.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财经研究,2005(12):29.39
【56】刘琛,宋蔚兰.基于SFA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金融研究,2004(6):138
[57]林炳文,银行并购与效率之分析:SFA与DEA方法之比较.产业经济研
究,2004,(1):17
[58】马君潞,满新程.国外金融机构跨国并购的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银行
的启.国际金融研究,2005,(1):62.68
[59】钱蓁.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SFA方法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03(1):41.42
【60】王建平.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集约经营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5(4):
56.68
[61]范如国.企业并购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40.47
【62]石明.对我国中小银行横向并购的微观效率分析.管理科学文摘,2004(3):6.58
【63]吴芹.从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看中国银行业的“走出去”.改革与战略,
2009(12):102.104
致谢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悄悄滑过,当真正开始提起笔写论文的时候才
发现自己已经在长沙理工大学学习生活了七个年头了。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的七
年,但是将没有一个能比这七年的时间更加值得深思与回味。在这七年的时间例,
我接触到了许多治学严谨、令人尊重的老师,认识了很多相互关心、热情歼朗的
同学,我的学习生活也因此而更加地充实快乐,并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树立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对这七年的生活,我在内心充满了感恩!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张筱峰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在论
文的写作过程中,无论是从题目的选取、资料的查找还是论文结构的安排直到最
终定稿,每个环节都得到了张老师的悉心指导。张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
治学态度以及敏锐的思维方式,常常是我做论文写作中的困惑得到解决,是我学
习的榜样。还要感谢给过我指导的所有老师,正是他们的辛苦劳动和无私教诲帮
助是我顺利地完成了三年的研究生学习。
同时,还要感谢与我共同度过三年研究生生活的同学们,特别要感谢熊银凤
同学、吕玲同学以及朱文娇同学在论文协作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为我为我解
开了许多的难题。感谓,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感谢你们在这三年中给我的帮助和
关怀。三年的时间中,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它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感谢我的朋友们,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是我不断努力的源泉。
最后,谨向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论文及答辩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谢意1
59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仲玉洁.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经营管理者,2010(1)
【2】仲玉洁.浅析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对.大众商务,2010(2)
60